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内那点事儿|一文读懂外周弹簧圈的“前世今生”

健康   2024-10-12 12:02   上海  


1933年



治疗性血管闭塞的概念始于1933年,Hamby和Gardener在手术中通过动脉切开术将小块肌肉栓塞到瘘管中,用于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然而,3天后颈动脉-海绵窦瘘的杂音重新出现,并在2个月后结扎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1]

1968年



Doppman博士

Newton博士

早期的介入学者分别发表了他们独立进行经皮栓塞脊髓动静脉畸形的病例报告。Doppman等[2, 3]使用3毫米的不锈钢颗粒进行栓塞,而Newton和Adams则使用了铅颗粒和小块肌肉进行栓塞[2, 3]。Doppman和Newton被认为是最早进行经皮治疗性栓塞手术的人[2, 3]

Newton博士经腋选择性插管右下腰动脉。A.栓塞后,上行支和动静脉畸形均未再显影,使用了患者股四头肌肌肉碎片进行栓塞,铅颗粒(空心箭头)最初未能堵塞畸形;B.三天后,选择性显影右侧远端腰动脉,显示腰动脉轻微缩小。同样,上行支和动静脉畸形未显影。

1971年



外周栓塞的经验最初被用于治疗急性胃肠道出血(输注自体血块),随着时间的推移,适应症扩展到治疗胃食管静脉曲张、动静脉瘘和畸形、控制咯血、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最初,作为栓塞材料使用的是自体血块,但在此期间引入了其他材料。明胶海绵作为血管内闭塞剂的使用日益普及。1974年,Tadavarthy等首次报道了使用聚乙烯醇(PVA)作为栓塞剂。

1933年



图1

图2

图3

图1 Gianturco博士

图2 棉尾装置(19号钢管长3mm,棉线长5mm)

图3 羊毛尾装置 (A.3cm长的弹簧圈部分;B.附有6cm长羊毛纤维的弹簧圈;C.在透明导管中拉直的羊毛弹簧圈;D.羊毛弹簧圈从导管中出来时的重塑过程)


为了寻找更安全、更持久、更容易放置的材料,1975年,Gianturco等人报告了首批弹簧圈的开发和使用:一种由8根棉线附着在3毫米钢体上的棉尾装置(图1,用于闭塞较小动脉)和一种由四根羊毛纤维附着在5厘米导丝上的羊毛尾装置(图2,用于闭塞较大动脉)。这些装置已在犬中进行了研究,然后在临床上应用于肾动脉闭塞。

1977年



Cesare Gianturco教授首次描述了使用可解脱弹簧圈治疗肾动脉瘤[5]。此后,栓塞的基本工具经历了显著的改进,更小的弹簧圈被研发出来,以适用于更小的血管。随着技术的进步,可解脱弹簧圈的开发,大大提高了弹簧圈栓塞在外周血管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990年



Guglielmi可解脱弹簧圈(GDC)发明于1990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解脱弹簧圈在神经介入领域的成功推动了该技术向外周栓塞领域的扩展和交叉应用。此后不久(1997年),被用于肾动脉瘤的治疗[6]


同时期,互锁可解脱弹簧圈(IDC,Interlock Fibered IDC Occlusion System; Boston Scientific Corporation, Natick, Massachusetts)于1990年代出现在市场上,其早期用于外周干预的用途于1996年被Reidy和Qureshi首次描述[5],他们得出的结论是IDC弹簧圈是一种有效的装置,能够实现可控的栓塞操作,尤其适用于动脉瘤和儿童高流量动静脉瘘的治疗[7]2013年,Interlock作为国内第一款可解脱带纤维毛外周弹簧圈,在中国上市。

2013年Interlock在中国上市。

(推进式弹簧圈需要导丝或专用弹簧圈推杆,以将弹簧圈通过输送导管到达血管异常部位。可解脱弹簧圈连接到推杆上,并在适当定位时释放)。

外周弹簧圈有各种长度、直径和形状。其长度从1至600mm不等,直径从1至32mm不等,形状包括J螺旋形、钻石型,锥形、龙卷风形、直形等多种形式。弹簧圈的材料也多种多样,从裸弹簧圈到涤纶、尼龙纤维、羊毛、丝绸和PVA等材料不一而足,以增加血栓形成的效果。弹簧圈的选择需要根据血管、动脉瘤以及患者的整体临床情况综合考虑[8, 9]

外周弹簧圈栓塞技术广泛应用于多种临床情况,包括但不限于:

动静脉畸形、

动静脉瘘、

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内漏管理、

内脏动脉瘤的栓塞治疗:如肝动脉瘤、

其他需要血管栓塞的手术。

如今,弹簧圈技术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随着对于机械栓塞作用的更深入理解,为了使得医生能够应对更复杂、更具挑战性的手术。理想的弹簧圈应具备以下特性:

易于装载和释放操作简便,减少手术复杂性。

定位精确且解脱可靠在手术过程中能够准确放置,并安全脱离。

能顺利通过导管和迂曲血管:弹簧圈应具有良好的柔韧性,以顺利通过复杂的血管结构。

在导管中回缩最小或无回缩:减少操作中的不必要干扰,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提供多种长度和尺寸选择:满足不同手术需求,适应各种血管直径和病变大小。

具有大体积和柔软性以实现有效的填充密度:确保栓塞的稳定性,减少再通风险。

抗再通性强:减少术后再通的可能性。

8月29日,波士顿科学外周事业部EMBOLD™ Fibered外周机械解脱带纤维毛弹簧圈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随着EMBOLD™ Fibered的获批,波士顿科学作为国内目前外周栓塞领域唯一一家兼具完全可控、半可控、游离弹簧圈的企业,将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多元的诊疗选择。也标志着外周弹簧圈从1.0~2.0迈向3.0时代。



弹簧圈目前广泛应用于外周血管介入栓塞手术,治疗血管系统中的异常或病变,包括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术后内漏、内脏动脉瘤、盆腔静脉疾病、动静脉畸形等疾病的栓塞治疗。EMBOLD™ Fibered外周机械解脱带纤维毛弹簧圈是一款适用于多个栓塞场景的完全可控弹簧圈,通过创新设计和产品优化,力求帮助术者简化临床决策及术中操作,在复杂手术、迂曲血管中提升栓塞安全性和有效性。

2.0


完全可控,抽丝解离,回撤旋转

出导管后仍然可回撤,反复调整到适合的栓塞效果,大大降低提前解脱概率。提升手术安全性的同时,提升栓塞效率。

无需额外解脱器简单实现完全可控,同时减少手术步骤和花费。通过听觉和触觉反馈,准确辨认弹簧圈释放。

一掰:折断近端两个白色标记点。

一拉:将折断的一端向外拉出导丝。

瞬间抽丝解离:随着导丝抽出,远端互锁臂断开连接,瞬间解离。



多导管兼容,全域适配

0.021”到0.027”内径的微导管都可以兼容,在确保弹簧圈优异通过性能的前提下,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样的微导管选择。


● 通过性佳

● 通过性一般

● 通过性较差



抗折丝滑

独特的镍钛诺输送系统提供强大的抗扭结性能,避免推送过程中打折扭曲和提前解脱。操作更为快速精准,轻松通过远端和迂曲的解剖结构。



一流的栓塞效率

高效栓塞性能得到广泛临床应用验证。通过密集的PET纤维毛以及在0.021”内径兼容下的最大弹簧圈金属体积,提供一流的阻塞血流能力。

EMBOLD™ Fibered外周机械解脱带纤维毛弹簧圈目前已在国外多家医疗中心广泛应用,并获得术者一致好评。解决了过去使用弹簧圈栓塞时遇到的很多问题,让术者有更多精力考虑患者的预后,减少在器械选择时的困扰。镍钛诺输送系统提高输送性能,避免导丝打折缠绕,安全有效快速达到栓塞效果。

随着EMBOLD™ Fibered外周机械解脱带纤维毛弹簧圈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期待这一优秀产品在国内的应用推广,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为安全高效的治疗选择


参考文献

[1] Vitek JJ, Smith MJ. The myth of the Brooks method of embolization: a brief history of the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carotid-cavernous sinus fistula. J Neurointerv Surg. 2009;1:108–111. 

[2] Doppman JL, Di Chiro G, Ommaya A. Obliteration of spinal-cord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by percutaneous embolization. Lancet. 1968;1:477. 

[3] Newton TH, Adams JE. Angiographic demonstration and nonsurgical embolization of spinal cord angioma. Radiology. 1968;91:873–876. 

[4] https://www.ajronline.org/doi/10.2214/AJR.08.1610. 

[5] Embolization Therapy: Principle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1 Ed.Brief History and Classification of Embolic Agents,2015.

[6] Klein GE, Szolar DH, Breinl E, et al.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renal artery aneurysms with conventional non-detachable microcoils and 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s. Br J Urol. 1997;79(6):852–860 .

[7] Reidy JF, Qureshi SA. Interlocking detachable platinum coils, a controlled embolization device: early clinical experience. Cardiovasc Intervent Radiol. 1996;19(2):85–90. 

[8] An Overview of Embolic Agents[J].Semin Intervent Radiol 2008;25:204–215.

[9] Safety and Efficacy of Prestige Coils for Embolization of Vascular Abnormalities: The Embo-Prestige Study,J Pers Med. 2023 Oct; 13(10): 1464.

[10] Coil Technology: Sizes, Shapes, and Capabilities[J].ENDOVASCULAR TODAY,2022,21(4):48-52.

[11] A Coil for Every Case: Achieving Volume and Softness With the Penumbra Embolization Platform,INSERT TO ENDOVASCULAR TODAY APRIL 2021 VOL. 20, NO. 4.

本篇文章中的所有图片和视频由波士顿科学提供

本篇文章经专家/主办方授权发布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Clinic門诊腔内血管微信号:ClinicMZEndovascular

《门诊》杂志官方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Clinic門诊新视野
心血管领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