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9000余字,主要为THE WIND IN THE WILLOWS 的介绍和第一章的精读。
去年8月我们组织过一次原版《柳林风声》的共读,出于对这本书的喜爱,我们在今年10月安排了这本书的“返场”,再一起重读一遍。这一次我也整理了一些笔记,和第一次读不同,那时候更关注整个故事的走向、人物的个性塑造和一些好玩好看的文段,这次会侧重关注一些具体的措辞,这是经典之所以为经典不可忽略的部分。
这一次我选了另一个版本来读,文章涉及到的页数无特殊说明,均以这本书为参考。下面四个小动物就是这本书的主人公们。
MOLE 鼹鼠,第一个出场的小家伙,戴着小眼镜,穿着一个小马甲;
WATER RAT 水鼠,鼹鼠钻出洞认识的第一个朋友,拄着一根拐棍,戴着一个草帽;
BADGER 老獾,水鼠口中不喜欢社交的朋友,最后边的那个花脸;
TOAD 蛤蟆,一个喜新厌旧又特别执拗的乡村土豪,拄着拐杖,高谈阔论的样子。
在这个画面里,我们还能看到一些家伙,右边站着的是貂,后面有兔子,树上有松鼠,还有鸟。其实这些在书里面都有涉及到。而且,这个版本的插画比较尊重原著,能感觉到插画家应该是看了书的。
这本书的雏形是作者肯尼斯·格雷厄姆(1859-1932)讲给儿子的睡前故事,格雷厄姆20岁的时候成为了一名银行职员,一直工作到50岁,正是在他退休那一年,《柳林风声》出版了。
据说,格雷厄姆的儿子就是书中蛤蟆的灵感来源,所以我们在阅读中觉得蛤蟆像个孩子一样是合情合理的。这个故事主要就围绕这几位动物朋友的生活展开,他们的主要活动范围还挺大的,在本书问世23年后,谢泼德(1879-1976)为这本书创作了插画版,在这版《柳林风声》里,我们能看到一张地图:
这是其他几个版本里没有的,谢泼德的插画代表作是《小熊维尼》系列,而《小熊维尼》的文字作者米尔恩(1882-1956)又是《柳林风声》舞台剧的改编者,也是这本书的超级铁粉,所以我们通过这样一本书,也可以串联起当时英国儿童文学的一个脉络。
这本书除了文本本身很优美,人物有个性魅力,故事很曲折之外,给读者带来的精神愉悦和趣味也值得一提,任何时候拿起这本书,你都会觉得:这个小世界太有趣了。
我们一起看看第一章的故事吧。
Chapter1 RIVER BANK
故事是从一个春日开始的,鼹鼠在洞穴里忙忙碌碌,因为打扫卫生可不是一件轻松的差事。他的工具很齐全(brooms,dusters,ladders,steps,chairs,a brush and a pail of whitewash,P7),这里出现的其他几个词还比较好理解,但是 a pail of whitewash 是什么呢?
实话说,我是这一遍读这本书才开始查单词的,因为第一遍看就没把注意力放在这里,光顾着看情节了。
Pail它是一种桶,这个桶特指是用金属或者是木料制成的桶,Whitewash它有点像我们所说的石灰粉,就是粉刷墙壁用的东西。这就很明白了,查完这个词我才意识到,他这个打扫的工作量有点类似我们人类的翻修了,不仅仅是清洁,还包括二次粉刷。所以他不仅搞得眼睛喉咙都是灰尘,身上还有很多石灰水留下的点点(splashes)。
上面这个状态就是splashes,在给低幼孩子看的绘本里经常出现这个词。
看到这个词就知道是溅了一身的水或者颜料之类的。
春天的气息无处不在,就连这个地下的小屋里也能感觉到。这感觉有点像你朋友圈到处都是旅游的照片,但是你却在加班,所以鼹鼠很不开心了,他说了一句:
'Bother!' and 'O blow!' and also 'Hang spring-cleaning!' and bolted out of the house without even waiting to put on his coat. (P8)
还真有人讨论了一下这几句牢骚,大概意思就是这种表达类似现在的damn it,该死,是很老套的一种表达。(https://forum.wordreference.com/threads/o-blow.3581361/#:~:text=It's%20one%20of%20a%20number%20of%20words%20used%20in%20fairly)
其中有一条特别逗,就是分析为什么格雷厄姆用的是这样的措辞而不是其他脏话,因为这本书的买单者是父母,那么作者没法用四字词,也就是英语里的f词脏话。这其实是戏谑,真正的原因应该还是当时的语言习惯,以及鼹鼠的身份是个可爱的小家伙,他嘴里也不太必要出现纯粹的脏话,他的情绪表达到位了就可以了。
除了这句抱怨,还有一个动作,是bolt out,其实这词咋翻译我不太能确定,但是呢,作者还有一个暗示,without even waiting to put on his coat,就是外套都没穿就bolt out了,那肯定是一个速度比较快,比较匆忙的动作,梅老师的中译本用的是冲出家门,我觉得很合适。
这里还有个好玩的地方,就是他这个冲出去,距离地上还有一段呢,还不是出门就是户外了,所以他还得挖土。然后这里他挖出去是什么地方:
Something up above was calling him imperiously, and he made for the steep little tunnel which answered in his case to the gravelled carriage-drive owned by animals whose residences are nearer to the sun and air. (P8)
这里是对比,鼹鼠的陡峭地道 the steep little tunnel 通向 the gravelled carriage-drive 铺了沙石的车道,这条车道是谁用的呢,是 animals whose residences are nearer to the sun and air.
这里应该是一个小小的伏笔,等会儿我们会知道为什么有这么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