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林烨鸿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福建省厦门市 350000
通信作者:
林烨鸿,Email:18259058715@163.com
病史摘要 患者,男性,27岁,以"发现左腋下肿物3个月,确诊HIV感染5 d"入院。3个月前发现左腋下肿物,质软,如乒乓球大小,无压痛,逐渐增大。2个月前就诊外院,行肿物穿刺病理提示弥漫性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5 d前厦门市疾控中心HIV确证试验阳性,遂转诊本院。
症状体征 左侧腋窝可及一肿物,质软,约12 cm×11 cm,无压痛,活动度差,余未见阳性体征。
诊断方法 完善相关辅助检查,结合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和病理结果,患者诊断为艾滋病合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明确。
治疗方法 先予多替拉韦+拉米夫定+替诺福韦抗病毒治疗,3 d后开始REPOCH方案化疗,并完成8个周期治疗。
临床转归 治疗效果理想,转归良好,定期随访至今。
适合阅读人群 感染科;肿瘤科;血液科
截至2020年底,全球现存活HIV/AIDS患者3770万,当年新发HIV感染者150万,有2750万人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1]。HIV/AIDS人数不断增加,随着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普及,HIV/AIDS患者预期寿命逐渐延长,罹患肿瘤发生率升高,艾滋病相关肿瘤和非HIV定义性肿瘤逐渐被认识。非霍奇金淋巴瘤定义为艾滋病相关性肿瘤之一,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亚型,具有高度异质性和侵袭性。本文报道1例艾滋病相关DLBCL,全程监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并调整治疗方案。
临 床 资 料
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27岁,因"发现左腋下肿物3个月,确诊HIV感染5 d"于2021年10月18日就诊我科。患者2个月前就诊外院行肿物穿刺病理提示弥漫性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5 d前厦门市疾控中心HIV确证试验阳性。给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化学治疗。既往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左侧腋窝可及一肿物,质软,约12 cm×11 cm,无压痛,活动度差,余未见阳性体征( 图1 )。
图1 患者化疗前肿大腋窝肿物
A:正面 B侧面
检查
1.外院辅助检查结果
淋巴结彩超(2021年8月11日):左侧腋窝实质占位-性质待定(100 mm×46 mm低回声团块),淋巴结来源病变可能。
淋巴结穿刺病理(2021年8月25日):淋巴组织增生,淋巴结结构破坏,免疫组化显示增生细胞为B淋巴细胞,细胞中等大小,高增殖,混杂较多T淋巴细胞,考虑为弥漫性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高增殖活性。分子检测:BCL-6基因分离检测阴性,BCL-2基因分离检测阴性,Myc基因分离检测阴性,11q基因异常检测阴性。
骨髓穿刺术,骨髓细胞学(2021年9月30日):骨髓增生活跃,髓象中粒、红、巨三系增生活跃,形态尚可。片中见1.5%幼淋样细胞,此类细胞中等偏大,染色质疏松略粗,核仁隐约可见,胞浆量中等偏蓝色。流式:未检测到明显的急性白血病,高危MDS及淋巴瘤、骨髓瘤相关免疫表型异常证据。
2.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
血常规(2021年10月19日):WBC 6.92×109/L,NE 64.80%,LY 1.58×109/L,HGB 134 g/L,PLT 163.00×109/L。凝血4项:正常。生化(肝肾功能血脂):LDH 527 U/L↑,余正常。免疫全套:IgG 17.9 g/L,IgM、IgA正常。
血β2微球蛋白4046 ng/mL↑,FER正常。CRP<0.499 mg/L,PCT 0.046 ng/ml。血尿粪培养均阴性。3次痰找抗酸杆菌、T.SPOT均阴性。G试验、GM试验、隐球菌均阴性。HAV、HCV、HDV、HEV、乙肝两对半、梅毒均阴性。HCMV-DNA<1000 IU/ml,EBV-DNA<2000 IU/ml。CD4细胞计数194/μl,CD4/CD8 0.26。HIV RNA 1.49×103 IU/ml。
全身PET-CT(2021年10月22日):(1)左侧胸小肌内侧面-左腋窝高代谢肿块,符合弥漫大B淋巴瘤表现;颈后局部皮肤高代谢结节、双颈部稍高代谢淋巴结,肿瘤累及待排,建议治疗后复查。(2)右腋窝、盆腔内双侧髂血管旁、双侧腹股沟多发稍高代谢稍大淋巴结,考虑炎性病变可能性大。(3)右肺下叶前基底段小结节,代谢不高,考虑炎性病变。(4)脾大,代谢不高。(5)右肾小结石。(6)全身骨未见明显异常高代谢灶( 图2 )。
图2 患者化疗前PET-CT腋窝淋巴结
A:冠状面;B:横断面
诊断与鉴别诊断
结合疾控HIV确证试验及外院淋巴结穿刺病理结果,诊断为艾滋病、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明确。患者合并有免疫缺陷及血液系统肿瘤,入院后完善PET-CT检查及排查机会性感染可能,结合本院血液科会诊意见,诊断艾滋病、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Ⅳ期A)明确。
鉴别诊断:(1)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其好发于中国南方地区HIV患者中,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波及多个器官,可表现为淋巴结肿大,但患者查GM试验阴性,淋巴结病理不支持该病诊断,暂不考虑该病可能。(2)淋巴结结核。常有肺部病变及肺外结核表现,TSPOT阳性,HIV患者表现可不典型,但患者肺部影像学未见明显异常,淋巴结病理无肉芽肿样表现,不考虑该病可能。(3)艾滋病相关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常表现为持续淋巴结肿大,伴发热、消瘦等表现,经抗病毒治疗后可逐渐消退,患者病理结果不支持该诊断。
治疗
入院后完善检查排查机会性感染,进行临床分期,明确诊断艾滋病、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Ⅳ期A),予多替拉韦50 mg+拉米夫定0.3 g+替诺福韦0.3 g、1次/d抗HIV病毒,氟康唑200 mg、1次/d预防真菌,复方磺胺甲恶唑1片、1次/d预防耶氏肺孢子菌肺炎。同时请血液科会诊,予DA-EPOCH-R方案,体表面积1.64 m2,美罗华600 mg d−1,强的松100 mg、第1~5天,(表阿霉素20 mg、依托泊苷60 mg、长春地辛1 mg)第1~4天,环磷酰胺1.0 g、第5天化疗,辅以美司钠解救预防出血性膀胱炎,保肝,护胃,补钙补钾等治疗,完成完整8个周期化疗( 图3 )。化疗期间严密监测血常规、生化评估情况,期间出现1次感染性发热及多次Ⅳ度骨髓抑制,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升高白细胞及莫西沙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抗感染治疗后恢复正常。
图3 患者治疗流程
在化疗及抗病毒治疗期间,监测CD4+T淋巴细胞、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并在治疗开始前、治疗中及治疗结束时进行PET-CT检查评估治疗效果(图4~6)。每次化疗周期前监测CD4+T淋巴细胞水平,当CD4+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明显时,延缓美罗华使用,减少机会性感染的发生。患者治疗期间HIV RNA水平,2021年10月21日1490 IU/ml,2021年11月23日<500 IU/ml,2022年5月12日204 IU/ml,2022年7月21日404 IU/ml。
图4 患者化疗4次PET-CT腋窝淋巴结对比情况
A、B:2021年10月21日;C、D:2022年1月13日;E、F:2022年03月17日;G、H:2022年08月10日
图5 患者治疗期间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水平
图6 患者治疗期间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
治疗结果、随访及转归
在治疗过程中,根据CD4+T淋巴细胞计数监测免疫情况并调整DA-EPOCH-R,当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低水平时延缓美罗华的使用。虽然在化疗期间出现过1次感染性发热及多次Ⅳ度骨髓抑制,但目前经过9个月治疗,完成完整8个周期治疗方案后,患者淋巴结较前缩小,复查PET-CT见左侧胸小肌内侧面-左腋窝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较前略缩小,代谢较前减低,Deauville评分2分。评估目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完全缓解,一般状态良好,下一步拟行局部淋巴结放疗,患者仍持续抗病毒治疗,并持续规律随访。期间2022年1月17日为减轻药物负担予简化抗HIV方案为多替拉韦50 mg+拉米夫定0.3 g,动态监测CD4细胞计数及HIV RNA情况,于2022年7月21日因CD4+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及HIV RNA升高,再次调整抗病毒方案为多替拉韦50 mg+拉米夫定0.3 g+替诺福韦0.3 g、1次/d。
讨
论
随着HIV/AIDS患者的增加,HIV相关的肿瘤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艾滋病相关肿瘤主要是非霍奇金淋巴瘤、卡波西肉瘤和宫颈癌,非HIV定义性肿瘤包括肛门癌、肺炎、霍奇金淋巴瘤、肝癌等[2-3]。艾滋病相关性肿瘤病例表现为病理恶性程度高,病程晚期,骨髓储备差,因免疫缺陷感染风险高,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的患者预后较差[4-5]。其本质为免疫细胞恶变,HIV感染机体,机体免疫失调,从而导致免疫细胞高度突变,可能是艾滋病相关性淋巴瘤的发生主要原因[4]。淋巴瘤在HIV感染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率约为HIV阴性人群的24.2倍,趋于年轻化,侵袭性更高[6-7]。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下列7个亚型为艾滋病相关性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DLBCL、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浆母细胞淋巴瘤、多型性B细胞淋巴瘤,其中以DLBCL、伯基特淋巴瘤最为多见,分别为120例/10万人和32例/10万人[3]。
随着HARRT发展,当患者全剂量方案治疗时,接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的生存情况与一般人群相似[8-10]。CD4+T淋巴细胞是HIV感染最主要的靶细胞,在HIV感染人体后,CD4+T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倒置,细胞免疫功能受损[11]。CD4+T淋巴细胞也是免疫组成的关键部分,有助于先天免疫,增强CD8+T淋巴细胞效应功能,促进B细胞抗体的产生[12]。当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低,特别是CD4+T淋巴细胞计数<50/μl时,其发生机会性感染的风险较高,预后较差[13]。对CD4+T淋巴细胞进行动态监测有助于临床对病情的评估,CD4+T淋巴细胞水平可以用于预测DLBCL的预后,较高的CD4水平预示预后良好[14-15]。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时代,在艾滋病相关性肿瘤患者中CD4+T淋巴细胞及CD4+/CD8+可以用于评估治疗的水平及免疫炎症状态[16-18]。
目前艾滋病相关性DLBCL的推荐化疗方案:R-DA-EPOCH(利妥昔单抗、依托泊苷、强的松、长春新碱、环磷酰胺、阿霉素)或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龙),对于复发和难治性的淋巴瘤,根据其是否考虑异体干细胞移植选择二线治疗方案,或者临床试验、姑息放疗、支持治疗、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治疗[4,7,19]。
本例患者为27岁男性,HIV诊断明确,以腋窝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经病理证实为DLBCL,结合血液科会诊意见,在规律抗病毒过程中,使用R-DA-EPOCH方案化疗。期间通过监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对患者进行免疫监测,当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下时,其发生机会性感染的风险也在增加,应综合考虑机体免疫情况及治疗的关系,根据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以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治疗,减少合并症的发生。本例患者治疗期间出现1次感染性发热及多次骨髓抑制,根据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情况,进行化疗方案的调整,适当延后美罗华治疗,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明显时,高度警惕机会性感染可能,目前患者完成周期化疗,根据治疗后复查PET-CT,考虑疗效为完全缓解。考虑其左侧腋窝仍有代谢不高的肿物,下一步将进行局部放疗。
肿瘤的诊治不应该因感染HIV而降低要求,应提倡多学科合作诊治模式的应用,治疗中注意预防各种并发症,尤其是感染的发生。本例患者经过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联合化疗,肿物缩小,完成8个周期化疗,下一步进行局部放疗处理,现仍持续抗病毒随访治疗中。
·往期推荐·
#病例报告丨淋巴细胞亚群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疾病发展进程中的指导意义1例
#病例报告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例
#病例报告丨基于CD4+T/CD8+T个体化nomogram模型优化肺癌临床治疗策略1例
#病例报告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立体定向放疗治疗晚期肺腺癌1例
#病例报告丨替雷利珠单抗治疗肺鳞癌高龄患者1例
#病例报告丨髓源抑制性细胞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意义1例
#病例报告丨三焦针法治疗晚期肺腺癌并发POEMS综合征1例
#病例报告丨免疫细胞监测用于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早期发现1例
#病例报告丨淋巴细胞亚群辅诊发热患者1例
#病例报告丨淋巴细胞亚群监测在膜性肾病治疗中的应用1例
#病例报告丨艾滋病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间质性肺病1例
#病例报告丨免疫监控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鉴别诊断1例
#病例报告丨移植患儿出现皮疹后于免疫监控下的诊疗1例
#病例报告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致免疫相关性皮炎1例
#病例报告丨B淋巴细胞精细分型检测在儿童肾病综合征中的应用1例
e小道诚邀各位同道
长按关注【免e监控】公众号
因本系统/平台/文件中对部分医院某些信息的收集可能构成国家秘密、重要数据或基于国家安全考量不宜收集的数据,所以本系统/平台/文件不允许采集及输入这些敏感信息以确保公司在数据合规方面严格遵守中国法律、法规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