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珏1,郑潇寒2
单位 | 1.无锡市人民医院,2.南京脑科医院
淋巴瘤是临床上一类高度异质性疾病,在WHO分类中,与淋巴细胞白血病一起归类于淋系肿瘤。
组织病理活检是诊断淋巴瘤的金标准,然而也离不开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对其分型和预后做出更精准的诊断。
男性,66岁,因腹痛1月、发热6天入院。
简要病史: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下腹反复疼痛,就诊于肝胆外科,体格检查正常,肝脾淋巴结未触及。
CT示脾脏体积增大,脾脏异常密度伴脾周少许渗出,考虑脾梗死可能。血常规正常,未予特殊处理,嘱随访观察。6天前患者出现反复发热,伴头痛、乏力,症状加重,就诊于急诊。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217×109/L,血红蛋白116g/L,血小板152×109/L。镜检可见原幼细胞占78%,涂抹细胞易见。
血片:
图1 外周血片 瑞-吉染色×1000
该类细胞胞体中等,胞浆少见,蓝色,核圆形或不规则,部分细胞核染色质偏细致,可见核仁,似原幼样细胞。加上患者病情进展迅速,临床考虑急性白血病不除外。
骨髓细胞学检查:
图2 骨髓图片 瑞-吉染色×1000
图3 骨髓细胞形态学报告
然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并不支持急性白血病,而是更倾向于淋巴瘤。这让临床一时之间也感到茫然,继续等待流式免疫分型报告。
流式免疫分型:为CD5+CD10-B细胞淋巴瘤。
图4 免疫分型报告
细胞遗传学:染色体为复杂核型,且有t(11;14)(q13;q32)易位。
图5 染色体核型报告
荧光原位杂交:CCND1::IGH基因融合阳性。TP53基因缺失阴性,其中52%的细胞可见3个P53和CEP17基因信号。
图6 荧光原位杂交报告
分子生物学:检出TP53突变频率81.37%,以及DNMT3A和TET2突变。
图7 NGS报告
骨髓活检:考虑为CD5+CD10-的B细胞淋巴瘤,符合套细胞淋巴瘤。
图8 骨髓病理报告
综合以上实验室检查,患者诊断为白血病性非结节套细胞淋巴瘤(nnMCL)。
给予R-CHOP方案化疗,具体为利妥昔单抗600mg d0,CTX0.4 d1-3,氢化泼尼松60mg qd,脂质体多柔比星20mg d1-2,VDS 4mg d1。并且于化疗第5天加用BTK抑制剂奥布替尼,整个化疗过程顺利,病情好转。
该患者为老年男性,腹痛1月,当时查血常规正常,CT示脾梗死不除外,未予特殊处理,6天前患者因发热再次入院,血常规白细胞总数飙至217×109/L,并且镜检发现大量异常细胞,似原幼细胞,由于病情进展迅速,临床考虑急性白血病,遂转入血液科进一步检查。
骨髓细胞学检查示淋巴瘤细胞白血病,流式免疫表型为CD5+CD10-成熟B淋巴细胞肿瘤,表达CD20、CD19、cCD 79a、Kappa、HLA-DR、CD22、FMC7,弱表达CD5,不表达CD23及CD200。需要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鉴别。
典型CLL免疫表型为CD5+、CD19+、CD23+、CD200+、CD20dim、CD10-,FMC7、CD22和CD79b阴性或弱表达,Cyclin D1和CD10不表达。
染色体示复杂核型且存在t(11;14)(q13;q32)易位,FISH检测CCND1::IGH基因融合阳性。骨髓活检异常细胞弥漫增生,免疫组化Cyclin D1+,SOX11-。患者有脾大,无淋巴结明显肿大。
综合以上资料,基本满足nnMCL的诊断标准。为什么患者的临床表现如此进展迅速?
这是因为该患者出现了高危因素——WHO第五版造血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提出了MCL的三个高危因素:1.细胞形态学(母细胞样亚型和多形性亚型),2.TP53缺失/突变,3.高增殖指数(Ki-67>30%)。
该患者FISH检测TP53基因缺失阴性,NGS二代测序有TP53突变以及DNMT3A、TET2突变,提示预后不良。研究发现,大多数SOX11阴性病例获得不良遗传事件(如TP53基因异常)可能会导致更具侵袭性临床过程。
该患者从发病初期白细胞数正常至入院白细胞高至217×109/L,仅一个月时间,回顾分析发病初期脾梗死也与淋巴瘤细胞浸润相关。
需要注意的是Cyclin D1对MCL诊断虽具特异性,但也偶见于毛细胞白血病、浆细胞骨髓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通常缺乏t(11;14),若伴有t(11;14)和CCND1重排,则应诊断为MCL。
套细胞淋巴瘤(MCL)是一种起源于成熟B细胞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特征性表达CCND1,西方国家中其约占成人NHL的3-10%,中国MCL约占B细胞淋巴瘤的6.3%,男性为主,男女比为3-4:1,中位年龄为68岁。
MCL兼具惰性和侵袭性的临床特征,对传统放化疗不敏感,预后较差,中位总生存期约为3-5年。
诊断时,80%以上患者处于疾病晚期(Ann ArborIII-IV期),MCL通常累及淋巴结,但结外受累也很常见,尤其是Waldeyer环、胃肠道、脾脏和骨髓。
胃肠道受累可表现为大量息肉样病变。其他可能受累的器官包括皮肤、内分泌腺、肺和中枢神经系统,多为复发性疾病。
组织形态学:典型的MCL常由形态单一、小到中等大小淋巴细胞构成,核不规则,染色质浓集,核仁不明显,胞质较少。
根据形态特征可分为小细胞型、母细胞型、多形型及边缘区样4种。其中母细胞型和多形型瘤细胞体积大,增殖活性高,预后差。
组织病理学表现为淋巴结呈3种生长模式,即套区生长、结节性生长和弥漫性生长。但nnMCL无或仅有少量淋巴结受累。
免疫表型:典型表型为CD20+,CD5+,CD43+,CD23-/+,Cyclin D1+,CD10-/+,SOX11+/-,但也有CD5-和CD23+的MCL。免疫组化Cyclin D1核内强阳性是MCL相对特异型的免疫标志,经典型MCL常SOX11阳性。
细胞遗传学:95%以上的患者有t(11;14)(q13;q32)和CyclinD1的过度表达。约5%的患者无t(11;14),这些患者中55%可伴CCND2的基因重排。
分子生物学:常见突变有ATM、MEF2B、CCND1、TP53、BIRC3等。
诊断与分型:诊断主要依据组织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免疫组化CD5和Cyclin D1核内阳性。可分为原位套细胞肿瘤(ISMCN)、经典套细胞淋巴瘤(cMCL)和白血病性非结节套细胞淋巴瘤(nnMCL)。
原位套细胞肿瘤罕见,由IGH::CCND1融合的B细胞在淋巴滤泡的外套区定值,导致细胞周期蛋白D1的过表达,通常因其他原因检查淋巴结偶然发现。
经典MCL常侵犯淋巴结及结外部位,无或少量IGHV突变,表达SOX11,预后差,nnMCL起源于生发中心,伴IGHV突变,无SOX11突变。
肿瘤细胞常累及血液、骨髓和脾脏,临床惰性表现(多无症状),当继发TP53突变时,进展迅速,预后差。
第5版WHO分类给出的nnMCL诊断标准:
必要标准:
典型者表现为无症状的淋巴细胞增多,无淋巴结受累或者受累不明显;
小至中等大小的单形性B系细胞;
cyclin D1阳性和/或检出CCND1重排;
理想标准:
SOX11不表达或极弱表达。
表1 3种套细胞淋巴瘤区别
表2 套细胞淋巴瘤形态亚型
套细胞淋巴瘤的形态非常多变,笔者见过的情况包括:似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含幼淋巴细胞转化)、似幼淋巴细胞白血病、似滤泡淋巴瘤(裂隙淋巴细胞)、似伯基特淋巴瘤(穿凿样蜂窝状空泡)、似成人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花细胞),还有像本例这样似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
总之,白血病性MCL临床罕见,其缺乏特异性形态及免疫等标记,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由于传统化疗方法对MCL预后差,随着利妥昔单抗和其他新的治疗方法的应用,MCL患者的生存率有所改善。
掌握MCL实验室特征,及时准确的提示临床做出精准诊断,可以给患者争取更多的时间。
参考文献
[1]Djiwa T, Koui BBS, Aman NA, et al. Colonic lymphomatous polyposis mantle cell lymphoma: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J Med Case Rep. 2024 May 3;18(1):219. doi: 10.1186/s13256-024-04533-z. PMID: 38698463; PMCID: PMC11067287.
[2]Djiwa T, Koui BBS, Aman NA, Coulibaly ZI, Kouyate M, Kouame KE. Colonic lymphomatous polyposis mantle cell lymphoma: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J Med Case Rep. 2024 May 3;18(1):219. doi: 10.1186/s13256-024-04533-z. PMID: 38698463; PMCID: PMC11067287.
[3]杨慧,郭睿,时雨,等.套细胞淋巴瘤的综合诊断[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23,31(6):1720-1725. DOI:10.19746/j.cnki.issn1009-2137.2023.06.018.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近期好书推荐
编辑:李玲 审校:陈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