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论文丨包华莉、闫姗姗--汉语进行体标记“在”新议

学术   2024-08-09 19:01   广东  

汉语进行体标记“在”新议


包华莉1、闫姗姗2

1. 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 2. 北京大学

文章来源Waltraud Paul and Shanshan Yan. (2024). Making some progress on the progressive aspect zài in Mandarin Chinese.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52, no. 1: 29-75.

doi: https://doi.org/10.1353/jcl.2024.a919398

https://ling.auf.net/lingbuzz/007938





“在”作为汉语(普通话)的进行体标记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探讨目前在汉语进行体标记“在”及相关研究方面被忽略的一些问题,主要包括:(1)“在”和“正在”的关系;(2)“在”和“着”的句法和语义差异;(3)体标记“在”与介词“在”的语音合体现象;(4)“在”和否定词“不”“没”的共现。


1. “在”和“正在”

本文认为,“正在”应该分析为两个词,即副词“正”和体标记“在”,主要基于以下语言事实:

首先,“正”和“在”都可以单用,并且有些情况必须单用,但如果“正在”作为一个独立的副词的话,相关句子则不成立,如:



此外,和“现在”不同,“正在”不可以作为一个副词出现在体标记“在”之前:



副词“正”表示说话时间与事件时间重合,指向语境中提及的明确时间点,强调两个时间的同时性,因此,“正”不能出现在表示惯常性、非一次性事件的辖域内(如例(4)),“在”则与之相反,不可以出现在有明确时间点的语境中(如例(5)),但却可以出现在惯常性、非一次性语境中(如例(4))。



我们认为,“正”是一个VP层的副词,无法与VP层的其他时间副词共现(如“一直”,例(6)),但可以和句法层级更高的副词共现(如“大概”,例(7))。



因此,本文认为“正在VP”应该被分析为“副词‘正’+ 体标记‘在’+ VP”,其结构可以简单表示为:



2. “在”和“着”的句法和语义差异

本文认为体标记“在”和“着”共现的结构“在V着”应该被分析为(9a),而非(9b):



因为(9b)的分析对很多相关语言事实无法作出正确的解释,比如,当VP为“动词+宾语”时,会产生诸如“在吃饭着”这样的错误句子。以下内容进一步显示(9a)分析更符合事实。

第一,“在”的补足语(complement)具有短语性质,可以被方式副词(manner adverbs)和其他类型的附加语(adjunct XPs)修饰(如(10)),而后缀“-着”则要求附着在中心词(V0)上。



第二,虽然很多动词可以出现在“在V”“V-着”和“在V-着”三个结构中,但是位置动词(positional verb)如“站”等不能直接做进行体标记“在”的补足语,而当位置动词后接“着”(位置动词+着)时却可以(如例(11a)),这说明“在”和“着”共现的结构应该为[在[V-着]]:



第三,虽然“V-着”不能单独作为谓语出现在根句中(陈刚1980;孔令达1994;黄南松1994;Djamouri & Paul 2018),但是可以作为“在”的补足语出现在根句中(比较(12a)和(12b)):



此外,当“V-着”被理解为(派生的)状态,尤其是和(方式)副词共现时,它可以作为主要的谓语出现在根句,并不要求其他体标记词出现(如例(13))。然而,一般来说,非状态谓语(non-stative predicate)只能作惯常性解读,获得事件性解读时需要体标记或助动词的辅助(如例(14))。




本文认为,以上这些事实可以从“限定性”(finiteness)角度加以解释 (Paul & Ramchand 2023)。从广义上讲,当一个句子作为根句(root clause)被接受时,即它可以被独立地确指时,它便可以被认为是“限定性的(finite)”。而持续体标记“-着”作为体标记中最特殊的一个成分,会导致开放性的、无目的行为(Wu 2007),无法像真正的体标记“在”一样“拯救”断言性表达。但是,当“V-着”被理解为(派生的)状态时,它可以作为自主的(autonomous)谓语出现在根句中(如(15))。以上分析也说明“在”可以选择“V-着”作为补足语,“在”是一个体标记中心词,而非一个副词。



3. 体标记“在”与介词“在”的语音合体(haplology)

如前所述,“V-着”一般不能作为主要谓语出现在根句中,除非它作为体标记“在”的补足语,或理解为(派生的)同质性状态。但“在”作为体标记的这一关键作用却常常被忽略,本文认为这是由于介词“在”与体标记“在”发生语音融合而导致的。如例(16c)显示,体标记“在”的出现可使“V-着”合法,而它的作用在(16a)中却被介词“在”掩盖。



我们据此认为,“在NP”和“V-着”共现时应分析为有两个“在”共现,其句法结构是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V-着”需要体标记“在”的出现,体标记“在”也只能选择体标记“着”,而非其他体标记如“了”“过”(如例(17a)(18a))。当“在”与“了”“过”等共现时(如例(17b)(18b)),“在”应分析为纯粹的介词,而非与体标记“在”融合的“在”。



4. “在”和否定词”不“”没“的共现

前人研究指出,体标记“在”构成的短语(“在VP”)只能被“没”(而非“不”)否定,如例(19),这同样适用于“V-着”(如例(20))。我们认为,在这些情况下,“在VP”和“V-着”都是派生状态。



“在VP”被“没”还是“不”来否定,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在NP VP”中的“在”到底是纯粹的介词“在”,还是体标记与介词合体的“在”。如例(21a)的问句指的是一个说话时间时正在进行的活动,答句(21b)中否定词“没”的使用暗指这里的“在”应为语音合体的“在”(即体标记“在”+ 介词“在”)。



此外,当使用“没”进行否定时,位置动词必须后接“-着”,一起作为“在”的补足语(如例(22)),此处的“在”也应看作体标记“在”和介词“在”的合体:



如果对比(21a-b)和“不”否定“在NP VP”的句子(23),我们会发现这些被“不”否定的句子只能作惯常性解读,而非一次性事件。这也体现在副词的使用上(如例(23)),此处的“在”只可以是介词“在”:



5. 小结

综合上述现象,我们认为“正在”不是一个词,而是副词“正”和体标记“在”的组合体(副词“正”出现在体标记“在”之前),而“在V着”的结构应该被分析为:



我们同时认为,进行体“在”和持续体“着”之间存在重要的句法和语义差别。这主要表现在,“V着”不同于“在V”,它只有被解读为(派生)状态时,才可以作为主要谓语出现在根句中,否则,体标记“在”必须出现,形成“在V-着”结构。另外,体标记“在”跟与它同音的介词“在”融合形成的合体(haplology),即结构(25),常常掩盖体标记“在”在根句中的必要作用:



这提醒我们未来对“体”(aspect)和“限定性”(finiteness)进行研究时应当注意这一现象,并控制好相关变量。


  

部分参考文献

孔令达 1994 影响汉语句子自足的语言形式,《中国语文》第6期,第434–440页。
张辉女 2002 “正在”的分布特点及相关问题,《陕西教育学院学报》第18卷,第2期,第62–65页。
Chen, Chung-yu. 1978. Aspectual features of the verb and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the locatives.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6(1): 76–103.
Li, Tianshu. 2015. A study of the syntax, semantics and context of use of the Chinese imperfective structure zài-V-zhe. Master’s thesis,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Paul, Waltraud, and Gillian Ramchand. 2023. Anchoring and stativity in English and Mandarin Chinese. Paper presented at TEAL-13,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IIll00-oj9B0x-lCPw5SjV08yJGxrt1K/view.
Wu, Jiun-Shiung. 2007. Semantic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imperfective markers in Mandarin and its implications on temporal relations.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35(2): 372–398.

审校| 张庆文、程航

设计排版| 胡颜洁、陈观恩、罗晓君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跳转文章链接


形式语言学研究
形式语言学研究与学术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