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学习与深入交流,欢迎加入:施老师的小黑屋
前五篇:
《课程顾问·谈单流程梳理(4)危机塑造》
《课程顾问·谈单流程梳理(5)还差些什么?》
上一篇忘记写产品介绍了,和试听一起讲……
产品介绍的方法,要么连带着方案一起介绍,要么用FABE方法。(注:这个不是我原创的)
FABE方法的核心在于:产品介绍是需要有针对性和逻辑性的。
不同的客户,对于同一个产品,看重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就如之前经常提的,视角>事实。
当然,也可以套我的产品介绍公式:
接下来,需要专门拿出来的一个问题,试听课在流程中处于什么位置?
正好前几天也有群友提出问题:“我们一对一课程提供试听,老师转化率很低该怎么办?”
记住一点:你不可能把销售成败寄托在不懂销售的人身上。
虽然我做课外辅导行业时,几乎没有给过试听,但是我并不否认试听这件事情本身,真正要关心的问题是:
客户在什么状态下去参加试听?
试听这个环节能为你做些什么?
如何排除在试听中的风险因素?
第一个问题:
如果客户仅仅是试试看,或者说挑老师,那么基本玩完——哪怕签单了,你也成功的把机构降格为了中介了……
我的概念里,试听一般适用于两种客户状态:
一种是已经基本形成了购买共识,最后需要进行验证。
一种是需要结合体验来介绍产品,不然家长没有概念。
另一种情形是会销,这个另当别论。
第一种一般适用于学科类机构
第二种一般适用于非学科类机构
对于学科类机构而言,真把共识达成了……一般家长也就不要试听了,因为家长会相信你的安排。
非学科类机构,往往会存在家长对课程不了解甚至缺乏概念,以及缺乏感知,因此会安排体验课——但是这也需要建立在建立基本认知和需求的前提下。
五年前写的:
第二个问题:
体验课与其说是流程,不如说是工具——它帮助你完成或加强一些具体的销售环节,例如产品介绍。少儿类产品,我就比较喜欢和家长一起在教室门口或者监控屏幕前,孩子一边上课,我一边给家长解说我们的课程环节、课程设计、老师的行为、孩子的表现等——有个直观的场景呈现,会比我干讲效率和效果都好得多。
那如果没有试听呢?那就给家长看视频或观摩其他班的课程——因为在工具意义上,看课程视频和看实际上课并没有什么区别,虽然效果有差异。
当你明确这件工具能为你做什么的时候,你就能更好地让工具为流程服务,而不是流程为工具服务——典型的反面教材:明明客户已经可以下决心报名了,顾问非要安排个试听,然后造成一系列节外生枝和不可预测。
第三个问题:
事前预防>事后找补。在家长体验完以后,如果有不满或异议,你的所有辩解的效果都得打个折……
列出常见的一些问题点,例如上课配合度等,事前让家长先理解:
为什么开设体验课?(例:展示课程环节等,而非通过课堂表现来评价,因为我们第一次接触,老师也不是专门为你准备的)
体验课会遇到哪些问题?(例如:老师和孩子不熟悉,环境陌生,导致配合度不高等)
如何看待这些问题?(例如:我们恰好需要根据这一次的磨合,去研究正式课程该如何调整)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