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缘由见上一篇:哎呀呀!“老师”这俩字是名讳
虽然进行了申诉,不过没啥用,我不会选择因此而破财免灾(例如买个教师资格证啥的),我不认为我需要靠一张纸片去证明我自己——对于大部分证书,我都是这个态度。
于是就改名吧!对于改名这件事情,其实我没有那么大的心理负担,就如我在《致新读者的一封信》里写的:重要的不是我是谁,而是我提供了什么?
至于改什么名字,在上一篇里也征集了投票,最后高票的是:老施的小黑屋。
目前正在修改中:
虽然不让我自称老师,但是我可以自称老施啊~
既然标题写了“随便聊聊”,那么再展开聊一些……(毕竟字数不够不能标注原创)
2009年大学毕业,原本想当老师,不过非科班出身所以也没考编,加上重本毕业&大学的实习及兼职经验几乎都是销售类的,于是换了任何一家机构都会觉得:来干课程顾问/教育咨询师吧!
于是就入行了,那个时候我不是喜欢“老师”这个称呼,因为我觉得搞教学的才算老师,但是也想不到其他称呼,考虑到理发店还有托尼老师,所以我觉得多我一个“老师”也没啥……也算是治好了自己的精神内耗。
那个时候称呼管理层都是直接称呼职级的,例如赵主任、王经理、孙总监……而公司的OA系统上,校区一把手的岗位叫“校经理”——顿时觉得这才对嘛。我也盼望着早日别人能叫我施主任、施经理什么的——因为那样就意味着我不用打外呼了。
想要不打外呼,就要打好外呼,在通过祖传名单创造了单周20个无体验上门后,公司把新建的外呼中心交给了我——这是当时我们品牌内第一个呼叫中心,搞不好也是个性化辅导领域第一个外呼中心(未考证)。想不到实现不用再打外呼的目标的途径是负责外呼中心,这个挺黑色幽默。
由于呼叫中心的主要职能之一是新员工下校区前的过渡,于是我也承担起了新人培训的职责;又由于新人有邀约需要统计所以整个上海分公司的数据分析及基于数据分析和新人跟踪提出策略也就成了我的事……
顺便那个时候我也写了至今在业内都广泛流传的一本册子:外呼手册。
然而我的称呼还是老师,因为虽然干了咨询总监一半的工作,但是级别依然是一线,岗位名称:咨询管理师——没有人会用这个来称呼一个人,于是还是叫施老师。
培养的人各种各样,有悟性差的,有太跳跃的,我的任务是将他们的潜力激发出来(实在没潜力也没办法),当他们有了自己的下校区的筹码(外呼业绩),终于可以被分配到校区时,我会告诉他们:办砸了我可不承认我教过你们。他们很多时候会告诉我:你永远是我们的老师,赖不掉的。
这个时候,我理解了“老师”这两个字的含金量,也不再排斥这个称呼,因为我觉得在他人成长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后来当了咨询总监也依然保持老师这个称呼。
2012年底,我离开了这家公司,我的岗位没有一天是培训师,但是培训工作伴随着几乎每一个足迹,在三年的自我工作总结中,我写下了这么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