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拴伍 | 老井

文摘   文学   2025-01-15 06:00   陕西  



村中那口老井,总在记忆中涂抹不去,我想它的繁华热闹,想它的前世今生,想它的上善之心,想它的负重前行,想它将一种生命形式化为另一种生命形式的过程和伟大。


老井,位于村子中心,有十多丈深,什么时间打成的,谁打成的,用了多长时间,没人知道。老井有一座遮风挡雨、免遭严霜酷暑的丑丑的井房,算是它并不豪华也不奢侈的家当。井和辘轳是最美的搭档,辘轳咯吱咯吱的转动声是汲取井水的靓丽音符,老井就这样张驰有度,年复一年运动着,滋养着一茬又一茬的生命,感知着人们前行的足迹。小时候,我壮着胆子,背过大人,趴在井口向下探望,看到手掌大一泓平静的水,殊不知,平静下有细流,沉稳中有着汹涌澎湃。也不知井底之蛙是否知道井外的繁华,它坐井观天还得意洋洋、心满意足。

老井从早到晚忙着,人们休息的时候也是老井最为疲倦的时候,老井懂得生养休息,夜深人静时,老井便极速地充盈和沉淀着自己。

清晨,麻雀叫一声的时候,一碗烟火的食事在村子张扬起来,弥漫起来,挑水是第一事。

老井被辘辘的吱扭声叫醒了,乡亲们争着挑水,一条扁担两只桶,一个人来两只手,排队,问候,说生产,话家庭,老井处热闹了。叔叔阿姨挑水稳慢,年轻人挑水快急,大小孩就像学步的孩子挑起水来不稳而晃悠,姿态各异,变化不断。父亲每天起得早,常常要挑前几担水,一天光顾老井好几次,一挑便是一生,挑走了岁月,挑来我们的生活和幸福家庭。后来,姐姐和我也加入到了挑水的行列,我们都从老井处艰难地挑起了重担和岁月,慢慢成长,晃悠出了人生。

老井旁总是放着一口缸,每天盛着鲜净的井水和舀水的瓢,常常有爷爷奶奶们留心看着。走路歇脚的,碰上绞水的乡亲就喝上几口,长长地舒一口气,擦擦汗,大步流星般地走四方了;地里劳作回来的乡亲,有时等不及回家,抛开矜持,咕咚咚畅饮一通;卖瓜卖菜的,也会来到老井旁,蘸湿毛巾擦擦脸上的汗水,站在井旁的荫凉处,高声呐喊起悠扬的叫卖声。孩子们玩到口渴难忍、满脸汗水时,就跑到老井处,喊一声爷爷伯伯,喝几口,然后又风也似地玩去了。

老井不仅供着人,还养着一群精灵,乡亲们挑水缝隙,燕子、麻雀、小猫、小狗就会伺机而动,很快吮吸着井口旁低洼处洒漏的水,它们就在附近的树上、电线杆上,一直远远地盯着老井处人们的活动,老井对生命的滋养从来不会忘记这些精灵。

前段时间听报告,得知家乡是丝绸之路经过点之一,丝路正好从老井处穿过,然后一路向北进入北山,大家才惊讶地感到,老井真的很老,有厚重厚重的历史。有好事者不断探源,对村名有了新的解说,家乡向北四十多里都是重山密林、人烟稀少,傍晚到村子的人马都需住店,于是,有一姓张的人家就开了旅店,没承想,生意兴隆,四方有名,久而久之,村子便叫做了张家店。原来,老井服务过过往的商贾贵族,服务过英勇善战、保家卫国的兵勇走卒,更救过为生活所迫闯南走北的黎民百姓,老井将自己储蓄的水无私地奉献给需求者,以水之上善养育了万千民众,滋养着生命的奇迹,这便是老井的使命。


水走老路,人何尝不是寻老地方呢?这让我明白三十多年前南下的甘肃麦客为什么将家乡选为歇脚聚集地的原因了。因为老井是外乡人容易记住和寻找的地标,是家乡人记住乡愁而回家,藏在心中抹不去的一枚符号。

如今,老井被埋没了,带走了岁月,带走了平凡辛酸、喜庆的故事。在地下,仍然默默地演绎和赓续着千年不老的故事,既使沧桑变迁,仍初心不改,流水不腐,行稳致远于地下。老井,于我,于亲乡们有养育之恩,在承载岁月,在现代文明的更替中完成了它的使命。每每想起那口老井,我的心中便会升起一丝怀乡之感,涌进一股缓缓的暖流。




作者简介

李拴伍,男,宝鸡市凤翔区教育人,喜爱文字,有专业随笔、家庭教育、亲情、读书等随笔发表于《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教师报》《厦门晚报》《团结报》等。




【联系方式】


《雍州文学》编辑部

欢迎您的关注和投稿。

微信ID:gh_fcf994b1b24a

联系邮箱:fxzxgwyx@sina.com

我们努力做到最好!



征稿启事


1.投稿人必须确定本人拥有作品网络版权的处置权,投稿文章产生的版权纠纷由投稿人自行负责。编辑部拥有对作品内容进行适当修订后发表的权利。

2.本平台原则选用原创首发稿件,首发稿件一经采用即视为将网络版权授予《雍州文学》,平台将在文内设置“原创”标识,其他平台转载必须联系转载授权或注明转载自《雍州文学》。

3.散文、小说作品原则不超过5000字,长篇小说提供完整版和5000字以内节选版,单首诗歌200行以内。

4.投稿时应在邮件“主题”栏标注文章名称+作者姓名,并在正文中留下联系电话

5.投稿时请在稿件正文末尾附上作者简历(含个人近照)一份(平台编辑对简历有删改权)。请务必通过指定邮箱投递稿件,凡微信发送作品一概不予接收。如有图片,请注意图文分开,但指明图片位置和要求。

6.《雍州文学》微信公众平台已获得并将开通微信授权的打赏功能。欢迎读者为自己喜欢的作者和喜爱的作品打赏。我们将在预留平台运营基本费用(10元以内不返还,作为平台编辑、运营费用)的基础上,按照打赏金额50%比例为作者发放稿酬,稿酬最高300元。微信公众平台官方打赏计算期按通用流式模式,返还期一般为自稿酬核算结束起10天。

7.投稿邮箱:凤翔县作协《雍州文学》fxzxgwyx@sina.com。

8.按照稿件投递的先后顺序,责任编辑进行初审,编委会复审,编辑审阅工作将在收到投稿后15个工作日内完成。若自投稿日起15个工作日内未推出即视为稿件不予采用。





《雍州文学》等你来


 《时光捡漏》

您的读书笔记




《芳菲随笔》

欢迎你的关注


扫码关注
《雍州诗词》
微信公众号



雍州文学
凤翔区作家协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