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大名鼎鼎的《瓦尔登湖》,梭罗还写过一本本名为《河上一周》的自然散文,这本书所记录的是梭罗与哥哥在1839年泛舟河上两周的回忆,梭罗写这本书的时候,哥哥已经病逝三年。自然治愈了亲人离世带给梭罗的悲伤,而他并不是第一个,更不是最后一个被自然治愈的人。
©https://alicemelvin.com/
2018年,英国插画家 Alice Melvin 的一位好朋友离世,接下来的一整年,她带上速写本到户外写生,野外的绿地让她感到愉悦,在画满了几个本子之后,爱丽丝逐渐恢复了工作状态,她说:在户外画画,把时间花在自然里,让我走出悲伤。
©https://alicemelvin.com/
大量而频繁的户外写生不仅帮助她调整好了状态,也让她的绘画开始变得更有生命力了。2022年,她积累的自然速写成为了《森林里的一年》(Mouse's Wood)这本书的初始素材。
©https://alicemelvin.com/
这本书凭借诗意的语言,有趣的翻页机关,以及对自然世界的出色呈现在全世界范围内圈粉无数。然而爱丽丝早年的绘画风格并不是这样的,翻她的个人网站才发现我恰好看过她在2015年出版的一本书:
©https://alicemelvin.com/
这本书是好看的,但是它的好看很规矩,很收敛,甚至有些刻板和程式化。尤其是用她后来的作品去对比,你会看到艺术家的成长非常明显。
©https://alicemelvin.com/
2015 vs 2019,很难想象这是同一个人的作品,观察树的姿态就不难发现,她的画风开始变得更自由、更洒脱、更游刃有余,也更接近真实的自然了。可以说爱丽丝从自然里获取的不仅是重新面对生活的勇气,也包括一种不同于过去的艺术风格。
她之前的作品是我翻过会放下的,而现在的《森林里的一年》《夏日去游河》以及这两本作品的后续(计划中,与前面两本接续),是我愿意买回家无数次翻看并珍藏的水平。
森林、河流、小船和小动物,会让人瞬间想到《柳林风声》,然而爱丽丝并没有格雷厄姆那么大的野心,什么影射乡绅人情啦,体现工业革命啦,这些都不是爱丽丝想传达给读者的,她的作品甚至没有直接可感的故事,所有的一切都隐藏在四季更迭的景色变化和顺流而下的一路见闻里,如果用简单的词语去高度概括,那就是:诗意、自在、如梦一样的旅程。
可能对于喜欢细节的小朋友来说,这套书最吸引他们的是里面那些小房子们,用作者的话说,她很喜欢这种tiny cosy houses,一个个不大的空间里满满当当,物质丰盈,舒适而温馨。每次打开一个翻翻页都像是发现了一个百宝箱,里面藏着很多细小而精美的生活末节。如果是过家家爱好者,这么多娃娃屋放在面前,每一个都值得看上许多遍。
而对于我这种成年人来说,早已无暇去关注书里的小房子里到底有什么宝贝,而是被书中那种现实中求而不得的舒心包裹起来,大片的绿色,看不完的美景,自由自在地独处时光,我的天呢,哪个成年人能不心动?
难怪有读者和我说这书是她的“安抚物”,因为每翻开一页,我都感觉自己大脑里乱七八糟的东西被清空一点,再清空一点,到最后,融化在书里,和小老鼠一起旅行。
我在启发(本书出版方)对爱丽丝的专访里看到她讲《夏日去游河》的创作,提到这条河没有原型,是她走访了诸多河流汇到一处的结果,而这页带有水闸的画面是她专门研究了水闸的原理之后呈现出来的,她说要在画面里呈现最接近于真实自然的东西。在下一页,读者会看到闸门打开,水位降低,小老鼠安然无恙地通过闸口,继续向前。
在第二本的最后,小老鼠顺着河流来到了大海的入口,见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如果不知道这套书的缘起,看到这里最多是感到温暖,旅途的终点有朋友在等着自己,而结合爱丽丝自己的经历,这里应该也是她对友人的缅怀吧,虽然在人类世界不再能够见到自己的朋友,但是在书里,我们可以和老友久别重逢。
大海的故事也就此开启,作者剧透说第三本书也在路上了,和《夏日去游河》的结尾接续,就像这本接续了《森林里的一年》一样。好玩的是,这样流畅的书与书之间的创作逻辑却不是在一开始就想好的,而是自然而然出现的。爱丽丝最初在户外写生阶段,甚至并没有想要去创作一本绘本,但她现在却一本一本地画了下去。我几乎可以想象到作者会去往各种海边,进行新一轮的写生,就像她在森林里和河流边做的那样。
我没有在这篇文章里放实拍图片,因为现在很晚了,室内的灯光无法呈现这两本书的美好,我只能说每一次翻开书里的折页,我都能获得一种巨大的精神愉悦和满足,当作者不试图刻意传达给作者任何东西的时候,她传达的恰恰更多,而且这些东西是很难用语言去描述的,或许投射到每个人身上的也都不一样。
于我而言,是一种久违的放松,当我翻开老鼠入夜在小船上准备入睡的那一页,我会觉得所有的委屈和疲惫都被卸下来了,此时此刻,闭上眼睛,我能感知到的只有河流缓缓流动如同温柔的怀抱,包裹住一颗紧绷的心,于是那颗心开始松开,自由而缓慢地跳动,仿佛重新感知到了生命的活力一样,它对明天充满期待。
把这套书推荐给我的老师再三和我确认,问我愿不愿意为这书写点什么,其实她多虑了,这样美的书,大概每个人看完都会忍不住写点什么吧。如果书不好看,我现在大概会坐在屏幕前发愁如何婉拒她的盛情邀请,而不是一口气就写了这么多字还根本停不下来。毕竟纯粹带来精神愉悦的绘本在这个日益功利的童书市场里实在是珍贵极了,这套书给了我作为读者最想要的权利——读点闲书以求得精神愉悦。
想一想真的很神奇,大自然治愈作者,作者治愈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这“二手自然”都这么浪漫,要是真的如梭罗或者书中的小老鼠一般长时间地泛舟河上到底该有多美妙,简直不敢想。
哦,打住打住,扫兴党会说:不方便、潮湿、有风险、不要对户外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我知道,都明白,那我就做梦吧,这本书就是我的做梦素材,你总该没辙了吧。诚邀大家与我一同做梦!
最后顺带一提,这两本书的出版方启发文化可能是对河有什么独特的癖好,我发现家里还有他们出版的《和甘伯伯去游河》(好玩,经典)、立陶宛艺术家莫妮卡·瓦希娜维伊琴妮的《河流是什么?》(极具文学性和什么情趣),以及新晋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家奖得主 Sydney Smith 的作品《我说话像河流》(根据文字作者 Jordan Scott 真实经历改编的口吃男孩心路历程)。建议他们做个河流套装,帮读者一键拥有。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