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纪委发文,要唤醒沉睡资产,提升资产治理能力,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我认为国家这一做法和普通家庭没什么不同,当经济拮据的时候,总是想方设法搜光角落里每一块硬币。看来,国家是真的没钱了。
前一阶段,不少地方曝出要有习惯于过紧日子,并以砸锅卖铁的决心进行化债。之前的文章我曾经和大家讲过,过去中国经济的高增长除了快速融入全球产业链与人口红利之外,更多的就是政策的过度使用。这里指的就是不少地方大搞形象工程、重复建设,甚至不惜举债搞与经济并不相匹配的基础设施建设。确实,这些建设对于解决地方就业起到了一定作用,对地方经济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由此欠下的巨额债务却成了地方经济发展的包袱。
经济火红的时候,一堆废铜烂铁、几间老破房子,根本不当回事。这样的管理方式必定会造成国有资产失控、贬值。更有甚者,直接将国有资产以极为低廉的价格处理掉,也是习以为常的事了。对于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来说,因为没有考核,即便考核也不会影响自己的收入,而且在国有资产处置过程中,还有个人利益融入其中,何乐而不为。但如果这些资产都是管理者个人的,那绝对不会损失任何一分钱,这就是人性。
过苦日子也好、处理沉睡资产也罢,在经济处于下行周期时,盘活资产存量必定是正确的选择。但资产总有处理完的一天、砸锅卖铁也只能应付一时,未来还是要想着如何真正搞活经济,以提高财政收入。这才是最根本的。我说的这个提高财政收入,绝不是杀鸡取卵,绝不能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去对企业倒查三十年,这并非是说非法经营的企业不要监管,而是如果政企之间有了约定,就应该相互遵守,而不是翻脸不认人,为了利益而破坏了营商环境。
在人口红利、房地产红利的情况下,各级政府财政收入庞大不能代表他们就有多大的能力。在经济下行的现阶段,才是对各级政府领导者能力的真正考验。很遗憾,我们并没有看到有哪个城市能在房地产红利结束之后,还保持着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也没有看到哪个城市能在经济如此恶劣的情况下,保持就业的上升与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这就说明,各级地方真正会搞经济的人似乎还没出生。
当然,会不会搞经济最终还是要看国家出台的政策指向。为什么这么多年以来地方一直将土地财政奉为圭臬?原因在于卖地的钱大多数可以用于地方支出。为什么全国各地要不惜一切代价招商引资,且造成产能的严重过剩?除了就业之外,就是增值税中近50%可以返还地方。说开去,各级地方的做法还是以利益为导向的。确实也没有办法,如果没钱,什么也干不了。
现在关于消费税留存地方的事已基本确定,只是进度实在太慢,原因是上头也没钱了。在这一方面,中Y和地方完全就是一种利益博弈关系。当然,如果这一改革能够正式落地,全国上下的面貌必将焕然一新。青岛路虎女打人事件会有吗?会有,但官方处理绝不会拖泥带水。因为处理不好,会失去民众的信任,怎么能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消费?现在网络如此发达,建立起好的口碑很难,差的口碑则很容崩塌。这也是我之前和大家讲的,投资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转变将会直接推动权力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当然,站在国家层面,要想推动投资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转变可不仅仅靠嘴皮子就能实现的。前几天有官员讲,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说得很好,关键是如何增加?就算增加了收入,又如何增强消费者的信心?这个绝不是开几次会、发几个文件就能解决的,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管理层角色能否成功转变。毕竟权力给人带来的多巴胺明显多于服务。
不过,人在没钱的时候,有时候也只能弯弯腰,政府也不外如此。
“星火燎原”计划(详见下方图文链接)、“量、价、时空”学习(详见下面图文链接)、“价值链”计划、百万委托俱乐部以及更多合作请添加下方微信号:
陈星宇,中利资产执行董事,上海财经大学MBA,中国特色价值投资理论首创者,擅长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与研究。曾担任上海交通台财经评论特约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