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报告丨以顽固性溶贫为主要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

文摘   2024-10-18 20:00   上海  



作者:

张晶

作者单位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风湿免疫科,沈阳 110000

通信作者

张晶,Email:zhangjing8802@163.com



病史摘要  患者,女性,37岁,因"反复面色苍白、心悸9年,乏力2个月"就诊。以血液系统受累为主,主要表现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多种免疫抑制剂治疗,但网织红细胞百分比仍持续大于5%,激素减量后极易出现病情反复加重,2016年出现足部麻木,肌电图提示周围神经病变。2018年患者发现双手指抖动,住院检查提示头MRI提示左侧横窦显示不清,因既往化验抗心磷脂抗体及抗B2糖蛋白1抗体阳性,原有治疗基础上加用拜瑞妥抗凝治疗后更换为阿司匹林(100 mg/d)。此次因乏力加重2个月来诊。

症状体征  2个月前出现乏力逐渐加重,体格检查未见阳性体征。

诊断方法  化验抗核抗体阳性,既往化验抗心磷脂抗体及抗B2糖蛋白1抗体阳性,血清补体降低。血红蛋白最低58 g/L,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肝胆脾胰彩超提示脾大,网织红细胞比例增高,间接胆红素增高,既往骨穿提示溶血性贫血。

治疗方法  泼尼松口服、吗替麦考酚酯口服、硫酸羟氯喹片口服控制病情,拜阿司匹林抗凝治疗。加用生物制剂贝利尤单抗治疗。

临床转归  症状缓解,泼尼松顺利减量。

适合阅读人群  风湿免疫科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各个脏器和组织[1]。目前针对SLE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免疫调节剂(如羟氯喹等)、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如Anifrolumab、Baricitinib)[2]。本例患者以血液系统受累为主,表现为溶血性贫血,经糖皮质激素及多种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病情好转,但出现免疫抑制剂不良反应,并且在糖皮质激素减量后病情极易复发,后期加用生物制剂贝利尤单抗控制病情,治疗后患者病情平稳,激素顺利减量。


 临  床  资  料 


一般资料

患者:

女性,37岁,因"反复面色苍白、心悸9年,乏力2个月"于2022年8月27日就诊我科。患者心悸头晕、乏力,口腔溃疡持续8年,以休息为缓解方式。曾就诊外院1(中药治疗)、外院2(糖皮质激素)、本院(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血浆置换、抗凝、生物制剂)。手术史、家族史、冶游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

T 36.5℃,P 80次/分,呼吸18次/min,血压120/80 mmHg(1 mmHg=0.133 kPa)。神清语明,步入病房,体格检查合作。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充盈及怒张,周身皮肤无黄染及皮疹。结膜无水肿,巩膜无黄染。咽不赤,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钝,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征阴性,肝肾区无叩痛。四肢关节无红肿,活动无受限,四肢肌肉无握痛,肌力正常。双下肢无水肿。

检查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具体如下。


血细胞分析:白细胞计数8.2×109/L,血红蛋白134 g/L,血小板202×109/L,网织红细胞百分比6.65%,网织红细胞计数268.0×109/L。补体C3c 0.665 g/L,补体C4 0.077 g/L。肝功:总胆红素24.4 μmol/L;非结合胆红素16.70 μmol/L。25羟基维生素D3 17.51 ng/ml。RPR阴性,TPPA阳性。


抗核抗体系列(流式点阵发光法):抗核抗体IgG阳性(1∶160)胞浆颗粒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3项):抗IgG阳性;抗IgG+C3d阳性。淋巴细胞绝对计数(CD系列):T辅助细胞计数1009/μl,总B细胞(%)3.8%;总B细胞绝对计数87/μl。


风湿三项、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红细胞沉降率、甲功、肾功能、心肌酶、血糖、血脂、离子、狼疮抗凝物、抗心磷脂抗体、抗B2糖蛋白1抗体、ANCA、巨细胞病毒-IgM抗体及病毒载量、EBV-IgM抗体及病毒载量、尿常规、肿瘤标记物、肝炎病毒、Tspot、HIV未见异常。


肝胆脾彩超:(1)胆囊息肉;(2)脾大。胸部CT:左肺下叶及右肺中叶内侧段炎症较前减少。余所见基本同前。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未见异常。


诊断

1.诊断: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依据:反复口腔溃疡,溶血性贫血,化验抗核抗体阳性,既往化验抗心磷脂抗体及抗B2糖蛋白1抗体阳性,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血清补体降低。


2.诊断: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诊断依据:既往血红蛋白最低58 g/L,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脾大,网织红细胞比例增高,间接胆红素增高,既往骨穿提示溶血性贫血。

治疗

患者2012年无明显诱因出现面色苍白、活动后心悸,就诊于外院1,查血红蛋白58 g/L,给予中药(具体不详)对症治疗,无明显好转。后上述症状加重,就诊于外院2,完善骨髓穿刺、溶血全项等检查后诊断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予"地塞米松10 mg"静点,后改为5 mg静点,病情好转后改为"泼尼松50 mg/d"口服治疗。泼尼松逐渐减停后病情复发。2014年于我科住院,予泼尼松50 mg,吗替麦考酚酯0.5 g/d口服控制病情,出院后泼尼松逐渐减量。复查血红蛋白逐渐正常,但网织红细胞比例大于5%。


2016年患者因计划妊娠调整吗替麦考酚酯为环孢素口服控制病情,加用硫酸羟氯喹,继续小剂量泼尼松口服,后于我科住院。检查提示血红蛋白正常,网织红细胞仍高(6.47%),抗磷脂抗体阳性,予血浆置换2次及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网织红细胞百分比降低为4.64%。后患者顺利分娩。分娩后1个月开始出现足跟麻木,后于我科住院,检查提示网织红细胞增高(6.91%),血红蛋白正常,肌电图提示周围神经病变,感觉和运动纤维均受累,以髓鞘损害为主,继续泼尼松10 mg/d及硫酸羟氯喹控制病情。因患者口服环孢素牙龈增生明显,停用环孢素,加用吗替麦考酚酯1.0 g/d及环磷酰胺联合控制病情。患者应用环磷酰胺(累积量5.4 g)后出现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暂停环磷酰胺,加用他克莫司,但患者因口服他克莫司后不适停药,将吗替麦考酚酯加量至1.5 g/d口服。复查血红蛋白正常,网织红细胞比例仍高,药物未再减量。


2018年患者发现双手指抖动,住院检查提示头MRI提示左侧横窦显示不清,因既往化验抗心磷脂抗体及抗B2糖蛋白1抗体阳性,原有治疗基础上加用拜瑞妥抗凝治疗后更换为阿司匹林(100 mg/d),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


2020年8月因周身乏力、头痛、反复口腔溃疡,复查化验网织红细胞升高(6.65%),予泼尼松10 mg/d、硫酸羟氯喹400 mg/d、吗替麦考酚酯1.5 g/d、生物制剂(贝利尤单抗10 mg/kg)、抗凝(拜阿司匹林100 mg/d)及护胃、补钙、补D、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为更好监测患者病情及免疫情况并指导治疗,于2021年4月开始监测患者浆细胞及浆母细胞情况。

治疗结果、随访及转归

患者治疗后病情平稳,患者血清补体C3及补体C4水平治疗后有所好转(图1、2)。血红蛋白维持平稳,患者网织红百分比及胆红素水平均有所好转(图3~6)。溶血性贫血得到控制,红细胞沉降率稳定,且免疫监测指标中浆细胞、浆母细胞水平明显下降,根据免疫监测指标调整糖皮质激素用量(图7、8)(表1)。2021年4月17日泼尼松8.75 mg,2021年5月27日泼尼松7.5 mg,2021年6月22日泼尼松8.75 mg,2021年8月24日泼尼松7.5 mg。


图1 患者血清补体C3水平


图2 患者血清补体C4水平


图3 患者血红蛋白水平


图4 患者网织红细胞百分比水平


图5 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


图6 患者血清非结合胆红素水平


图7 患者红细胞沉降率


图8 患者淋巴细胞亚群中总B细胞百分比水平


表1 患者T辅助细胞、浆母细胞及浆细胞百分比水平(%)


SLE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各个脏器和组织,比如皮肤、关节和骨骼肌、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及肾脏等[1]。目前针对SLE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免疫调节剂(如羟氯喹等)、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甲氨蝶呤、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和生物制剂(如Anifrolumab、Baricitinib)[2]。这些药物主要用于维持疾病缓解状态、预防活动性SLE引起的器官损害、但长期的治疗药物有可能带来不良反应并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因此,寻找更有效的SLE疾病监测手段能够更好地判定病情,及早发现病情复发迹象,并且能够及时指导治疗,利于患者病情控制。SLE由于系统性丧失B细胞耐受,导致高滴度自身抗体的产生[3]。B细胞活化因子(B-cell activating factor,BAFF)水平的失调,BCR下游信号转导的放大导致B细胞活化,表现为免疫记忆细胞和浆细胞的频率增加[4]。B细胞共有3个BAFF/APRIL的受体,分别是跨膜激活剂及钙调亲环素配基相互作用因子、B细胞成熟抗原和BAFF受体(BAFF-R)。贝利木单抗是针对可溶性BAFF的IgG1单抗,贝利尤单抗通过结合可溶性BAFF并阻断与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直接减少未成熟B细胞和过渡B细胞数量,间接抑制IgDCD27+记忆B细胞、浆母细胞和浆细胞功能。


本例患者以血液系统受累为主,表现为溶血性贫血,经糖皮质激素及多种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病情好转。但应用多种免疫抑制剂后均出现不良反应或不能耐受该药物,并且在糖皮质激素减量后病情极易复发,因此加用生物制剂治疗,后期加用生物制剂贝利尤单抗控制病情。治疗后患者病情平稳,并结合免疫监测项目浆细胞及浆母细胞情况判断病情复发风险,指导糖皮质激素减量,使患者糖皮质激素能够顺利减量并维持病情平稳。


本文通过治疗过程中监测浆细胞及浆母细胞比例,对患者病情及各项指标及治疗与浆母细胞相关性进行研究,为浆细胞及浆母细胞监测在SLE中的临床意义及指导治疗的价值提供有力的依据。


注:该病例转载自《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


·往期推荐·

#病例报告丨淋巴细胞亚群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疾病发展进程中的指导意义1例

#病例报告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例

#病例报告丨基于CD4+T/CD8+T个体化nomogram模型优化肺癌临床治疗策略1例

#病例报告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立体定向放疗治疗晚期肺腺癌1例

#病例报告丨替雷利珠单抗治疗肺鳞癌高龄患者1例

#病例报告丨髓源抑制性细胞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意义1例

#病例报告丨三焦针法治疗晚期肺腺癌并发POEMS综合征1例

#病例报告丨免疫细胞监测用于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早期发现1例

#病例报告丨淋巴细胞亚群辅诊发热患者1例

#病例报告丨淋巴细胞亚群监测在膜性肾病治疗中的应用1例

#病例报告丨艾滋病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间质性肺病1例

#病例报告丨免疫监控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鉴别诊断1例

#病例报告丨移植患儿出现皮疹后于免疫监控下的诊疗1例

#病例报告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致免疫相关性皮炎1例

#病例报告丨B淋巴细胞精细分型检测在儿童肾病综合征中的应用1例

#病例报告丨艾滋病相关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

#病例报告丨外周血浆母细胞监测原发干燥综合征治疗1例

#病例报告丨免疫监测与治疗在老年脓毒症患者中的临床实践1例

#病例报告丨动态监测免疫抑制细胞预测脓毒症转归1例

#病例报告丨nCD64在孕妇感染李斯特菌中的检测价值1例


e小道诚邀各位同道

长按关注【免e监控】公众号

点击链接可获取更多相关资讯


参考文献


[1] Kaul A, Gordon C, Crow MK, et al.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 Nat Rev Dis Primers, 2016,2:16039.[2] Fava A, Petri M.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agnosis and clinical management[J]. J Autoimmun, 2019,96:1-13.

[3] Tsokos GC, Lo MS, Costa Reis P, et al. New insights into the immunopathogenesis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 NatRev Rheumatol, 2016,12(12):716-730.

[4] Lamagna C, Hu Y, De Franco AL, et al. B cell-specific loss of Lyn kinase leads to autoimmunity[J]. J Immunol, 2014,192(3):919-928.


因本系统/平台/文件中对部分医院某些信息的收集可能构成国家秘密、重要数据或基于国家安全考量不宜收集的数据,所以本系统/平台/文件不允许采集及输入这些敏感信息以确保公司在数据合规方面严格遵守中国法律、法规的要求。

免e监控
我是e小道,在这里为您定期搜罗国内外关于免疫监控的新鲜观点、前沿进展,和临床实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