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论文丨胡旭辉、Joe Perry--多功能性与语境实现:基于汉语宜兴方言的个案研究

学术   2024-08-02 19:01   湖北  

多功能性与语境实现:

基于汉语宜兴方言的个案研究


胡旭辉1、J. Joseph Perry2

1. 北京大学 2. 香港大学

文章来源:Hu, X., & Perry, J.J. (2024). Multifunctionality and context realization: A case study in Yixing Chinese. Linguistic Variation. Published Online: 4 March 2024.  doi: https://doi.org/10.1075/lv.22013.per





0. 全文一览

本文从宜兴方言“佬”的特殊句法与形态表现出发,探索与形容词本质相关的句法、形态和语义问题。尽管“佬”在宜兴方言中常常与形容词共现,很容易被分析成形容词标记,但本文指出“佬”有多种非形容词标记的用法,并对这些用法作了统一分析,认为“佬”可以被与属性概念相关的“拥有”语义所涵盖,进而为形容词词性的跨语言普遍属性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的分析涉及句法特征与语义、形态/音系的复杂互动关系,一方面展现句法特征的语义属性如何在句法表现上带来多样的功能,另一方面也展现出句法特征的形态环境如何影响最终的语音形式。

1. 语言现象

宜兴方言中的“佬”通常情况下和表达属性概念的成分共现,共同充当句子的谓语或修饰语,并且“佬”和形容词组合时会构成一个音系词(触发宜兴话中音系词的连读变调模式,具体见原文分析)。


(1)贵-佬 书 (“贵的书”)

根据Hu & Perry(2018)所应用的“第一定类范域(first categorisation domain)”概念(Embick & Marantz 2008),该范域包含词根及其定类语素,同时定义一个音系词。因为“佬”和前面的成分形成一个音系词并且它不是词根,那么“佬”似乎可以分析为形容词性的定类语素。但是考察发现,“佬”并不能简单界定为形容词标记。一方面,一些由“佬”标记的成分不一定是形容词,与“佬”共现的成分也可以是名词、动词甚至完整小句等。比如,“佬”可以加在动词短语上并作为谓词出现(例子2);“佬”还可以加在动词短语之后转指施事者,比如(3);也可以加在词根之后转指具备这一属性的个体,比如(4),此时“佬”类似一个名词性定类语素。


(2)粘附在动词短语上的“佬”:
        张三 [欢喜 李四]-佬
        “张三喜欢李四。”

(3)转指施事的名词化标记“佬”:
        a. 吃 香烟
            “吸烟”
        b. 吃 香烟-佬
            “吸烟者”

(4)和词根结合的“佬”:
        小-佬
        “小孩子”

另一方面,宜兴方言的形容词成分(表示属性的成分)在某些情况下反而会限制“佬”的出现。具体表现为,当形容词性成分前面有程度修饰语时,比如“蛮”或者否定词“伐”,“佬”不可以出现。


(5)带程度修饰的形容词:
        这本书蛮-好(*-佬)
        “这本书很好。”

(6)带否定词的“形容词”:
        葛 个 学生子 伐 聪明(*-佬)
        “这个学生不聪明。”

2. 句法和语义分析

本文的核心观点如下:


(7)a. “佬”是作为表达个体属性的句法特征的语音实现形式(exponent)。
       b. 具体而言,“佬”实现一种特定的“拥有”语义(possessive semantics)的句法特征(简称POSSattr),跨语言来看,这种拥有义编码在(大多数)形容词的固有语义当中。
      c. 在句法结构中,“佬”作为POSSattrP的核心,为标志语(specifier)位置的名词(DP)和补足语(complement)位置上的成分(XP)构建了特殊的拥有关系,即DP拥有XP所表达的某种特殊属性(具体见下文解释)。

2.1 表达属性概念的功能核心POSSattr

“佬”虽然和不同的句法成分(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短语)共现,但始终表示编码属性概念的拥有关系,这一点让“佬”标记的短语和与传统理解中的形容词功能类似。本文采纳Francez & Koontz-Garboden(2015, 2017; 简称F&KG)的属性概念(property concept)。F&KG发现在一些语言中,表达属性意义并不使用形容词,而用某个句法关系构建主语和表属性概念的抽象名词之间的拥有关系(类似于只能用John has smartness来表达John is smart)。基于这个逻辑,本文提出“佬”在句法上实现一个表达拥有义的功能核心POSS。



区别于常用的字面意义上的“拥有”,“佬”实现的是一种更为抽象的拥有义:作为属性的拥有(possession as attribute)。这种属性可以用来定义种类(kind)。这种类别语义并不是拥有的蕴含义(entailment),而是一种预设,用来限制可以出现在这种关系中的属性集合:



具体而言,“佬”所表达的语义是,对于一个属性P和一个个体x来说,具备这一属性P的个体x组成的集合等同于某一种类的外延,并且x拥有属性P所表达的特征。这揭示了“佬”与不同句法范畴合并时内在统一的语义贡献:属性概念的拥有。“佬”和不同句法范畴的共现(形容词和动词短语,比如(1)和(2)),是功能核心POSSattr选择不同的补足语(如词根、动词短语等)的结果,并且通过(9)的特征使得补足语成分表达属性概念,且与POSSattr的主语构建拥有关系。


2.2 “佬”的隐现和语素的语境变体

一些表达属性概念的形容词不需要“佬”的情况(比如(5)、(6)中“佬”不能和程度副词、否定词共现),本质上是“佬”作为POSS的语素语境变体(contextual allomorphy)的体现:



程度修饰词和否定词句法上有更高的功能核心投射(分别是DegNeg),而形容词会嫁接到这些功能核心之上构成复杂核心词(并在音系上实现为一个音系词),这种复杂核心词是核心词移位(head movement)的结果,即形容词(包含词根和POSSattr)移位到Deg(或者Neg)节点上,此时POSSattr实现为零形式。其他情况下则实现为“佬”。POSSattr在不同句法环境下的音系实现形式如下所示:



(12)“蛮湿”(很潮湿)的句法结构


如上所示,“佬”受程度副词和否定词限制不能出现的原因可归因为POSSattr的语素变体,而非受语义影响。本文列举的一个特殊情况可进一步支持这一结论:在以句末助词“伐”结尾的是非问句中,“佬”可出现,也可不出现,说明“佬”的限制出现并非受到某个语义的限制。由于是非问句的情况较为复杂,涉及到对宜兴方言中“伐”的定性以及是非问句的句法结构的分析,限于篇幅,我们不在此展开,读者可参考原文。


2.3 作为名词定类语素的“佬”及其历史发展路径

将“佬”视作POSSattr这一功能核心的语素语境变体解释了“X-佬”作谓语和修饰语的情况,以及“佬”和形容词共现时的隐现情况。但是尚无法解释“佬”作为名词化语缀转指施事者的情况,比如(3)和下面的例子:


(13)开 飞机-佬
         “开飞机的(人)”

针对这一点的解释是,POSSattr只是一个普通的句法特征,并不携带传统意义上的词性特征(如n,v特征),因此不能决定补足语成分的词类特征。[POSSattr]可以出现在一系列的功能核心词上,包含名词功能核心n。以“吃香烟佬”(抽烟者)为例,“佬”使得“吃香烟”(抽烟)表达某个群体特有的属性,“漂亮佬”则表达“漂亮”的属性。之所以“X-佬”既可以是形容词,也可以是名词,是因为“X-佬”内嵌于不同的句法结构中(如内嵌于DP中则为名词,内嵌于TP/AspP中则为形容词)等。


(14)“开飞机-佬”的句法结构


读者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宜兴方言中的“佬”与普通话以及许多方言中的“佬”同源,但有明显不同的用法。在一些方言中,“佬”往往只出现在表示人的名词结构中,且往往带有贬义。而在宜兴方言中,如前文所示,“佬”的功能得到扩展,可以用来表示特殊的属性概念,不仅超越了“涉人(human)”属性,甚至超越了名词范畴。基于本文的分析,作者认为“佬”在宜兴方言中的发展路径如下:


(15)宜兴方言“佬”的历史发展路径


3. 结论与延申

本文认为,[POSSattr]特征是传统意义上形容词词性特征的本质。按照这个假设,并没有一个原始(primitive)的形容词词性特征,真正的原始结构是POSSattr为核心词的二分功能结构及其对应的种类属性拥有义,这种复杂的二分结构不仅会产生传统上的形容词,也可能产生其他不同的结构(如本文讨论的与“佬”相关的结构,再比如有的语言没有形容词,只有领属结构表达实体的属性概念)。该二分结构可能超出了某一个方言的范围,具备语言普遍性,也与前人有关形容词本质的结论相兼容(Chomsky 1970; Panagiotidis & Mitrović 2020;Zeijlstra 2020)。



  

部分参考文献

Embick, David, & Alec Marantz. 2008. Architecture and blocking. Linguistic Inquiry 39 (1): 1–53.
Francez, Itamar & Andrew Koontz-Garboden. 2015. Semantic variation and the grammar of property concepts. Language 91(3). 533–563.
Francez, Itamar & Andrew Koontz-Garboden. 2017. Semantics and morphosyntactic varia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alle, Morris & Alec Marantz. 1993. Distributed morphology and the pieces of inflection. In Kenneth L. Hale & Samuel Jay Keyser (eds.), The view from building 20. Cambridge, MA: MIT Press.
Hu, Xuhui & J. Joseph Perry. 2018. The syntax and phonology of non-compositional compounds in Yixing Chinese. Natural Language and Linguistic Theory 36(3).701–742.
Mitrović, Moreno & Phoevos Panagiotidis. 2020. Adjectives exist, adjectivisers do not: a bicategorial typology. Glossa 5(1). 58.
Zeijlstra, Hedde. 2020. Labeling, selection and feature checking. In Peter W. Smith, Johannes Mursell & Katharina Hartmann (eds.), Agree to agree: agreement in the Minimalist Programme, 31–70. Berlin: Language Science Press.

审校| 张庆文、程航

设计排版| 胡颜洁、陈观恩、罗晓君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跳转文章链接


形式语言学研究
形式语言学研究与学术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