我曾看到一则新闻,标题为“央视主持宝晓峰:读错了一个字,却救活了一个县”。我看到题目后,感到很新奇,于是就读完了这则新闻。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在一次新闻播报中宝晓峰在念到“嵩县”的时候,她居然把“嵩”(song)字念成了“hao”字。一向十分敬业的宝晓峰却因此事被网民骂上了热搜。但是后来经过查证,发现并不是她念错了,而是报字幕的工作人员把字写错了,将嵩县写成“蒿县”了。
这次阴差阳错的错字事件,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因为这次意外事件,导致这个贫困县在网上“大火”了一把,间接地救活了这个县城的经济。
我读了这则新闻后,不由得想起了《老子》一书中的一句十分经典的话:“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这句古语,体现了深刻的哲学原理。福与祸并不是绝对的,它是相互依存,可以互相转化的。也就是说,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从这句古语又使我想起了一件自己亲身经历的往事来。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1962年大约六七月份的一天晚饭后,男同学们在宿舍闲聊。我们是凤中高六二级毕业生,在临毕业前夕,大家都很焦虑。为什么焦虑呢?原因有二:一、国家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最困难的时期,听说大部分大学己经被砍掉停办,未停办的大学招生名额也大大减少。二、老师们对大学招生情况也心知肚明,十分了解,对毕业生的升学也不抱多大希望,信心严重不足,所以,对升学备考工作有松懈情绪。在临考前几周,老师也不再上课,而是去外校进行篮球比赛。基于以上原因,同学们十分激愤,乱发牢骚,要求去找校长,让老师帮助我们备考,我也没置身事外,也参与了议论。但大家也只是说说而已,并未有什么实际行动。这样事就这么慢慢过去了。
那年凤中62级三个毕业班,学生来自凤翔县、岐山县和麟游县,共约不到150名,当年高考只有五名同学榜上有名,这在宝鸡地区还算升学率高的学校。由于严峻形势所迫,我没考上大学,情有可原,心情较为平静,也没有多少压力和怨气。
就在我安心回乡参加农业劳动以后不久,有一次在凤翔县城碰见了一位同班老同学。他悄悄地告诉了我一件不好的消息,他从一位关系十分要好的老师口中得知,那次宿舍发牢骚事件,被班长向班主任打了小报告,所以,班主任在我的高考报名表上填了“该生不宜录取”的字样,所以我高考落榜了。
听了老同学一席话后,我对此小道消息们还将信将疑。我想没考上,也许是我的分数没达到录取线,不会是受到班主任评语结论的干预影响。
时光不知不觉地到了1964年,我还被县上评为建设社会主义青年积极分子。根据我的劳动表现,当时公社和大队推荐我担任民办教师。有一天上午,东关小学校长黄建中老师来到我家,让我准备好被褥行李,下午他来接我,并说他先去凤中再外调一下。结果出乎意料,我一直等到夜幕降临,也未见到黄老师的一丝身影。
到了回乡第三年,也即1965年,在前途无望的情况下,我只能背水一战,以社会青年的名义参加了高考。很侥幸,我被大学录取了。
星转斗移,时光到了1984年,我被组织调到凤翔县彪角中学担任领导。这时很凑巧,正在彪中教务处工作的黄老师,一见到我面,就豪爽地哈哈大笑,说道:“那年我去凤中外调后,没让你去当民办,不料坏事却变成了好事,倒逼着你上了大学。”由黄老师的见面语可以看出,那件我将信将疑的“不宜录取”的事件,是应该确认无疑了。为了不使黄老师难堪,我也没再具体追问那位班主任当时的谈话细节。
不管我的班主任的人品怎么样,但我还是很感谢他的,因为他教给了我许多数学知识。
随着年龄增大、逐渐变老,我也理解了班主任老师当年的处境。听说他家成分比较高,他为了自保,就采取极左的那一套思维。所以,我从宝鸡调回凤翔后,有一次在乡间土路上遇见了正在步行的他,我就跳下自行车,主动向多年未见的老师问好,并握了握手。
由高考“不宜录取”事件,使我认识到,人一生不可能都处于顺境,也可遇到逆境的时候。我们看问题、处理事情,不要用形而上学思维,而要用辩证思维去思考:在一定条件作用下,事物是会向相反方向转化的。
作者简介
周志贤,网名夕阳西下,陕西省凤翔区人。本人热爱教育,一生从未跳槽,执着于教育教学事业。现已退休多年。本人唯一的爱好是,喜欢读书和写作。在三十多年的学校生涯中,曾在全国三十多种报刊杂志,特别是高等师范院校校报校刊和各省市教育刊物上,发表过学术论文和文学作品上千篇。晚年又将其收集、整理和编辑,目前共出版小册子十八本。
【联系方式】
《雍州文学》编辑部
欢迎您的关注和投稿。
微信ID:gh_fcf994b1b24a
联系邮箱:fxzxgwyx@sina.com
我们努力做到最好!
征稿启事
1.投稿人必须确定本人拥有作品网络版权的处置权,投稿文章产生的版权纠纷由投稿人自行负责。编辑部拥有对作品内容进行适当修订后发表的权利。
2.本平台原则选用原创首发稿件,首发稿件一经采用即视为将网络版权授予《雍州文学》,平台将在文内设置“原创”标识,其他平台转载必须联系转载授权或注明转载自《雍州文学》。
3.散文、小说作品原则不超过5000字,长篇小说提供完整版和5000字以内节选版,单首诗歌200行以内。
4.投稿时应在邮件“主题”栏标注文章名称+作者姓名,并在正文中留下联系电话。
5.投稿时请在稿件正文末尾附上作者简历(含个人近照)一份(平台编辑对简历有删改权)。请务必通过指定邮箱投递稿件,凡微信发送作品一概不予接收。如有图片,请注意图文分开,但指明图片位置和要求。
6.《雍州文学》微信公众平台已获得并将开通微信授权的打赏功能。欢迎读者为自己喜欢的作者和喜爱的作品打赏。我们将在预留平台运营基本费用(10元以内不返还,作为平台编辑、运营费用)的基础上,按照打赏金额50%比例为作者发放稿酬,稿酬最高300元。微信公众平台官方打赏计算期按通用流式模式,返还期一般为自稿酬核算结束起10天。
7.投稿邮箱:凤翔区作协《雍州文学》fxzxgwyx@sina.com。
8.按照稿件投递的先后顺序,责任编辑进行初审,编委会复审,编辑审阅工作将在收到投稿后15个工作日内完成。若自投稿日起15个工作日内未推出即视为稿件不予采用。
《时光捡漏》
您的读书笔记
《芳菲随笔》
欢迎你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