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疯了

汽车   财经   2024-10-31 19:12   安徽  

据环球网综合俄罗斯塔斯社、英国《每日电讯报》10月30日报道,俄罗斯政府对谷歌的罚款已达约2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35位数字)美元,这一数字远超全球GDP总和,2023年全球GDP总和约为110万亿美元,只有15位数。公布这样的罚款数,只能说大鹅已经疯了。

这件事的缘由是这样的,谷歌2020年因其旗下视频平台YouTube封杀多个俄罗斯媒体账号败诉,从那开始谷歌被处以每日10万卢布的罚款。如果9个月内未缴纳罚款,罚款金额将每天翻一番,没有上限。只有遵守法院判决,谷歌才能重返俄罗斯市场。

很显然,这个罚款谷歌是不可能履行的,这也意味着谷歌将再也不可能在俄罗斯开展业务。这对谷歌来说,损失大吗?其实根本无所谓。2022年,谷歌在俄罗斯的业务只占其年收入的1%,而自从谷歌在俄罗斯的子公司宣布破产之后,谷歌在俄的业务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通过这些数据说明,俄政府对谷歌的这项罚款毫无意义。而且还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比如更多外资的撤离,因为这样的操作无论在欧美还是亚洲国家,均已脱离了法律框架。在一个不讲法律的国家里,试问谁还敢陪你玩。

虽说是大俄的事,但也要引起我们的警惕。毕竟在某种意义上,对于国家的治理,人治时而也会凌驾于法律之上。如果脱离了法律体系去处理事务,必将产生相反的作用。比如前几年,政府紧急叫停蚂蚁金服的上市,如果没有Jack Ma在某些会议中的出言不逊,蚂蚁会不会被紧急叫停?叫停的法律依据是什么?现行法律框架下是否有相关的条款来作出解释?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事实上,自那以后,境内外资本就开始加速撤离,是不是与之相关?现在,政府出台了各种政策来挽救股市、挽救经济,希望全球资本能够重回中国,但真的会如愿吗?

对于外资如此,对内资也是一样,如果没有法律作为处事的原则,必将对经济形成反噬。这里不得不提2008年的山西煤炭国有化问题。当年,有不少民营资本进入山西收购各种类型的煤矿。记得有个老板花了2个亿买了一个煤矿,挖了不到两年就被强制收归国有。有个数据是这样的,就在那几年,山西有关部门将3000多家煤矿强制收归至6家央国资大型煤炭集团。我不知道,当时是否有相应的法律依据,是否做到足够的赔偿?如果没有,又如何让民营资本真正树立信心。

无论这些事如何评价,也是否符合法律依据,毕竟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了。但在举国上下大力发展新质生产的背景下,有些话还是不得不讲,就是一定要对知识产权和私有在法律层面上进行有效保护,只有这样才能鼓励创新、才能促进中国的产业升级、才能最终突破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封锁。现在来看,似乎比过去规范了许多,这才是我写这篇文章最重要的部分。

很显然,央国企并不具备创新的基因,这一点高层也是知道的。如何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的科技创新,同时还能对这些科技创新有所掌控。一个字就是“钱”。

对于央国企来说,钱只是数字,能用钱办成的事都不叫事。于是乎,这几年各级政府产业基金投向于新质生产力的规模高达5-6万亿之巨。那么,投资的这些科技企业都是谁创立的呢?绝大多数是各行业的技术专家。也就是说,中国式的科技创新是国家出钱、民间出力的“资本与智慧相融合”形式。但这也无法保证国家对于科技的掌控,毕竟政府的产业基金也只能占公司的一部分股权,并不能实现完全掌控。


为什么国家要对科技进行掌控呢?之前文章和大家讲过,在科技网络时代,国资是完败于民营资本的,现在能叫得上号的科技网络公司几乎清一色是民营资本,华为、腾讯、阿里、百度、京东等等,当然,在现在领先的硬科技中,比如在新能源汽车、光伏、无人机、超导、可控核聚变、低空经济等方面也是民营资本占居着优势。由于中国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体制并不相同,所以科技掌握在民间手中,似乎不见得就是一件好事。比如在互联网普及之后,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自媒体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国有金融以及政府的话语权产生严重的威胁。而在未来,如果人工智能与无人机、机器人、商业航天进行有效结合,这将更难掌控,甚至会动摇上层建筑。所以,对于政府来说,未来科技必定要掌握在央国资的手中,这是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认为在“资智融合”的支持下,科技创新开花结果之后,新的方式就会开始。就是收紧上市通道,央国资直接并购,以实现股权掌控的这种方式。

一般来讲,技术专家创业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实现上市的梦想。但如果上了市,变成了公众公司,无论国资多有钱,也无法获得上市公司的话语权。所以,为了对这些科技公司的掌控,就必定收紧上市通道让直接上市变得困难,这就能让央国企对这些拟上市的科技公司进行并购成为可能。虽说不能直接上市,但至少说创业者拿到了钱。最终,这些科技公司摇身变为国有,科技创新也能得以实现。

如果朋友们还是无法看懂这个逻辑,那么近期上海电气收购某机器人公司股权就是以后的标准案例,未来会有更多案例出现。通过收购新质生产力股权,不仅能实现国资对科技的掌控,同时也可以让国有公司的股权因为股价的上涨而得到增值,当然也能帮助传统国有企业实现产业转型。简直太完美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近期在多篇文章中讲,这一轮是央国资主导下的科技股牛市,未来将涌现各新质生产力行业的国有科技巨头,如果您将这篇文章认真看完并能深刻理解,相信在这一波牛市行情中定能实现人生中最大的财富。


委托请添加(非诚勿扰)




陈星宇,中利资产执行董事,上海财经大学MBA,中国特色价值投资理论首创者,擅长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与研究。曾担任上海交通台财经评论特约嘉宾。:

星宇说势
文章不在长短,有料就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