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猫头鹰书店的主理人,在网上大家可能叫我怪阿姨多一点,October , October 是猫头鹰书店2024年以共读形式在线上一起读的第4本英文书。老规矩,正式阅读之前,我会给大家做一次说明,结合本书的内容和以往的阅读经验,给大家减少一些迷茫感。以后再有读者好奇英文共读是怎么回事,有什么价值,看这篇就行了。目前8月共读招募已经结束,非常有意愿一起读书的朋友,可以购买2408共读卡,不提供图书,但是可以入群参与共读,也可以收听到讲解和交流。此外,也欢迎大家关注2410期共读用书。这篇文章会以October , October 为例,从书籍类别、阅读难度、章节分配、内容介绍、时间安排、共读形式、阅读困惑、阅读工具等维度,一次性说明白共读英文书这件事,这里面有我自己的阅读习惯和组织共读的经验,哪怕你不参与共读,也能有所收获。作者Katya Balen 的作品在Goodreads上的评分,可供阅读参考October, October 这本书按照欧美的图书分类来看属于YA Fiction,也就是给青少年看的虚构小说。YA就是Young Adult的缩写,下面是一篇文章中对YA fiction的定义,目前猫头鹰书店主要选择这一类型的书来进行共读。YA的主要读者定位是12到18岁的青少年,也就是青春期这个阶段。然而并不是说只有小朋友才能看这样的文学作品,很多大人也会看YA的作品,为什么呢?因为它的主题比较深刻和多元。措辞简单,题材宽泛,议题深刻,这是我们选择这类书的原因。用现在的角度去回看这种青少年小说,它的鼻祖其实会追溯到《小妇人》这类作品。而现在我们市场上流行的YA种类非常多,大家比较熟悉的像《哈利波特》,就是一个幻想题材的青少年文学。我们6月份刚读完的The House With Chicken Legs 也是一个幻想主题的YA。我们8月准备要读的这本October,October 则是一本关于现实题材的YA。和我们对儿童读物的既往理解不同,YA的故事本身都会有那么一点点沉重,并不是那么轻浮搞笑没有营养,阅读这类书对青少年和成年人来说,都是有启发意义的。说完这本书的类型,我们再来说一下这本书的阅读难度。October,October 的蓝思值是870,虽然它本身内容并不算复杂,故事情节也还比较清晰,读起来也没有多难,但是它确实是一本高章书。在国内小花生app上面,有这样一张表格,在这张表格上大家可以对应一下第四列,就是蓝思值,蓝思值870就是高章进阶阶段。蓝色值还有AR值各代表着什么,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去多做一些了解。理论上来说,如果你能读下来October, October,那么你可以根据这本书的难度去选择一个相应蓝思值去阅读,比这本蓝思值低100高50的读物都可以去尝试一下。870-100=770,870+50=920,也就是说蓝思值770到920之间的书,大家都可以去尝试一下。但是我自己对这些参考值的态度是不迷信,因为书籍的难度很难精准定义,这次读了一个高章书题材你有兴趣,那么可能读起来如履平地,但是可能换一个领域的中章书,你读着会觉得非常难。任何书到了读者手里都是变量,是有浮动的,我们还是需要积累阅读经验,才能找到更适合自己阅读路线的书籍。下一次英文共读的时间是10月,读的是英国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柳林风声》,这个书的难度要比October,October高出来不少。所以还是建议大家,如果你还很有挑战欲,又没有自己阅读的动力和耐心的话,可以试一试跟我们一起再读一遍《柳林风声》。读完会明显感觉到现在流行的儿童文学和传统经典儿童文学之间的措辞难度差距是非常大的,希望大家能够平常心地去对待。如果你英文底子很好,最近几个月又有在读英文书,那你读October , October可能会有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但如果说你已经很久没有接触英文,或者说这是你头一次去阅读英文书,那你必然是有一些不适应的。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不断去调适自己。如果读着觉得,哎呀太难了吧,我读不进去或者怎么样的,也不要太着急去放弃它,因为咱们是有各种各样的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的。虽然说共读今年这只是第4本书,但其实我们的共读活动已经有三四年了,各种各样的读者心态我们都见过,也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带着大家一起走。接下来想和大家说一下这本书的章节分配以及大概内容。October , October 一共57个章节,有长有短,在目录上没有明确标注出来每一章的具体页数,章节也没有名字,只有首字母大写来表示这是一个新的章节。大家在读的时候,比较建议的是你自己在章节的开头标注一下,C1、C2……也就是chapter one,chapter two…… 帮助你去更好地掌握阅读节奏。咱们的讲解是按页数来的,因为一共290页不到,我们9次分享的内容,均摊下来一次讲解大概是30多页。October , October 是一个发生在英国伦敦周边的现代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和我们是生活在同一时代的,这一点很好,你不需要跨越时间隔阂去理解它。区别在于,我们可能主要生活在城市里,觉得城市生活是理所当然的,但这本书的主人公,10岁大的October 不是长在城市里的小孩。她从小就跟爸爸生活在森林的林间小屋里,和爸爸自给自足。而她妈妈在她四岁的时候就离开了这里,她心里边一直有一个心结,不能理解妈妈舍弃她和父亲去伦敦生活这件事情。在这本书里的主人公每次提到妈妈的时候,都不是直接喊妈,而是说“那个我叫妈妈的女人”,她对妈妈的心结按照正常逻辑去看是打不开的,但是基于一些戏剧性的小小意外产生的大大后果,她们没有办法再屏蔽这种带隔阂的亲子状态,必须要直面,所以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就拉满了。我自己觉得这个题材还挺特别的。就算你和自己的妈妈关系非常好,但是在青春期的时候,你们可能也会因为很多小事不欢而散。为什么书名叫October , October 呢,是因为爸爸总是喜欢这样称呼她,他觉得这种叫法很亲切,语言上很有美感。这两个词读出来抑扬顿挫的,很好听。避免剧透,我们不看具体情节,单看这个故事内核,它是一个关于儿童和亲人之间产生的隔阂应该如何去消弭的故事,本质上是YA常见的温情故事,当你所在的处境和你自身想法有巨大割裂感、无法适应的时候,该怎么去扭转它。6月份读过The House With Chicken Legs 的朋友,应该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这两本书的主人公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她们想要的和她们得到的不是同样的东西,这种时候应该何去何从。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乎亲情的故事,像我们东方题材那种特别暖心,双双原谅,最后泪如雨下的那种。它更多是在关注孩子自身成长,以及她如何去和这个社会的法则相融合的故事。读到这个书的最后,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爽感。另外也希望大家做好准备,这种青少年文学里边的主人公多多少少都会有那么一点“作”。如果不作,故事是没有办法进行下去的。大家可以更多地代入一下自己十二三岁的样子,是不是也作天作地,如果你还能想到自己那个年纪的时候的心态,你会更好地理解这本书的故事。就算你不能代入这个主人公,也可以代入一下她的父母。书里的爸爸和妈妈都是非常了不起的角色,很值得学习。看群里的一些朋友,有的可能也是出于对自己的孩子大一点了之后,应该怎么和他们沟通,怎么和他们相处的好奇,来参与这次共读的,那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收获的,这个书里面确实有很多和孩子发生摩擦之后如何去沟通的案例。 下面我来说一下时间安排,咱们的时间安排其实是两部分。一方面是你自己要读,你自己的节奏是什么样的,我会给一些建议。第二个是群分享的节奏,群里的讲读是按什么样的节奏,你怎么样才能跟得上?这个书一共不到300页,8月份有整整31天。如果速度慢的话,每天读个8-10页。速度快的话,读个15页左右,你会发现这个量是合适的。我自己试了一下,如果集中精力去读,阅读水平和这个书匹配的话,大概1个小时就能完成这个阅读量。每天集中阅读一小时,应该不算太过分吧。但每个人的阅读习惯不一样,你可以测试一下,先安排自己读10页或者15页,去看一下你需要花费多长时间。比如你花了2个小时或者3个小时,那我建议你别抠太细,知道大概情节就往后读,加快速度。一本书刚开始读肯定是要适应一下的,越往后读,越了解故事走向,你就会读得越顺畅。所以大家一开始不要慌,不要焦虑。如果后面不和我们一起读书,想自己读书,你也可以运用这次的经验,去选择这种两三百页的,一天读个十来页,一个月把它读完,也会有一种很强的成就感。能够掌控自己的阅读时间和节奏之后,也可以去阅读更难更厚的书。在个人阅读的时间安排明确之后,我们会每三到四天做一次讲读,共读的朋友最好是在我要讲这一部分内容之前,把这部分内容读完。时间安排如下:这样的规划更适合没有阅读计划就无法执行的读者,如果自己有大块的时间,完全可以忽略。这个页数划分是我根据它的内容和长度做的,这样可以让一本书看上去没有那么难以读完,项目拆分,让阅读变得更轻松一些。这样你读完一遍,我讲一遍,你听一遍的同时去翻看就等于读了两遍。这样你的收获会更多一点。我安排的时间,肯定有书友不凑巧,所以我会把我要讲的内容给大家置顶,大家可以直接跳转。如果你听到一半,有别的事情岔过去了,可以长按这条你听完的消息,选择“提醒”,提醒可以放在几个小时之后或者是第二天。到时你可以直接顺着微信的提醒点到你的消息,就不需要再去一条一条翻了。之前招募共读的时候,有读者跟我后台私信说:不好意思,我是宝妈,我要带孩子,所以我不能保证我的学习时间。我说我也是宝妈,我也只是挤时间做这件事情,所以你不要给自己那么严格的要求,我也不会,我相信人和人之间是可以互相体谅的。说完了咱们的共读时间安排,我们来看一下这次的共读形式是什么样的。之前的共读都是做打卡的,并且有专门的老师去统计大家每天读了多少,会发个表格到群里。但是我个人觉得这样的工作一方面比较辛苦,另一方面其实对那些不读书的朋友起不到什么特别大的督促作用。如果本身就没时间读,看别人打卡也只能是“算了,摆烂吧,反正别人读我也跟不上。”所以我们这次不鼓励打卡,我们鼓励的是交流。大家在阅读过程中,觉得没理解,想不通,你就可以把这个问题发到群里面,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因为你不会的可能别人也不知道,也想知道,只是不好意思问。如果大家不知道怎么交流,或者本身是一个比较内向的朋友,到时候我也会做足量的输出,不用担心大家会不会都不说话,我是不是什么都学不到,不用担心这个,除了在集中时间段我会给大家系统做分享之外,平时在读书期间如果看到什么相关的内容,也会随时随地发到群里边。可能是图片、可能是音乐、可能是视频,也可能是一些相关的内容,都会给大家做到的。特别想和大家说的就是如何解决你的阅读迷茫感,包括三个部分,就是大家经常问我的问题。一个是怎么判断自己读没读懂?一个是根本记不住怎么办?还有一个是自己觉得没有任何收获,很焦虑。来看一下第一个问题,怎么判断自己读没读懂一本书。因为书本身的难度不一样,每个读者自身的阅读水平不一样,基础不一样,所以读同样一本书呈现出来的可能是不同的效果。有的人读可能觉得非常的酣畅淋漓,有收获。有的人可能觉得满头雾水,不知道在读什么。我们怎么去判断自己适不适合这本书,这个书我们读到什么样才算读懂,我列了一个梯度。第一种是你完全不知道在说什么,这个书你完全读不懂;
第二种是隐约知道这本书在说什么,但是让你去说这本书说什么,你说不明白;
第三种是能大概说出来这本书在讲什么,但是提到细节的部分就理解不太上去;
第四个是我不仅能理解而且能欣赏;
第五个是我不仅能理解能欣赏,我甚至还能去思考作者为什么这么写,以及这本书对我有什么意义。
像第一种你完全不知道在说什么,其实也包括很多种情况。一种是生词太多,这个书的难度对自己来说太大,那你就跟着我的分享,每3天去听一次,跟着分享把它强行读下来。我相信你只要坚持这么做,你也会多多少少有点收获,千万别摆烂。第二种情况是你觉得句子太难,其实这本书不太有难句,我们看到难句的时候,可以先把它划下来,然后再以章节或者以页数为单位去回看它。第三种情况是这个书的内容和我的生活完全脱轨,共情不太了,我理解不上,那怎么办呢?也建议大家认真听我的前三场分享。有读者是这样反馈的,之前看的时候是一头雾水的,但是听完第一场分享,他就知道这个书大概在讲什么了,后面就顺风顺水地把它看完了。所以不要一开始就放弃,可能过几次你就会发现,哎,这个故事讲得还不错,这个文本还挺有魅力的,这个时候你可能会更适应。最后一种情况就是单纯地看不进去,我就是内心排斥。其实不是说书的问题,可能更多的还是自己心理障碍的问题,对阅读对英语的抗拒。既然看不进去,咱就不看呗。我在每次讲解的时候,除了会讲一下主线剧情的推进,也会讲一些重点的词,句子分析以及一些知识拓展,把这一部分听了看了,其实也不亏,咱不读,但是咱把这个书的看点都知道了,有一点点循序渐进的收获,也不赖。除了自己读没读懂,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记不住。其实如果你看过一些书,就会意识到记不住是正常的。因为咱们是人脑,又不是电脑,不是大数据信息库,为啥要记住那些呢?阅读就不是为了记住的。我们只能说读完这个书,可能几个月之后,你还记得一个大概的故事。你还记得,哎,这里面好像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当时我觉得感同身受。但是让你准确去复述一下这个句子是什么,你可以把书翻开呀,对不对?我们没有必要逼自己到那个程度,我一定要精准地记忆某些东西。这是一个多次重复训练才会有的结果,你如果想记住这本书,那你读十遍吧。我们完全可以依赖工具去记忆,在阅读的过程中去划线、记笔记,整理电子笔记或者是纸质版笔记。我们也可以通过这本书的电子版,你上网上搜一下,绝对会有,只不过我不能提供。因为我们本身是做书店的,我是做编辑出身,我们不能去提供有版权作品的电子版,不符合职业道德。但是你可以自己下载,自己使用,这个是没关系的。最后一个问题是觉得读完了没什么收获。其实读的过程中觉得没收获,这个其实是咱们从小的教育导致的一个思维模式,一个惯性,就觉得读什么东西一定要有收获。其实你真的去读了,肯定是有收获的。只不过这个收获不会体现在考试上,你感觉不到。但其实那些东西都沉淀在自己心里了。如果觉得没收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你没有利用好共读群。你可以把你觉得感动的、喜欢的、没看明白的、不理解的这些东西到群里面发一发。大家其实只是一个头像数据,没有人认识你,没有人会嘲笑你。这个群里如果有人因为别人提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而嘲笑对方的话,那么我会出手的,所以所谓的收获其实是你的参与感有没有到位。如果你的参与感到位了,哪怕你不愿意说话,但是我这边的内容分享你都听了,肯定会有一些东西是你能够收获到的。因为共读的每一本书都有一些内容写得非常的入心,是走心的作品。这张图片上有四本书,右上角有一些荧光笔,我非常建议大家用荧光笔去做原版书的共读。给大家看一眼我自己这个书现在的样子,这里边有四种颜色。黄色是我觉得这个词可能用得比较好,或者说它有一些陌生,或者说它在这的词义比较特别,或者说它有值得讲解的必要,黄色主要是用来划词的。蓝色是我觉得这一部分的句子有一点难理解,或者说可能大家会困惑,我就把它划出来,做重点的讲解。绿色是用来对照的,是这本书的关键情节推进。在这里发生了一些大的变化,一些人物心理上或者事件上的变化,我会用绿色来标注。紫色是我觉得这句话写得非常好,可能是在通感方面非常好,这个书有大量的通感和想象,还有一种可能是它的措辞非常好,那么我用紫色。荧光笔可以直接锁定你对阅读笔记的不同需要,我这上面可能一个字都没有,但是我知道我在记什么,颜色本身可以提供一定的信息。除了荧光笔,大家还会看到几本书。因为这本书里边涉及到了一只野生猫头鹰,仓鸮。我给大家推荐过下面的《进化之基》,是一个野生动物保护题材,以雪鸮为主人公创作的漫画。这个看似诙谐的漫画里面,其实做了很多猫头鹰习性的科普,以及野生动物保护的一些规矩和规范。非常有阅读的价值,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网上买一本。
《进化之基》是我几年前读的书,我在看October October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这本书。发现其中的很多信息是吻合的。当然了,咱们本身是以共读为主,所以你有多余的精力,或者说你后续有兴趣的话,你可以去读一下《进化之基》。
这本《十月,十月》它是引进版October October的中译本,这一本书我还没看。如果大家觉得英文版你读着比较吃力的话,你也可以选择买一本,十几块钱就能买到。在October October这本书里还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职业,mudlark,是在泰晤士河边根据河的潮汐来捡拾河流中珍宝的人。在英国是非常有历史背景的一个群体,现在已经发展成一种职业或者一种专业的兴趣爱好。在这个书后半部分有关于mudlark的内容,我就买了一本书作为参考。如果大家对这个内容感兴趣的话,可以去了解一下。我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它里面会具体介绍一些捡来的东西。透过这些东西,你可以看到泰晤士河的自然历史,还有英国的文化史。除了书和笔,我还准备了一个彩色的小便签贴,一个文件袋。这个文件袋我还挺推荐的,因为我是一个比较丢三落四的人,这样一个袋子还挺有帮助的,一方面它比较大,好找,一方面它防水。如果你需要通勤,或者需要把这个书放在一个比较杂乱的环境里,你的小孩可能会把它拿走什么的,就用一个袋子把你这些东西放在一起。这样就不会因为要开始读书了找不到书,耽误你读书的时间和心情。有的时候找东西找半天,可能就不想看了。有书友问,推不推荐什么词典笔?其实我自己是有一个有道的P系列词典笔,但是讲实话我在读这个书的时候基本没用,我觉得用它可能更浪费时间。如果说你对自己阅读纯英文的内容缺少一点信心的话,你是可以借助词典笔或者是其他手机软件。但更推荐的是大家去借助网络,去牛津,柯林斯或者韦伯斯特的网站查这个单词。不管你用什么东西去查单词,最主要的是你所用的这个媒介或者工具,能够提供给你这个词的英文释义。一定要选择能为你提供英文释义的词典笔或者是软件。在通过英文词汇来解释英文词的过程中,作为读者会学到更多东西,也会更准确地理解一个词,看中文解释你会损失掉很多东西。@书友Daisy:共读是以语音消息的形式进行么?因为时间上的安排,我可能是要通过回听的方式来进行。不知道怎么快速回听,听到一半不能继续听怎么办?怪阿姨:咱们是语音消息,一般是在晚上。具体的时间我也放在上面了,可以去设置一个闹钟或者提醒。每个人都是可以回听的,只要不删除聊天记录就可以。关于怎么样快速回听,你就看这个屏幕上现在置顶的信息,点过去就能快速回听。如果你听一半不能继续了,要跳出这个界面的时候,那么你就给它设置一个提醒,回头再继续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