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es Chinese need two structures for classifiers: A case study
谭丹丹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文章来源:Tan, D. (2024). Does Chinese need two structures for classifiers? A case study.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52(1), 76-105.
https://dx.doi.org/10.1353/jcl.2024.a919399.
1. “数量词+的”
在“数量+多”结构(7b)中,“多”的基数是“瓶单位”。由于“瓶单位”对于“瓶”这个量词而言是独一无二的单位,既是上限,同时也是下限,所以“多”所寻求的“小于瓶单位的纯粹数值”完全没有意义。唯一的可能是放弃“数”的计算,利用瓶单位的容积义,得到“少于一瓶容积”的量解读, “十瓶多”是“十个瓶单位+小于一个瓶单位“的酒量,即小于11瓶(具体细节详见原文)。总之,“数量+多”不产生歧义的根本原因在于量词自身的语义特征,不是句法结构问题。本文新补充的语料进一步说明“数量+多”结构和单纯的左分支句法结构完全匹配。
例(13)给出了进一步的证据,由于(13a)的量词“壶”只能作“量”解读,但仍旧允许省略数词“一”。(13b)中的量词“车”也理解为“量”的解读,描述的是一车“量”的大米在仓库中。这些新语料表明,省略数词并不能使量词歧义消除。
综合上述现象,本文认为数词的省略,与量词所黏着成分的性质紧密相关,因此数词的省略不能成为支持共存句法结构的证据,而且单纯的左分支结构也能对上述所有语料给出统一解释。
在上述三类现象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最后进一步讨论了近期文献中支持“数量名”左分支结构的另外三类现象,如内部语序、数量词融合现象、数词隐含现象(具体详见原文)。基于对汉语和其他语言的分析,本文认为左右分支结构共存的分析方案证据不足,汉语“数量名”结构仍可采用左分支分析。
部分参考文献
Li, Xu Ping. 2013. Numeral classifiers in Chinese: The syntax-semantics interface. Berlin: Walter de Gruyter.
审校 | 张庆文、程航、陈哲(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设计排版| 胡颜洁、陈观恩、罗晓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跳转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