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敏红1,孙菁2
单位 | 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简称贾第虫),是一种呈全球性分布的肠道寄生原虫,主要寄生于人和某些哺乳动物的小肠,引起以腹泻和消化不良为主要症状的蓝氏贾第鞭毛虫病(giardiasis),简称贾第虫病。
贾第虫易在旅游者中引起感染并造成腹泻,也称旅游者腹泻。目前,贾第虫病已被列为全世界危害人类健康的十种主要寄生虫病之一[1]。
因此,提高检验人员对蓝氏贾第鞭毛虫的认识,增强公众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意识,对于贾第虫病的早期诊治和预防尤为重要。下面就发现一例蓝氏第鞭毛虫感染案例进行分享。
发现“亮点”:一个忙碌的上午,体液组的老师跟往常一样在浏览全自动粪便分析仪拍摄的图片,突然看到其中一个标本的低倍镜视野图片惊现多个小“亮点”(图1),立马引起了老师的注意。
图1 仪器拍摄的低倍镜视野(大量小“亮点”)
这些小“亮点”折光性强,总体呈椭圆形,作为有经验的老师一看便知道这些小“亮点”有猫腻,于是继续往下浏览图片;
果然在高倍镜视野拍摄的图片中发现了疑似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椭圆形)和滋养体(倒置梨形,尾部隐约看到鞭毛)的成分(图2),这些小“亮点”的真实面貌似乎慢慢浮出水面。这一发现同时引来体液组师生们的关注,纷纷参与讨论和学习。
图2 仪器拍摄的高倍镜视野(红圈为疑似包囊,绿圈为疑似滋养体)
蓝氏贾第鞭毛虫作为一种肠道寄生原虫,猜测患者可能有腹痛、腹泻,于是查看患者信息,却发现诊断写的是头晕和眩晕,似乎与我们的发现不符合。
带着疑惑,同时为进一步观察这些小“亮点”的形态结构,我们对标本进行了碘染(图3)和瑞-姬氏染色(图4、图5)。
图3 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左)和滋养体(右)(碘染,×1000)
图4 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瑞-姬氏染色,×1000)
图5 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瑞-姬氏染色,×1000)
染色后镜检证实了小“亮点”为蓝氏贾第鞭毛虫。
包囊形态特点:轮廓清晰,呈椭圆形,囊壁较厚,胞质内可见中体和鞭毛的早期结构,可见2个或4个核;滋养体形态特点:呈倒置梨形,两侧对称,前端宽钝,后端尖细,腹面扁平,背部隆起。
近中线两侧各有一卵圆形的泡状细胞核。虫体有轴柱1对,纵贯虫体中部,不伸出体外。在轴柱的中部可见2个半月形的中体。基体位于轴柱前端、两核之间,由此发出4对鞭毛,分别为前侧鞭毛、后侧鞭毛、腹鞭毛和尾鞭毛。
粪便病原学检查是目前诊断寄生虫病较简便直接的方法,我们在该患者的大便中检出了蓝氏贾第鞭毛虫,于是可以直接诊断为贾第虫病,并予甲硝唑片(0.4g potid,5天)驱虫治疗。
蓝氏贾第鞭毛虫病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发生,在某些卫生设施落后、水处理条件有限的地区发病率为20%~40%。人类感染蓝氏贾第鞭毛虫的途径有水源、食源和粪-口3种,其中水源传播是主要途径。
人摄入被包囊污染的生食或未熟透的食物(包括生蔬菜、沙拉、新鲜水果),会感染蓝氏贾第鞭毛虫;食物烹调完成后被污染,也可发生蓝氏贾第鞭毛虫病的食源性传播[2]。
本例患者常年居住在沿海地区,较易接触污水和不洁食物,不排除为食源性传播。
蓝氏贾第鞭毛虫常见于人体空肠、十二指肠寄生,但也可对胰管、胆囊等组织器官造成波及,加之不同患者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提示此类病患发病后临床表现多样,为其诊治工作造成一定困难[3]。
蓝氏贾第鞭毛虫病临床表现严重程度不一,约50%的患者可在无临床症状的情况下清除感染,约15%的无症状感染者可排出包囊,35%~45%的患者会出现临床症状。
急性感染者通常在7~14d的潜伏期后出现腹泻、腹胀、恶臭味脂肪泻等消化道症状;慢性感染者可继发急性感染,也可直接表现为稀便、体质量下降、乏力等慢性感染的临床症状[2]。
该患者送检的大便标本中同时检出包囊和滋养体两个阶段,送检的大便标本为伴恶臭味的烂便,考虑为急性感染者。另患者自诉平素有腹部不适,可能与此次感染贾第虫有关;
同时胃肠镜示结肠多发息肉,胃窦处有异常病理改变,这可能也是引起腹部不适的的原因之一。颈椎MR示C5/6颈椎间盘突出,考虑头晕和眩晕是颈椎间盘突出引起。
一、贾第虫病流行
(1)传染源
从粪便排出包囊的人和动物均为贾第虫病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
①经口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人或动物可通过食入被包囊污染的食物和水而感染。包囊对外界抵抗力强,氯气不能杀死自来水中的包囊。
②接触传播:多见于卫生状况不良的地区,也见于同性恋之间的肛交行为,常为“粪-口”传播。
③水源传播:是重要的感染途径,水源污染主要来自人和动物的粪便。
(3)易感人群
任何年龄的人群对本虫均易感,儿童、年老体弱者和免疫功能缺陷者尤其易感。
二、贾第虫病防治
积极治疗病人和无症状带虫者,加强人和动物宿主粪便管理,防止水源污染,搞好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以增强公众对疾病的认知和防范意识,综合施策以有效控制其传播。常用治疗药物有甲硝唑(灭滴灵)、呋喃唑酮(痢特灵)、替硝唑。
巴龙霉素多用于治疗有临床症状的贾第虫患者,尤其是感染本虫的妊娠期妇女。
本案例患者此次因头晕和眩晕就诊神经科,却意外检出蓝氏贾第鞭毛虫,体现了大便常规检查作为三常规检查之一的必要性和检验人员专业知识水平的重要性;
也警示我们非典型症状背后,也可能隐藏着其它的健康隐患,提高检验人员专业水平可减少疾病的漏诊和误诊,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同时加强公众对疾病的认识和了解,有助于相关疾病的预防,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健康管理,提高生存质量。
专业审核:乔永峰(汉中市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诸欣平,李雍龙. 人体寄生虫学[M]. 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88.
[2]王慧娟,屈爱春. 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感染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 检验学,2021,36(10):1018-1019. DOI:10.3969/j.issn.1673-8640.2021.010.006.
[3]廖凤梅. 1例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感染的诊治体会[J]. 养生保健指南,2021(42):134-135.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近期视频推荐
编辑:李玲 审校:徐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