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组诗】名城凤翔暨十二大镇赞(第二部分)
横水镇地处凤翔区的最东部,地理位置与岐山接壤,是凤翔的东大门。古老的横水河流经域内,西宝北线公路穿境而过。现辖14个行政村,202个村民小组。面积101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全镇户籍人口为4.6万人。农业除种粮外,辣椒种植与养殖业规模较大。农历四月十八的“麦黄会”在西府很有影响。全县最早的中外合资企业“华美公司”座落于长虹街。系凤翔四大古镇之一。
我想,当你步入扼守凤翔东大门的横水镇,一定会被长虹街繁荣兴旺的景象所吸引。
古丝路要道上沿街众多的公司与门市生意兴隆;特别宽敞的长虹大道是横水人宽广的胸怀。
距今六千多年的“横水遗址”和“九龙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留给横水的遗存。
古老而宽阔的横水河虽不再涛声依旧,但它仍在默默地把这里所发生的一切见证。
一段九龙、横水与淡村的神话故事与传说,连缀起大半个横水镇的传奇与神韵。
庄严的聚贤寺与灵泉寺是横水最大的佛教圣地,毗邻西岐更是在传承着周礼的儒雅遗风。
这里在北魏太武年间曾是“地辅三所”的大县;在东晋时期曾是秦将秦恢与夏王赫连勃勃一决雌雄的战阵。
清代武宦阎氏父子曾在这里平定“三藩”;从黄埔军校走出的尹稼坞人李谦李谋兄弟俩,是抗日救亡的民族英雄。
西方村不只有传统编织手艺的精湛绝伦,更有欧阳德和亢少平这么优秀坚定的共产党人。
三井村三姓族人当年联手掘井的齐心值得赞颂;东劝读村从前劝人读书认字的傅三纲是真正的民间圣人。
可今天的横水镇竟有四位“全国优秀教师”在这里诞生,李科海、党志远、郭乃莲和胡朱勋四位老师怎能不让人们格外地崇敬。
呂村的张福锁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的特聘教授;路家村的路银良少将,曾把陕西省军区的副司令员担任。
横水村的胡宗锋,现为西北大学外语学院的副院长与翻译家;南光耀村出版过好几本诗集的宋碧波,竟然还是格尔木市人大的办公室主任。
人杰地灵、干部辈出的东白村县长与区长层出不穷,哪一个不是德才兼备、执掌一方的政界精英?
著名书法家宋志贤的墨宝为南光耀村屡添光彩;人大教授宋一川的名篇《海棠依旧最西府》曾誉满京城。
宋家村毕业于“四军大”的白金让是市县著名的外科专家;明家务村的邓振科是全国安监监察的先进个人。
紫柏村的特级教师王吾堂是誉满省市的教学名师;淡村的肖明虎真不愧是读书与写作的楷模标兵。
民间书法家宁怀玉是驰名西安与临潼的榜书高手;多才多艺的李智才在把区诗联书画协会统领。
玉祥村的“陶公牌”红富士苹果口感独特;开口成章的李耀武与何流是文采出众的田园诗人。
横水镇声势浩大的四月十八“麦黄会”,是庄稼人夏收前农资与农具交流的盛会。
但过去那些“杈把扫帚牛笼嘴”的老家什,怎能“PK”当今大型收割机强大的功能?
勤劳智慧的洛村人是麦辣大面积套种的能手;“德信公司”高质量的辣椒系列产品,正在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
尹稼坞村的闫万利是横水镇企业家的优秀代表,博大的格局与魄力在把横水的经济带动。
如果没有村书记杨玉虎当初富有远见的带头打拼,就没有长虹街如今巨变的“气贯长虹”。
剧作家李志鹏和宁世均创作成就喜人;秦腔名演王新仓和李小雄在双双把戏剧“梅花奖”杯喜捧。
李强主编的《雍州文学》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靳秀萍用《开锁》打开了《小说月报》的“大门”。
“刘老五羊肉泡”是横水美食最靓丽的名片;“亚利面皮”早已成为规模化的连锁餐饮。
风味地道的横水臊子面深得岐山真传;宁安锁创办的精神病专科医院特色鲜明。
唐志庄村的商品牛饲养基地槽头兴旺;火星庙村的规模化生猪养殖设施规范标准。
实力雄厚的“双力铸造”不仅仅在铸造着各种产品,更在浇铸着企业未来的愿景。
啊,劳苦功高,扼守凤翔东大门的横水镇啊,愿你永携东来紫气好福耀咱大美昌盛的雍城!
第五章 默斋故里的田家庄镇
田家镇地处凤翔县城东北部,西宝北线公路穿境而过。现辖10个行政村,106个村民小组。面积49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全镇户籍人口为2.6万人。农业以种植小麦和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有苹果、猕猴桃、花椒和大葱等。“冀东水泥”与“兰泵铸造”两大企业坐落境内,辖区内有著名的“默斋故里”与“寺头伏击战遗址”等旅游景点,更有列入国家非遗的“凤翔木版年画”和“慧蘭手织布”。该镇是全省闻名的“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我敢说,这里绝对是凤翔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大镇,关学大师“默斋故里”的文旅品牌是何等的响亮!
漫步在文脉厚重的大原文化广场,这里的默斋祠这里的碑群,怎能不让人对先贤顿生敬仰。
秦官湖与秦官渠在荡漾着沈知府勤政为民的故事;具有上千年历史韵味的大原社火,在演绎着大原人传承民间文化的心花怒放。
大原村是全国闻名的乡村治理示范村;坚持文化立村是村党支部书记冯忠虎始终不变的方向。
寺头在唐高宗年间叫“义定村”并不重要,是寺头当年漂亮的伏击战让凤翔游击队群情激昂。
西劝读村因劝人读书认字的传说而得名;河北村药王洞的药王爷在守护这一方生民的安康。
典雅壮观的寺头新兴寺关公大殿飞阁流丹;申都的观音庙与南小里的圣母宫经声宏亮。
曾经的焰火晚会使申都声名远扬;二月初九晚到申都看“排花”是那时人们最热闹的选项。
当年家家户户搓捻子卷炮的生意十分火爆,危险的营生吓不退村民们致富的胆量。
可从前被称作“红色报童”的申都人蒲林,却在用党报和党刊点燃地下革命的火光。
申都村与南北小里村老革命老英雄在扎堆亮相;蒲光、邰光瑞、邹应甫和王克义在一个个青史流芳。
齐村的贺军科曾把工作干到团中央书记;南小里的“机床专家”任建亚曾荣获国家科学大奖。
南小里村的“西大”教授任建华,曾参与华罗庚主编《数论导引》的编写;大原村的“西科大”副校长张金锁,曾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
田西村的吴锁堂,曾肩负全军“三防”医学救援训练基地的主任大校;寺头村的王宗虎,曾是西安市文史研究馆著名的“国学大家”。
申都籍的蒲力民是省交通作家协会的主席;寺头村宁胜利的小小说是最接地气的人间世相。
知名书画家张梦朝在用书画为家乡添彩;资深摄影记者邰宗武在用镜头为“陕报”增光。
张杰嫡孙张宏钊潜心编著《大原村志》为家乡立传;业余写手常明慧和李万锁文采飞扬。
《雍州文学》最近连载的长篇小说《大炮坊》,是申都女子贾亚红现实主义创作的震撼亮相。
刺绣艺人王银凤当初是多么的不同凡响?《中国日报》英文版曾用整版将她向全世界宣扬。
列入国家非遗的凤翔木版年画独具特色,第20代传人邰立平挖掘创新的精神值得褒扬。
更所喜后起之秀邰伟才艺全面,他要让这一瑰宝色彩对比更加强烈,造型更加饱满夸张!
艺术家杨达为凤翔铸造的易县置区纪念鼎大气厚重;企业家王启录在用两大牌坊为家乡竖立起推崇文化的形象。
规模巨大的冀东水泥厂是名副其实的纳税大户;实力雄厚的“兰泵”是泵体铸造的行业大王。
新增务村成片成片的猕猴桃个大香甜;果园、大原与河北村的红富士苹果色泽鲜亮。
昔日的大原白灰曾是全县有名的上好建材;今天,河北村博方砖厂的机制砖又在为城乡建设发挥着力量。
崇尚自然,经过72道工序精心制作的惠蘭手织布,再次成为当今人们追逐的时尚。
300多个花色品种畅销国内外市场的秘密,全在于它的绿色环保与古朴大方。
宁卿慧引领农村妇女归家就业功不可没;“四大乡村工匠”是打造中国年轻人非遗文化潮品牌的榜样。
寺头村的“田园果蔬专业合作社”发展势头旺盛;“凤翔葱姐”张红娟敢想敢干的做派令人欣赏。
全区首个“农民田间学校”在以田间为课堂;南方的甘蔗林正在寺头的土地上“野蛮生长”。
试看明朝,即将在田北村建成的宝鸡机场航站楼,将为田家庄镇把新的腾飞导航!
第六章 古今并彩的糜杆桥镇
糜杆桥镇地处凤翔区东北部,2011年五曲湾乡并入该镇,现辖13个行政村,141个村民小组。面积197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全镇户籍人口为3.8万人。凤灵公路与旬凤高速穿境而过。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等杂粮为主,特色产业为苹果与核桃等果品。著名的“水沟遗址”与正在建设的宝鸡机场座落该镇。境内当代颇有影响的人物较多,其基层武装工作综合排名为全区第一。
来到这个名字充满神话色彩的大镇,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水沟遗址”和正在修建的宝鸡机场。
距今六千多年前的“水沟遗址”是仰韶文化的展现;新建的飞机场是凤翔再次腾飞的希望。
远古与当代在这里交响,可远古再神奇再灿烂,也难比今天无与伦比的发达和辉煌。
伫立在石佛寺广场极目南望,有谁能不为莽莽秦岭与大美凤翔的壮观景象而心旌荡漾。
而北宋大文豪当年曾游历过的大相寺,三通精美的苏学士纪念碑在吸引着一批批游人观赏。
竹园的大老寺原为唐代李茂贞奢华的皇后园;古老的箫史宫遗址碑引发人们无尽的联想。
庄严的封氏宗祠与厚重的村史馆相得益彰,任何人都不应忘记自己的根脉和出发的地方。
马兰滩毕知府与周仓庙的故事离奇而曲折;宝玉山与难舍寺的传说辛酸而充满忧伤。
七家门前的燕子祠和千阳的望鲁台是一脉相承;十里铺的韩愈庙与新建的大牌坊在把这块宝地守望。
五曲湾那棵白皮松和那座语录塔同样声名远播;关村的百年老槐在亲历着农村巨变的沧桑。
董家头村因战斗英雄董策成而远近闻名;箫史宫村毛克恭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令人敬仰。
地下交通员王生春,在解放前开展地下工作机智勇敢;高级农艺师曹儒,为凤翔推广和发展苹果产业功德无量。
邰家山张志明烈士家中“英勇无畏一家人”的牌匾,是县政府对他们舍生保护信用社资金,勇斗歹徒的高度褒扬。
载入县志的柳家庄人张志成和东关村人陈发福,是在永寿高庙山战斗中光荣牺牲的革命先烈。
七家门前村的燕祥甫,从前在担任县水利局局长期间政绩卓著;车家门前村的常崇信,曾在市水利局局长任上敢于担当。
王家塬村的罗小刚,曾被省委评为“郭孝义式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十里铺村的原县法院院长朱生武,曾被授予“全国法院模范”的嘉奖。
何家堡村的李小科,为中央党校主编《理论视野》杂志高屋建瓴;糜杆桥村以棉絮画成名的李福堂,曾连获全国书画赛30多项大奖。
梁家庄的梁茂义,曾是宝鸡地区著名的外科权威;水沟四组的王广民,曾是誉满省公安厅的秀才文郎。
“地产新锐”毛伟峰,曾占踞宝鸡房地产开发的半壁江山;区商会会长田灵的“天香楼餐饮”誉满城乡。
箫史宫村的封庆祝,曾担任白银军分区的司令员;“万邦书诚”毛智英的西府民俗博物馆,在把流失的岁月收藏。
列入“非遗”的竹园打铁花打出节日的火树银花;王永卫的大红宫灯在把美好的生活照亮。
大相寺村的赵周贤,是出版过多部军事著作的空军大校;原来武警部队的新闻发言人,竟是从七家门前走出的李军少将。
田永红的行草与许敏笃的楷书,在凸显着文人书法特有的气质;剪纸艺人严秋丽剪出的“金猴献瑞”瑞气呈祥。
西白村和水沟的小曲清唱时而婉转时而悠扬;多姿多彩的曹家庄高跷社火一个个气宇轩昂。
西白村的露天采石场,曾为多少水泥厂把优质的石灰石开采;西河村草帽厂的草帽,更不知为多少人把盛夏的烈日遮挡。
糜杆桥村的陈氏家族人才济济,既有陈三堂和陈一江的书法高手,又有痔瘘专家陈凯妙手回春的名扬四方。
十里铺村的王安民,1982年在《延河》首发小说为新时期的凤翔文学争光;秦腔名演张宏达常常在省市电视台登台演唱。
水沟村的赵福林与李志丹是凤翔放射界的顶尖高手;水沟村唐天平编纂小曲曲谱只为把大秦之音代代传唱。
公益模范屈红卫为保护文化遗产频频出手;中年编剧屈艺宏的优秀剧作在省城连连获奖。
英年早逝的毕忠魁曾是凤中最精干的校长;道德模范邓英是全区树立的敬老孝老榜样。
二家门前村的李广治大夫是诊疗肝肾病的神医妙手;全国劳模牛大海是全省著名的“种粮大王”。
早年被誉为“建筑之村”的何家堡,驰骋建筑疆场的“八大经理”曾是何等的风光。
啊,古今并彩的大镇风流人物如星光璀灿;古今并彩大镇的明天一定会更加令人向往。
未 完 待 续
作者简介
杨升琪,男,微信昵称自强不息。执爱文学的虔诚信徒,区作协三大平台的铁杆粉丝。不求写作浪得虚名,只为度过快乐一生。无事乱翻书,偶有所感,也弄戔戔文字,著有文学习作集多部。
合诵主播简介:海燕/荷塘秋影,同为宝鸡市朗诵学会会员,因为共同的爱好走到一起。用声音诠释文字,倾诉着生命中的一切美好,在岁月静好中相知相伴,收获着友谊和成长!
《雍州文学》编辑部
欢迎您的关注和投稿。
微信ID:gh_fcf994b1b24a
联系邮箱:fxzxgwyx@sina.com
我们努力做到最好!
征稿启事
1.投稿人必须确定本人拥有作品网络版权的处置权,投稿文章产生的版权纠纷由投稿人自行负责。编辑部拥有对作品内容进行适当修订后发表的权利。
2.本平台原则选用原创首发稿件,首发稿件一经采用即视为将网络版权授予《雍州文学》,平台将在文内设置“原创”标识,其他平台转载必须联系转载授权或注明转载自《雍州文学》。
3.散文、小说作品原则不超过5000字,长篇小说提供完整版和5000字以内节选版,单首诗歌200行以内。
4.投稿时应在邮件“主题”栏标注文章名称+作者姓名,并在正文中留下联系电话。
5.投稿时请在稿件正文末尾附上作者简历(含个人近照)一份(平台编辑对简历有删改权)。请务必通过指定邮箱投递稿件,凡微信发送作品一概不予接收。如有图片,请注意图文分开,但指明图片位置和要求。
6.《雍州文学》微信公众平台已获得并将开通微信授权的打赏功能。欢迎读者为自己喜欢的作者和喜爱的作品打赏。我们将在预留平台运营基本费用(10元以内不返还,作为平台编辑、运营费用)的基础上,按照打赏金额50%比例为作者发放稿酬,稿酬最高300元。微信公众平台官方打赏计算期按通用流式模式,返还期一般为自稿酬核算结束起10天。
7.投稿邮箱:凤翔区作协《雍州文学》fxzxgwyx@sina.com。
8.按照稿件投递的先后顺序,责任编辑进行初审,编委会复审,编辑审阅工作将在收到投稿后15个工作日内完成。若自投稿日起15个工作日内未推出即视为稿件不予采用。
《时光捡漏》
您的读书笔记
《芳菲随笔》
欢迎你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