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学习与交流,欢迎加入施老师的小黑屋
最近忙,复制粘贴下聊天记录水一篇……
顾问:
还有那种家长说,我们孩子都是会做做错的,数学100零几分,初二,所以家长也觉得没有必要补。
施:
你怎么理解“会做”?
中考这些考题,90%的题目都属于“会做”的范畴,毕竟中考不考察智商,考的就是学过的、会做的,你在考试中能不能做对?
如果会做的都做不对,就是很严重的问题,中考主要考的是这块。
顾问:
就是难题都做对了,容易题失分了。
施:
难题已经用分值告诉你这是难题了,然后简单题你加起来扣掉的分都超过了难题,并且孩子还沾沾自喜“反正我难题做对了,下次仔细点就行”——这句话伴随了孩子一场又一场,一年又一年,他还是没能解决问题——这本身才是大问题。
顾问:
可是这题学生都会呀,怎么补?
施:
回到前面我问的问题,你怎么理解“会”?
你要说能听懂,能看懂,看到答案恍然大悟或者看到讲解事后诸葛亮都算“会”的话,那么当然基本上都会。
真正的会,应该像三七二十一一样都不存在出现误差的机会。
他之所以能选择一个错误的选项,或者做出一个错误的回答,而且在考试中检查还没发现,说明什么?
说明他不仅仅记住了正确的东西,也记住了错误的东西并且他分辨不出哪些是对的和哪些是错的。
有些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是完全不会,要教给他正确的,就好比一个空杯子要倒满水。
有些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是正确的和错误的知识混在一起,要把错误的剔除掉,就好比一杯脏水要把杂质过滤掉。
其实后者更难,需要我们花费更多精力。
顾问:
可是学生错的都是没有看清题,简单的计算题,还有抄错的,笔误的多,该怎么办呢?
施:
你是在纵容这种借口,还是正视这些问题?
切记,我不是阅卷老师,我是局外人,也许本次通话就是我们最后一次沟通,因此没有必要去害怕面对问题,我们要正视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你注意到了,并且提醒了,然后孩子以后没有再出现,那么这叫粗心大意。反之,就是没掌握——不是说这个知识点他告诉你不懂才叫没掌握,而是具体能力和应用上没掌握——例如审题能力,准确表达自己思考过程和结论的能力。
如果到了初三,连知识点都“无法理解”——也就是你的标准下的“不会”,那就高中都别想了,毕竟人生有无数种可能性,每个人也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显然上个职业学校对孩子是个更合理的选项。
如果达到了你的标准下的“会”——注意,这才是有希望上高中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