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扩大我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圈挺难的。
有次和家人的朋友同桌一起吃饭,对方问我:你是做什么工作的?我当然是实话实说,我开书店的。对方来了兴致,开书店不得了啊,那你书店开在哪里啊?
于是我掏出了手机,尽可能让自己看起来不像个骗子,淡定地说,我开的是网店。对方恍然大悟地点头,然后说:网店好啊,成本低,没压力。那你这书咋卖出去啊?
我忽略了那句“成本低没压力”,以为遇见了知音,于是往下说:我开了几个微信群,在里面给大家讲书,会告诉大家这本书哪里好哪里……
对方连连点头:懂了懂了!微商!哎呀微商好,适合宝妈,一边带娃一边工作,真羡慕你啊,发发消息就能挣钱,不像我们,苦逼打工人一个……
显然,我在说什么,对方没太听进去。而对方在说的,我也根本不知道如何回复了。这场对话被东道主的“多吃点,这个菜好吃”打断,没有继续下去,也不太有必要继续下去了。呼,我默默地长出了一口气。
那之后我就在想,下次别人再问我的时候,我还是回答自己没工作,当家庭主妇比较稳妥,因为大家对家庭主妇没有那么强烈的好奇心。家庭主妇嘛,能有什么可说的呢,无外乎洗衣、做饭、带娃,那不都是女人应该的嘛!想到这里,第一次觉得家庭主妇这个词很牛,竟然还能成为女人的保护色,一答解百问。
有一天山哥拿着我的书店印章在本子上盖章玩,我说你知道这是什么吗?他说:知道啊,这是妈妈的书店印章,猫头鹰书店。
我心甚慰。我记得我只和他说过一次,他吵着要我陪他玩,我说宝贝,妈妈虽然在家里,但是妈妈有自己的工作,妈妈开了一家书店,是书店的老板,有很多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弟弟妹妹都在等着看妈妈对书的介绍,妈妈现在不能陪你。
他“哦”了一声就走开了,我以为他不高兴了,没想到过了一会儿,他又念念有词玩着玩具说:妈妈在家里上班,爸爸在单位上班,我在幼儿园上班,我们都有自己的事务所(这是和《屁屁侦探》学的)。
那一刻我对之前吃饭这段遭遇释然了。我没必要关心别人对我的工作内容明白与否,我也不可能知道他们的工作都在做什么,只要我的家人以及那些与我发生交集的读者知道我是干嘛的,那就足够了。
可能我介意的,只是那句“发发消息就能挣钱”,因为这根本就是一种妄想。这世界上最容易的就是别人的工作,因为看上去总是毫不费力就可以赚到很多钱的样子。我想起之前看《绿山墙的安妮》作者蒙哥马利的传记,她说她最讨厌的就是别人夸她有天赋,因为一句轻飘飘的天赋就可以抹去她所有的努力。这世界上没有容易的工作,但凡能做出点名堂的,都有别人看不到的付出。
而那个看到我付出多少的人,可能不是我的读者,而是我家那不到5岁的小朋友,他知道晚上自己睡觉了妈妈是不睡的,因为妈妈要工作。妈妈对着电脑不停地打字,妈妈对着手机剪视频,妈妈要给书拍照片,妈妈也要不断不断地阅读,才可以讲出来那些东西。
我想在他心里已经有了对“工作”更具象的认识,他比和我同桌吃饭的大人更明白“我妈妈是如何卖书的”。
今天下午要上学的时候,山哥不太想去,他问爸爸,我为什么非要去幼儿园啊?爸爸不是很耐烦,他回:没有为什么,哪来那么多为什么?
我在隔壁拳头都硬了,他的回答在我看来是暴君式的,他不关心孩子为什么发问,给不出合适的理由,只有拿出那成年人典型的权威来压制。我还没来及告诉他,今天上午的家长会上,老师刚鼓励家长们多多关注孩子们的为什么,因为这是他们理解社会运行法则的很好途径。
很遗憾,在为什么非要去幼儿园这件事上,爸爸没有给到好的答案。要去接娃了,这一课就让我这个在家开书店的宝妈给他补上吧。因为我的孩子和同桌吃饭的大人不一样,他是真的想要一个认真的答案,他不仅会听进去,还会记在心里,他难道不值得一个好的回答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