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结构周 2024|新突破、新提升——AnchorMan®新一代塞式封堵器闪耀结构周

健康   2024-10-18 20:05   上海  

随着研究证据的积累和临床技术的进步,左心耳封堵术(LAAC)在预防房颤相关性卒中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AnchorMan®左心耳封堵器系统是国内唯一获批的半封闭型内塞式左心耳封堵器,其独特的设计和首批临床应用的喜人结果,将有利于促进我国LAAC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进一步加速我国房颤卒中预防工作的发展。
2024年10月10~16日,在中国结构周 2024期间,上海微创心通医疗联合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梁健球教授团队、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曾广伟教授团队、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王沛坚教授团队、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储慧民教授杜先锋教授团队和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许纲教授团队开展了10例AnchorMan®左心耳封堵器系列手术直播和精彩病例秀,全面展示AnchorMan®左心耳封堵器系统独特的设计亮点,简便的临床操作,以及显著的即刻临床效果,为广大临床医师呈现了一场无与伦比、精彩绝伦的学术盛宴。

手术直播秀






病例1——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梁健球教授团队

患者为86岁男性,阵发性房颤,心耳呈菜花型。考虑到患者年龄较大,拟行极简式左心耳封堵术。经右侧股静脉穿刺,术中顺利植入32 mm AnchorMan®左心耳封堵器,牵拉试验封堵器位置稳固,即刻封堵效果良好,露肩<1/3。整个封堵器释放过程流畅丝滑,无位移,充分展示了AnchorMan®左心耳封堵器操作便捷、顺应性强的特点。

术前

术后

病例2——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曾广伟教授团队

患者为59岁男性,主诉间断胸痛、胸闷、气短伴心悸2年,诊断为心房颤动、心力衰竭、脑梗死等。CHA₂DS₂VASc评分4分,HAS-BLED评分2分。术前CTA显示左心耳呈鸡翅菜花型,未见明显充盈不足;心耳开口为椭圆形:短径25~26 mm,长径28~29 mm;右肩位提示心耳开口约25 mm,最大POUCH处27~28 mm,深度约24 mm;肝位提示心耳最大开口处28~29 mm,深度25 mm。拟行局麻下极简式左心耳封堵术,术中顺利植入35 mm AnchorMan®左心耳封堵器,位置理想、稳固,即刻封堵效果良好。AnchorMan®左心耳封堵器金属网格密集,能更好地贴合心耳口部,实现即刻封堵。

术前

术后

病例3——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王沛坚教授团队

患者为66岁女性,主诉心悸、呼吸困难1月,诊断为非瓣膜性持续性房颤伴心力衰竭、心房扑动。CHA₂DSVASC-60评分5分,HAS-BLED评分3分。CT显示心耳呈菜花仙人掌型,可见发达梳状肌,开口类圆形,宽度为20~23 mm,深度为22~23 mm。拟行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射频消融术后,顺利植入27 mm AnchorMan®左心耳封堵器。即刻封堵效果良好,牵拉后无位移,封堵器位置稳定,压缩比约17%,符合“4S”原则,完全释放。这例手术充分体现了AnchorMan®左心耳封堵器操作的便捷性,同时采用远端圆润设计,进退自如,不易损伤心耳,保证手术安全性。

术前

术后

病例4——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储慧民教授团队--(术者杜先锋教授)

患者为71岁男性,主诉心慌不适1年余,加重1月,诊断为持续性房颤、脑梗史。CHA₂DS-VASc评分5分,HAS-BLED评分3分。心耳呈鸡翅型,上缘呈囊袋状,开口宽度23~25 mm,深度25~27 mm。拟行局麻下极简式左心耳封堵术。术中顺利植入32 mm AnchorMan®左心耳封堵器,多角度牵拉试验评估封堵器位置稳固,底部无明显露肩。在释放过程中,通过影像能清楚地看到,AnchorMan®左心耳封堵器的远端圆润设计,不易损伤心耳,安全性好,极大地增加了术者操作时的安全感。

术前

术后

病例5——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储慧民教授团队--(术者杜先锋教授)

患者为81岁女性,主诉头晕心悸1月余,诊断为阵发性房颤、心力衰竭。CHA₂DS-VASc评分5分,HAS-BLED评分3分。心耳呈鸡翅型,上缘呈囊袋状,开口宽度15~18 mm,深度17~23 mm。手术策略为极简式左心耳封堵术。术中顺利植入26 mm AnchorMan®左心耳封堵器,采用进退结合法,成功放置在理想位置,上缘pouch完全填充,下缘无明显露肩,牵拉试验评估封堵器位置稳固。造影显示即刻封堵效果好,无残余分流。

AnchorMan®左心耳封堵器远端半封闭式设计,顺应性强,兼容性好,可适应不同类型左心耳解剖结构。在开口偏大伴深度浅、偏小的心耳封堵术中,同样能发挥良好的封堵效果。这例手术充分诠释了AnchorMan®左心耳封堵器优秀的形变能力,有着极强的自适应性能。

术前

术后

病例6——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许纲教授团队

患者为46岁男性,主诉心悸6月余,诊断持续性房颤。CHA₂DS-VASc评分1分,HAS-BLED评分1分。然而,该患者有左心耳血栓形成史,予以消融处理后仍有房颤发作,且因职业原因不接受长期抗凝治疗,遂予以左心耳封堵术。影像提示左心耳形态呈菜花型,可见发达梳状肌,开口宽度约25 mm,深度约25 mm。术中顺利植入32 mm AnchorMan®左心耳封堵器,评估封堵器位置合理,贴合良好,压缩比20%,牵拉测试稳定,满足“PASS”原则,遂完全释放封堵器。术后造影和多角度ICE检查显示封堵器位置理想,即刻封堵效果良好。AnchorMan®左心耳封堵器采用了独特的半封闭结构,头端可变形、容积小,适用范围更广。不仅如此,其金属网格密集,能够更好的贴合心耳口部,即刻封堵效果好。

术前

术后

病例7——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储慧民教授团队

患者为80岁男性,主诉反复心悸2年余,诊断为房颤、心功能不全、脑梗史。CHA₂DS-VASc评分6分,HAS-BLED评分3分。术前影像可见发达梳状肌,开口宽度19~21 mm,深度24~29 mm。术中顺利植入29 mm AnchorMan®左心耳封堵器。在植入术中可见AnchorMan®左心耳封堵器设计合理巧妙,独特的莲花状头端,不易损伤心耳,进退自如,安全性好;释放过程为原位打开,无明显后坐力,操作便捷。术中评估封堵器位置合理,贴合良好,压缩比合适,牵拉测试稳定,无露肩,遂完全释放。值得一提的是,AnchorMan®左心耳封堵器在植入和释放的过程中非常安全,无围术期外周或中枢血管血栓栓塞事件发生。

术前

术后

病例8——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储慧民教授团队

患者为81岁男性,主诉头痛伴心悸2天,诊断为房颤。CHA₂DS-VASc评分5分,HAS-BLED评分2分。心耳开口宽度20~23 mm,深度26~29 mm。造影可见左心耳远端2分叶、嵴部pouch、下缘口倾斜,对左心耳封堵器的性能和术者的操作有着一定的挑战性。术中顺利植入29 mm AnchorMan®左心耳封堵器,即刻封堵效果好,无明显分流;多角度测量压缩比合适、牵拉测试稳定、锚定效果好,遵循4S原则;完成释放,封堵器无移位,位置理想。相较于其他封堵器,AnchorMan®左心耳封堵器采用了半封闭式设计,顺应性和兼容性更强,能够适应多种复杂左心耳解剖结构;其头端圆润设计,安全性更好,允许更灵活的植入操作。值得一提的是,AnchorMan®左心耳封堵器和Watchman 2.5封堵器多中心头对头随机对照研究的结果提示,AnchorMan®组术后12个月完全封堵和微小残余漏(<3 mm)情况显著优于Watchman组(94.3% vs. 84.1%,P=0.049)。

术前

术后

精彩病例秀





病例1——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王沛坚教授团队

患者为79岁男性,主诉劳力性呼吸困难伴心悸1年余,诊断为非瓣膜性房颤、左室扩大、心功能Ⅱ级。CHA₂DS-VASc评分5分,HAS-BLED评分6分。CT显示左心耳未见明显充盈缺损,心耳呈反鸡翅型,可见发达梳状肌,心耳开口宽度26.6 mm,深度27.6 mm。拟行极简式左心耳封堵术。考虑到患者左心耳弯折角度大,可利用深度较浅,对器械长度及形变能力有较高要求。术中顺利植入32 mm AnchorMan®左心耳封堵器,为保证封堵效果以及封堵器稳定性,封堵器放置位置需尽可能深,采取进退结合法进行释放;符合4S原则,完全释放封堵器。术后造影显示封堵完全,压缩比10%。
AnchorMan®左心耳封堵器骨架为半封闭式设计,且远端柔软,可折叠空间大,对左心耳深度需求低,适用于浅心耳,非常适合本例有效深度浅,无明显“pouch”病例使用。需要关注的是,有效深度地利用以及选择合适的穿刺位点来保证良好的同轴性至关重要。

术前

术后

病例2——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储慧民教授团队--(讲者杜先锋教授)
患者为63岁男性,主诉反复心悸2月余,诊断为阵发性房颤、脑梗史。CHA₂DS-VASc评分3分,HAS-BLED评分3分。左心耳呈狭长窄腰风向袋型,心耳开口宽度12 mm,深度33 mm,预测植入器械前端及腰部受挤压程度高,对器械顺应性及锚定力要求较高。拟行局麻下房颤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术中选用20 mm AnchorMan®左心耳封堵器,采用经典后撤释放法。封堵器压缩比为10%,腰部锚定钩处受心耳内壁挤压发生严重形变,宽度压缩至仅12.2 mm,压缩比达到了39%。术中评估封堵器位置依然稳固,底部贴合心耳口,无残余漏,效果满意。
这例手术的成功得益于AnchorMan®左心耳封堵器优秀的顺应性和稳定性,远端半封闭式设计增强顺应性,帮助更好地适应心耳内部结构及形态;另设有12根锚定钩,锚定力强,有效防止器械脱落。

术前

术后

随着AnchorMan®左心耳封堵器临床应用的陆续开展,其优秀的即刻封堵效果、极强的顺应性和安全性,以及便捷的操作性能,俘获了大批一线临床医师,为我国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带来了不劣于“舶来品”的安全且有效的临床预后,是名副其实的“国货之光”,必将促进我国房颤卒中预防事业再攀高峰。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Clinic門诊新视野微信号:ClinicMZ

《门诊》杂志官方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Clinic門诊新视野
心血管领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