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关系句标记
The Sole Relative Marker
黄新骏蓉1、蔡承佑2
1. 珠海科技学院 2. 澳门大学
文章来源:Huang, Xinjunrong and Cheng-Yu Edwin Tsai. 2024. The sole relative marker.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25(2): 318-350. doi: https://doi.org/10.1075/lali.00156.tsa
普通话的“唯一”可以充当定语也可以充当状语。本文将状语“唯一”分析为一个显性的关系句标记,即一个句子里如果“唯一”出现在VP之外,那么这个句子必为关系句。根据一系列的观察与测试,我们将定语“唯一”及状语“唯一”统一分析为形容词,句法上出现在一个DP里面。与定语“唯一”共现的D是有定的,相当于英语的the;与状语“唯一”共现的D则是谓语性质的,相当于英语关系句的关系代词who/which,必须通过A’-movement移至[Spec, CP]。语义上,我们认为“唯一”与英语only具有相似性,并采用Coppock & Beaver(2015)对only的分析。在此分析下,定语“唯一”与状语“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多了一个<e, t>论元。
本文的贡献之一在于证明了普通话虽不像英语有显性的关系代词,但仍然拥有具移位特性的关系句标记,并以排他性(exclusive)焦点词的形式呈现,这点与“所”作为显性关系句标记不同(Ting 2003)。此发现不仅推进了我们对普通话关系句的认识,也开启了一个新的跨语言探索途径:汉语和英语都有排他性焦点语义的关系句结构,英语的典型例句为all he ate was a salad (Tellings 2020),其焦点语义通过all-clefts中的all体现。英汉存在两点明显差异:其一,all在结构上处于关系小句之外,而“唯一”出现在关系小句之内;其二,英语的焦点语义通过显性的all体现,而汉语中与“唯一”共现的D则是隐性的。此外,通过对“唯一”的语义观察,我们也发现普通话的名词组结构确实有必要分析为DP;即使D只能是隐性的,其有定性仍能通过“唯一”的存在加以锚定。
“唯一”能与其他明显是关系句内部的成分形成联合结构,例如“最”或是修饰关系句内部动词的副词。这再次显示“唯一”应出现于关系句内部。
第二,本文还观察到定语“唯一”及状语“唯一”皆带有与英语the相同的有定性(定语“唯一”另见金晶2021)。例如(8)表达“这所学校只有一位老师(即uniqueness)”。
其他的测试也能状语“唯一”的有定性:
除此之外,“唯一”与英语the
only相同,出现在否定词范域内时可允许指称性(referential)与谓词性(predicative)两种解读。
基于对以上现象及其他语料的观察,我们认为关系句的“唯一”所在短语有双层有定短语(DP)存在:definite D (Ddef)与predicative D (Dpred)。定语“唯一”是Ddef的NP补语内的修饰成分,如(12a)。而关系句的“唯一”上方的Dpred是谓词性,Dpred除了以移位手段创造谓词,没有其他语义贡献;关系句的“唯一”仍然需要Ddef,但后者位于整个复杂名词组结构的最外层,如(12b)。Ddef与英语的关系代词相同,皆须移位至Spec-CP(Kayne 1994)并与外部的N-head构成述谓(predication)关系。
句法层面上,我们采用(13)里的“匹配”(matching)方式分析关系句,即关系句内、外有相同的NP(NP1与NP3“电影”),但内部的NP(NP1)会受到关系删略(relative deletion)的限制(Sauerland 2003)而在语音层次上删除。关系句内部的主语(“阿新”)提升至关系句内部的[Spec, TopP],从而推导出正确语序“阿新唯一看过的电影”。
另一方面,当关系句的“唯一”修饰事件性数量结构“一次”时,我们认为采用关系句的“提升”(raising)分析可以更好地处理其句法结构。换句话说,我们与Aoun & Li(2003)和Lin & Tsai(2015)等前人的观点一致,认为“匹配”与“提升”两种分析需要并存才能全面地解释普通话关系句的所有现象。
语义层面上,我们采用Coppock & Beaver(2015)对the与only的定义,将“唯一”视为与only基本等义,但关系句的“唯一”多了一个论元,用以限制焦点所激活的选项(alternatives)。这个语义分析可以与上述的匹配(matching)句法分析相呼应,也能以组合方式推导出带有“唯一”的关系句的形式语义。
本文最后与Tellings(2020)对英语all-clefts的分析做简单比较,论证关系句的“唯一”与all-clefts形成一种既相似又相反的结构:后者以显性D的形式(all)实现了关系句内的隐性排他性焦点算子,而前者以关系句内的显性排他性焦点算子(“唯一”)实现了隐性的D。关系句结构与排他性焦点算子两者的紧密关系,有待日后进一步考察。
主要参考文献
审校| 张庆文、陈哲、程航
设计排版| 胡颜洁、陈观恩、罗晓君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跳转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