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扯扯·如何面对差评?

职场   2024-11-30 11:07   上海  

更多学习与交流,欢迎加入:施老师的小黑屋

划在“随便扯扯”板块是因为本篇内容并不正经,主要来自今晚刚好在群里聊到的话题。

某某点评这样的平台,已经成了很多机构的标配,我之前在老东家做的给校区的培训课程中也是建议开设的:

但是事物总是容易发展到自己的反面,原本是消费者客观评价、兼听则明的平台,现在成为让很多企业本末倒置的陷阱以及很多消费者和竞争对手颠倒黑白的工具。

消除差评本身就已经是个产业了,区别无非就是敲诈额度的大小。

就如人质营救大师Fuze所言:“问题的关键是人质,只要解决了人质就解决了问题。”所以在目前我的主业中,我们把问题扼杀在了摇篮之中——不开某某点评。

然后就有群友问:可是我们开了怎么办啊?何况这还是主要渠道。

于是我就谈了几个点:


1

这个问题里面有几个关键主体:平台、恶意点评者、公司,其实还缺一个很关键的主体,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其他潜在客户——你真正要去影响的人。


差评或星级对潜在客户构成影响的前提是什么?——是这套评价体系具有可信度。


因此想要解决根本问题,是要打破某某点评的公信力,例如最近很热的“某某点评3.5分餐厅”。让某某点评成为“搜索”工具,而非“评价”依据。这些年下来,这类评分平台本身的公信力是大幅下跌的,需要加把火,能影响潜在客群就行。同时也要“讲故事”,人都喜欢听“内幕”。


2

我编过一个故事——在那个家长们喜欢逛贴吧和论坛的时代。

故事主角是某机构的“竞品关系组”(还是别的啥名字,忘了,但不重要)——这是个我杜撰的部门。

这是个二级部门,隶属于市场部,差不多占了10~20%的市场投放经费(一页打码的内部Excel,里面列举了各个主要的论坛和贴吧,我把一些我们的负面信息的标题都列在了他们的内容清单里,里面有明码标价,写手给了多少钱、推广给了多少钱之类的)。

对于市场投入产出,他们有独到的理解,要点如下:

  1. 市场总需求是固定的,有影响力的对手是有限的,因此优质客户在几个主要机构中做选择,客户每排除一个选择,剩下的机构机会就会增加。
  2. 让客户排除一个选择,只需要有一些差评,让客户确信一个选择,则复杂得多。所以让客户抵触竞品,远比让客户认可自己来得容易。而结合第1点可以得出结论:这两者实际效果是等同的。
  3. 因此我们将90%的成本用于让客户选择我们,而剩下的10%则做一些四两拨千斤的事情——让客户不选择他们。这样就可以投入100%的资源达到120%的效果。
这个内容来自于“某公司离职的前该部门员工”。至于为什么黑我们?眼红了呗~
以上这个“某机构”就是字面上的某机构,从头到尾没有说是哪家机构,因为这本身就是杜撰的,我的目的不是黑任何一家机构,而是让家长不要轻信网上的评价。


3

另外,大家如果留意的话会发现,我谈教师资格证一般会用“买”而不是“考”这个字。这其实也是个很有年头的习惯了,因为在十多年前,机构老师没有硬性教师资格证的要求,我们教得最好的那些老师也往往都没证(我的外呼中心倒有一半以上的人有教师资格证,这个就很玄学),但家长显然更信任有教师资格证的。

于是就面临四个选项:

  1. 要求教师去考证:显然,作为咨询总监,我不适合插手教学部门事务,排除。
  2. 解释为什么没去考证:自证陷阱,排除。
  3. 顾左右而言他:心虚的表现,排除。
  4. 让客户相信证书没用:可行。

然后就经常会和家长说:搞个证两千块(当年我道听途说的行情),对于公司而言,如果哪天规定一定需要证书,公司会毫不犹豫地去办。但是现在没有这么规定,我们既不希望花冤枉钱,也不希望让老师把精力花在一些没有价值的事情上,与其关心自己考证怎么办,不如关心学员考试怎么办。

就如我不喜欢被平台评价一样,我同样不喜欢被颁发证书的部门去评价,这种偏好倒是一脉相承的……


4

对了,还有媒体。

同一张报纸上,会同时出现因为我们市场部花了钱而出现的广告软文和因为我们市场部没花钱而产生的负面报道。

如何应对那个纸媒时代的负面报道呢?找编辑部扯皮那是市场部的事(例如以减少广告投放为要挟之类的),我的事是向销售团队解释这件事情。

于是我让市场部给我几份来自报社的颁奖邀请函(就是公司花钱然后媒体给你颁个奖,就和现在各种“教育盛典”一个意思)的复印件,然后我分发给各校区,告诉他们:我们拒绝了这个奖,因为我们不希望花这个钱,所以现在媒体就要给向我们示威,如果有家长提起,我们要告诉他们真相。


5

至于还有些具体的评价,其实当家长掏出来给你看的一刻,你可以立刻一笑:“她呀!我知道,很奇葩的一个人,你一定不想认识他。”——然后开始讲故事吧。

但是讲故事需要注意,不要因为你厌恶那些发差评的人就把这种情绪表达得过于强烈,甚至在你的故事中,你是需要主动表达关怀和理解的。

例如:虽然她矢口否认了所有她亲自确认的事情,而且在和我们对质的时候她也明显心虚了,所以我们确信,她不是不记得,她就是在耍赖。但是我们也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难,因为一些现实的困难,不得不表现出一副自己都不希望成为的样子,这背后也是无奈,所以我们也做了一些额外的让步——至于她领不领情,那是她的事情,一个人怀有什么样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决定自己和孩子以后的命运,不过这个我们就管不着了。


时间不早,以后再聊……

老施的小黑屋
(原“施老师的小黑屋”)‖教培行业|销售·管理·职场·吐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