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培训机构重新霸占商场,不过……

职场   2024-10-31 11:27   上海  

上个月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采访,发表了些观点,一些比较逆天的就没发,原文链接:《培训机构,重新“霸占”商场》。

谈一些“不过……”以后的内容:

就当教培行业回暖的时候,也有很多机构,甚至是体量较大的品牌机构倒了,而且密度还挺高。例如大家知道的那些,今晚还新增了一个上海知名的STEM品牌。(这里尽量不谈具体品牌和事件,因为我的公众号面向业内,以免关键词太多导致系统推送给了非目标人群)

归纳一下会发现这些机构的共性:

  • 基本上都是非学科类的,早教、国学、美术、STEM等。
  • 都是主打高端,单价都很高。
  • 严重依赖大课包销售。
  • 都有做得非常不错的单店。

以上几个特点加起来,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 由于过高的运营成本以及过低的运营效率,只能靠高强度的营销才能续命,一旦因为预算不足或者市场需求及消费者心态发生变化而导致无法维持高强度的营销,那么倒闭就进入了倒计时。
  • 单店运营能力在业内不算差,但是校区以外成本(总部成本,差校区亏损,一些抽象的甚至灰色的操作,例如某胡同)抵消了这一优势。
不要言必称“消费降级”,所谓的“消费降级”,无非是客户变得更理性以后能够过滤掉过度营销和更清楚地评估付出和收获而已。
非学科类,小而美的机构一抓一大把,人家咋不觉得消费降级呢?
例如因为主打双语STEM,所以收费就很高,客户一冷静一想:如果我想培养孩子英语能力,为啥不直接学英语?如果我想培养孩子STEM相关的能力,为啥不找一个不用被语言关阻碍的中文教学的机构呢?何况STEM涉及的英语词汇和表达,本身就和年级是不匹配的。家长看清楚了这一点,报名意愿就低了,然后机构就卖惨——“消费降级”啊!
再例如一些STEM机构,言必称综评,利用信息差,严重夸大科创类赛事和综评及升学的关系,下危机下得仿佛不去拿个什么奖中考就废了似的。我一直强调:如果一个观点你辞了这份工作都会坚持,那么这个观点不论对不对,至少是一个诚实的观点,否则你只能忽悠一时。然后现在家长也聪明了,知道去翻一翻政策原文了,再不济也去关注下相关解读以及真实情况,然后发现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再一看一些做国际数学竞赛的机构,把AMC这种赛事吹上天了,其实压根就没那么玄学……
更麻烦的是一些经不起推敲的卖点竟然是产品能卖出去的根基——那这根基不就很容易崩塌么……
高端不是不能做,问题是真的高端还是只是绣花枕头?
营销固然很重要,问题是到底是在营销还是在大忽悠?
非刚需也有需求,问题是胃口是否和市场及能力匹配?
……

老施的小黑屋
(原“施老师的小黑屋”)‖教培行业|销售·管理·职场·吐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