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秋天感觉来得比往年更晚一些,好像没有感觉到丹桂飘香、银杏泛黄、菊吐芬芳;也没有感受到秋风萧瑟,孤花片叶、梧桐夜凉;更没有体会到星落晓霜、秋月坠江、露生寒窗。好像时光拖着人往前走,撕扯着你疲惫的神经,不给你时间去思考以往秋“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的明净清浅;“漫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的浓墨重彩;亦或是“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的悲凉凄婉。就这样走进了秋,被迫去触摸这个季节的独特,享受这个季节才会有的心境,体会苏轼笔下“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的美感洒脱、丰盈和收获。
秋天是最适合旅游赏景的时节,约三五好友,登高望远、临水垂钓、林间漫步。看漫山红黄、错落浸透、色染巍峨,蜿蜒小路若隐若现,似丝带漂浮于薄云淡雾之间,远望那一抹湛蓝的晴空,像透明的蓝色画板,映衬着几行远飞的鸟,将你立刻带进一个诗情画意的世界,让你感受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豪迈和心旷神怡。再看那远山炊烟袅袅,直上云天,遥想起白云深处的人家,是不是他们正围坐在火炉旁杯盏清茶,把酒言欢,尽情享受这来自秋的清欢。人们爱秋、赏秋、恋秋、惜秋,不单单是秋天气候宜人、色彩斑斓,充满了丰收的喜悦,而是人们平心静气、历练总结、超然释然的情绪释放;是积聚能量、挑战自我、勇敢面对的人生态度,更是向往未来、笃定目标、勇毅前行的处世哲理。是让人领悟那种:“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气魄以及渗透于骨子里的美好憧憬。
曾几何时,人们习惯了“悲秋”。“自古逢秋悲寂寥”,给秋以秋风、秋雨、秋月的冷色彩,也许是秋天过去就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冬季,天气逐渐变冷萧瑟,自然的情绪反映!或是“秋风嚎衰林,秋雨阻归客”的叹息!慨叹时光匆匆,联想到“一叶落而知秋”的人生轮回吧!甚或是把秋的收获与自身的成功联系吧!不管怎样的原因,古人“悲秋”,现代人更是“悲秋”。秋季天气转凉,开始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发愁,特别是农村的留守老人和小孩,社会的变革促使年轻人都离开了农村,这些留守的老人和小孩没人照顾,现代化的、先进的东西不太会用,有些生活不能自理,生活比较困难。成年人的社会没有“容易”两个字,虽然他们对生活充满向往,可随着时光消逝,回想一生付出,一边是逐渐变差的身体,一边是身后没有的依靠,全都是需要依靠自己的,所以,打拼不敢停、不能退,无形的压力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在这个清冷的季节怎不会浮想联翩呢?秋收冬藏,秋天的积累是为来年更好的生活做准备,在这收获的季节,部分人联想到自身的成就没有达到心理预期,逐渐对自己失去了自信和勇气,茫茫然开始了“摆烂”,导致自我焦虑和恐慌的负面情绪,影响了自身的发展和目标的实现。
秋天是一个浪漫的季节,给人以希冀、希望和美好;秋天也是一个清冷的季节,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思考和参悟。
作者简介
【联系方式】
《雍州文学》编辑部
欢迎您的关注和投稿。
微信ID:gh_fcf994b1b24a
联系邮箱:fxzxgwyx@sina.com
我们努力做到最好!
征稿启事
1.投稿人必须确定本人拥有作品网络版权的处置权,投稿文章产生的版权纠纷由投稿人自行负责。编辑部拥有对作品内容进行适当修订后发表的权利。
2.本平台原则选用原创首发稿件,首发稿件一经采用即视为将网络版权授予《雍州文学》,平台将在文内设置“原创”标识,其他平台转载必须联系转载授权或注明转载自《雍州文学》。
3.散文、小说作品原则不超过5000字,长篇小说提供完整版和5000字以内节选版,单首诗歌200行以内。
4.投稿时应在邮件“主题”栏标注文章名称+作者姓名,并在正文中留下联系电话。
5.投稿时请在稿件正文末尾附上作者简历(含个人近照)一份(平台编辑对简历有删改权)。请务必通过指定邮箱投递稿件,凡微信发送作品一概不予接收。如有图片,请注意图文分开,但指明图片位置和要求。
6.《雍州文学》微信公众平台已获得并将开通微信授权的打赏功能。欢迎读者为自己喜欢的作者和喜爱的作品打赏。我们将在预留平台运营基本费用(10元以内不返还,作为平台编辑、运营费用)的基础上,按照打赏金额50%比例为作者发放稿酬,稿酬最高300元。微信公众平台官方打赏计算期按通用流式模式,返还期一般为自稿酬核算结束起10天。
7.投稿邮箱:凤翔区作协《雍州文学》fxzxgwyx@sina.com。
8.按照稿件投递的先后顺序,责任编辑进行初审,编委会复审,编辑审阅工作将在收到投稿后15个工作日内完成。若自投稿日起15个工作日内未推出即视为稿件不予采用。
《时光捡漏》
您的读书笔记
《芳菲随笔》
欢迎你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