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及‘新医科’背景下,伴随着测序技术、微生物质谱、数字PCR等新技术在临床的推广应用,培养以学科交叉为特征的复合型‘四力’检验人才,即临床检验能力、学科交叉能力、卫生经济能力、国际交流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医学发展与时代需求,助推检验医学高质量发展。”近日,广东省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顾兵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当前医学检验行业正逐步进入自动化、智能化、国际化的新时代,培养“四力”检验人才对于检验医学,乃至整个医疗体系、公共卫生体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顾兵(受访者供图)
从纯手工操作为主的“作坊式”检验,到全自动化的流水线医学检验实验室;从“以标本为中心”的医学检验,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检验医学;从医技辅助科室,到支撑平台科室……经过几代检验人的努力,我国检验医学被赋予了全方位参与临床诊疗的新使命,学科地位得以大幅提升。
“这必然对检验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提出新的要求。”顾兵说。
回顾我国检验医学高等教育大致经历了4个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设立检验本科专业,到21世纪初办学院校数量和办学规模持续扩大的快速发展期,2012年“五改四”学制改革的战略调整期,再到当下“新医科”建设发展时期。
特别是2012年授予医学学士的五年制医学检验统一改设为授予理学学士的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使得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方向由“具备临床医学检验与卫生检验基本能力”的检验医师转变为“具备临床检验与实验技术能力”的检验技师,对检验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2018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及《检验专业认证标准》,提出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育工作各方面的最基本要求,规范了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的应用型属性。
“检验医学专业人才应立足专业,吸收高新技术及前沿理念,以传承创新、开放合作赋能检验医学学科建设,充分利用组学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更好地发挥检验信息的临床价值。”顾兵说。
那么,如何培养复合型“四力”检验人才?对此,顾兵进行了详细解释。
第一,临床检验能力。检验工作要以临床问题为导向,能帮助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作出更精准的判断,同时也要从繁杂的检测标本中发现科学问题,找出新的疾病诊断标志物。目前,顾兵团队共主编临床检验教材与专著17部,汇总临床检验实践案例1316个,培养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和翻转课堂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掌握临床检验的技术和流程,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应对复杂临床检测需求。基于这些工作,顾兵团队获得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及中华医学会教育研究项目三项。
第二,学科交叉能力。随着基因组学、光学、材料科学、结构生物学等领域高新技术的涌现、各类自动化仪器设备的相继问世,检验医学已经发展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早在2021年5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检验科就成立了国内检验届第一个学科交叉组,通过交叉融合理念引导学生跨越传统学科界限,理解多领域知识的交集和应用,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为检验医学的研究注入新动力。顾兵团队先后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第三,卫生经济能力。仪器设备、试剂、耗材、质控物等都是检验科必须的耗材,如何将在成本可控下提升临床诊疗水平,最大限度地服务患者,考量的是检验管理人员的智慧。为此,顾兵团队于2022年成立首个检验经济学会,培养学生掌握卫生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原理,理解医学检验的成本效益分析和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学生在医疗体系中实行经济可行性解决方案的综合能力。临床实践方面,顾兵团队建立了低成本、高效益的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及药敏检测体系,带领学生公益筛查全国52个城市2.89万人HP感染耐药现状,获广东省“益苗计划重点培育项目”、全国公立医院“灯塔杯”卓越案例、羊城好医生。
第四、国际交流能力。国际化是检验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推进国际化发展就要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融入国际化学术组织,以更加开放姿态参与全球检验医学创新。2022年8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检验科与国际临床化学和实验室医学联盟(IFCC)共同举办全国首届检验英文演讲比赛,通过国际会议和交流切实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团队合作、文化适应能力,拓宽学生国际化视野,让学生在国际检验医学和科研环境中具备有效沟通与合作的能力。顾兵指导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大型学术交流活动,获得优秀论文及优秀壁报奖十余项。
“每一份样本除了承载着生命信息,更包含着医患的共同期待,检验人员应该用专业知识与精湛的技术,抽丝剥茧地寻找疾病的蛛丝马迹,为民众的健康护航。”顾兵表示,确保检验结果的精准性是每个检验人员的职责。而培养具有“四力”检验人才,不仅是检验医学释放出更大潜力的基石,也必将为医学事业提供新质生产力。
来源:科学网
编辑:笪文武 审校:徐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