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统计局23年公示的GDP数据,深圳有4个区GDP超5000亿元,分别是南山区(8566.02亿元)、福田区(5704.55亿元)、宝安区(5202.01亿元)、龙岗区(5043.03亿元)。
其中坂田街道聚集了华为、康冠、神舟、航嘉、中软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其中国内上市公司12家,千亿元以上企业1家,百亿元以上企业1家,10亿元以上企业超20家,亿元以上企业超200家,规模以上企业超1200家;
以龙岗7.34%的国土面积,贡献了龙岗区近50%的GDP,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占龙岗区65%以上。。。可以说这数据放到全深圳都是绝对的遥遥领先。
强大的经济基础支撑下,坂田楼市的基本面看着也挺好的,主流人群关注的刚需三宝(地铁、学校、次新)都能兼顾,二手次新为主产品力也没毛病。
交通上,目前地铁有5/10号线两条纵横交错,加上坂银隧道开通之后也能直达市区,通勤效率不低。
学校上,目前公立有深圳实验集团的新城学校,私立方面万科双语在也是比较厉害的存在。
商业上,星河、八号仓、天虹也都不弱,分布在坂田南、中、 北各处。
次新产品上,万科第五园、信义嘉御山、万科城、城市广场等等,都是在对应价格段比较好的标杆社区,市场认可度高,流通性好。
单纯看各项数据也指标而言很难挑出啥毛病,甚至这逆天的GDP应该脚踩布吉、叫板龙华、干翻碧海、剑指粤海。。。带领咋们大坂田走出龙岗乱杀一片。
尴尬的是这十年来整个坂田楼市的表现在近郊板块中就很一般,别说走出龙岗乱杀一片,最终反倒变得更像是龙华的平替,价格上也只是跟着龙华不涨跟跌的那种。
经典的:参数没输过,市场没赢过。。
原因上我觉得,房子终归还是用来住的,价格支撑除了需求受众够大,本身的产品素质过硬也相当重要。
前面说到楼房次新+刚需三宝等等都是关键的优势条件,但又不能无脑往上套公式。。。
一切的核心还是得落回到居住体验上,这所谓的居住体验也并不是环境优美山清水秀让大家能实现田园生活那么片面,也不是产业就在楼下打工无忧啥的。
而是实实在在让更多人能够有更好的居住体验。。。
楼盘内的我通常理解成产品的内在条件,外立面、园林、大堂、物业、车位、户型、朝向等等,通常贵点的会多出景观、再贵点的面积相对大人群会纯粹点;
楼盘外的部分就是产品的外在条件,也就是大多人说的地段,主要就板块(去那都爽)、地铁(打工方便)、商业(消费满足)、学校(教育刚需)、市配(休闲方便)、城建+环境(看着舒服)等等。。
只要是次新房,在产品层面基本都能排到前置位,尤其是在近郊这个价格段;而具备刚需三宝的条件通常在地段层面也普遍差不到哪里去。
但这些概念的存在,是为了能更加高效的筛选,更多是决定了楼盘的下限,而非上限;不然单纯从这个角度看只要单价在四万以上的片区这些方面没有哪一个找不出论点来佐证区域优势。
坂田目前经济基础在前购买力确实嘎嘎牛逼,楼盘次新+刚需三宝在手产品的底子也很好。。但问题是对比起同价位及上游价格段的竞品板块,这些都是标配,甚至具体到各项细节的配置都要更高一些。
都新但有些产品可以更花里胡哨,地铁数量差不多但要么快线要么纵线多去福田南山更方便,学校上分布更均匀含金量更高,商业体量更大更多更火,市政配套更多更密集,环境基建啥的普遍也更好点,以及所在的位置去各个厉害点的区域也方便些等等。。
我不否认华为加持坂田的购买力可以长期保持,也因此我认为当前坂田的二手房,哪怕居住体验相对更差,价格也是充分市场化的结果,是有比较高的合理性的。
在问题是同样预算如果不在坂田上班,这里居住体验几乎是最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