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方静纯,陈培松
单位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
恙虫病又称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东方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主要动物宿主为鼠类,经恙螨幼虫叮咬而传播。如不及时有效治疗,严重者可因心肺肾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1,2]。
患儿,男,3岁,主因“发热6天,伴皮疹、左上睑肿胀3天”于2024年9月30日入院。
现病史:
6天前 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Tmax 39.6℃,热峰间隔约5-6小时, 自服退热药后体温可降至正常,无畏寒寒战。
4天前 外院查血CRP 14.07mg/L,WBC 3.78×10^9/L,先后予奥司他韦、头孢克洛及对症处理。
3天前 出现左眼红肿,外院考虑眼睑蜂窝织炎,予妥布霉素滴眼液、典必殊眼膏对症处理,仍发热,伴红疹,从颈部逐渐增多至全身,无水泡。
体格检查:
T:39.5 ℃,P:120次/分,R:26次/分,BP:120 /83 mmHg;
全身皮肤见散在红色斑丘疹,压之褪色,无水泡,颈部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最大约0.5cm*0.5cm,质地中等,活动度可,无触痛;
入院当天辅助检查:
静脉血血常规+ CRP检查:C反应蛋白CRP 16.97mg/L ↑(参考范围:0~10 mg/L),白细胞WBC 2.76×10^9/L ↓(参考范围:4.4~11.9 x 10^9/L);
中性分叶粒细胞百分数 Neut% 21%↓(参考范围:22%~65%),淋巴细胞百分数 Lymph% 26%(参考范围:23%~69%),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数Eos% 0.4(参考范围:0~9%);
血小板PLT 78×10^9/L ↓(参考范围:188~472×10^9/L);红细胞RBC 4.9×10^12/L(参考范围:4.0~5.5×10^12/L);
降钙素原PCT:2.02ng/mL↑(参考范围:0~0.05 ng/mL);
快速呼吸道病原体核酸(甲流、乙流、肺炎支原体、腺病毒、鼻病毒、合胞病毒):均阴性; 登革热病毒抗原抗体检测:均阴性。
肺部胸片:双肺可见片状密度增高影,双肺多发炎性渗出;
临床结合患儿有发热,CRP、PCT升高,不排除细菌感染,经验性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抗感染,并完善血培养、出凝血等检查。
一、不明原因反复高热
患儿10月1日凌晨出现高热,热峰39.4℃,热峰间隔6-7h,有畏寒,无寒战,及时送检血培养。
10月1日静脉血血常规WBC 3.79x10^9/L↓,PLT 68x10^9/L↓,感染指标CRP 32.44mg/L↑,PCT 3.09ng/mL↑,出凝血检查FIB 2.03g/L(参考范围:2.00~4.00g/L),D-二聚体(D-D)测定5.08mg/L FEU ↑(参考范围:0.00~0.50mg/L FEU)。
患儿发热、三系减少原因未明确,不排除严重感染、噬血细胞综合征等可能,考虑存在感染控制不佳,不排除败血症,继续舒普深抗感染。
二、病情恶化,广谱抗生素治疗“败阵”
入院第三天,患儿仍有高热,热峰39℃,热峰间隔6h,10月2日复查静脉血常规WBC 7.59x10^9/L,PLT 78x10^9/L↓;RBC 3.8x10^12/L↓;
感染指标PCT 3.83ng/mL↑,CRP 33.51mg/L↑,EB病毒DNA检测<500copies/mL,巨细胞病毒DNA测定<500copies/mL,铁蛋白sFer:> 1675.56μg/L ↑;
血培养初步回报阴性,但CRP、PCT较前升高,患儿微循环差、血压76/30mmHg,考虑为感染性休克,予停用舒普深,改用美罗培南抗感染。
入院第四天患儿仍有高热,热峰39.3℃,热峰间隔5h,有畏寒,无寒战,间有气促,无发绀、血氧下降;查体:HR 135-157次/分,RR 32-56次/分,Bp 73/26mmHg;
10月3日检查IL-6 132.0pg/mL↑(参考范围:0~5.3pg/mL),SAA >350.00mg/L↑(参考范围:0~10mg/L),CRP48.43mg/L↑;出凝血检查FIB1.52g/L↓,D-二聚体(D-D)6.40mg/L FEU↑。髓涂片细胞学口头报告不支持白血病。
患儿病情重,热峰间隔较前缩短,可能出现DIC、顽固性低血压、广泛出血、急性肾衰竭、急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予告病重。
10月3日起予美罗培南+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仍有高热,并合并伴感染性休克,予生理盐水扩容、白蛋白提高胶体渗透压、去甲肾上腺素升压等治疗。
三、柳暗花明,找出真凶
入院第5天,血液病原体宏基因组测序(mNGS):恙虫病东方体阳性,序列数613(图1);追问病史,家人述半月前有户外活动史,小腿有可疑焦痂,已脱落。
考虑为重症恙虫病,予加阿奇霉素抗感染,总疗程7天。患儿有发热,脾大,三系减少,纤维蛋白原低,铁蛋白升高,达“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断标准,考虑可能为感染导致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
图1 血液mNGS结果(DNA)
四、转归
明确病原后,使用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后,患儿无发热(图2),无气促,无咳嗽,无发绀,感染指标持续下降,好转出院;患儿住院过程感染指标变化见图3。
图2 住院期间患者抗感染治疗方案及体温变化(红色代表心率,蓝色代表体温)
图3 患者住院期间感染指标的变化
噬血细胞综合征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 HPS),也称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HLH),是一种严重的炎症反应综合征,由遗传性或获得性免疫调节功能异常导致。
按照是否存在明确的HLH相关的基因异常,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3]。
原发性HLH:由遗传性淋巴细胞毒功能受损或炎症活性相关基因缺陷导致。遗传方式主要为性染色体和(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包括家族性和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相关性HLH。
继发性HLH:与继发感染(如病毒感染,尤其是EB病毒)、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疾病、组织损伤、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有关。
诊断标准:国际组织细胞协会于2004年修订,符合以下两条标准中任何一条时可以诊断HLH[4]:
(1)分子诊断符合HLH:
存在目前已知的HLH相关致病基因,如PRF1、UNC13D、STX11、STXBP2、Rab27a、LYST、SH2D1A、BIRC4、ITK、AP3β1、MAGT1、CD27等病理性突变。
(2)符合以下8条指标中的5条或以上:
①发热:体温>38.5 ℃,持续>7 d;
②脾大;
③血细胞减少(累及外周血两系或三系):血红蛋白<90 g/L(<4周婴儿,血红蛋白<100 g/L),血小板<100×109/L,中性粒细胞<1.0×109/L且非骨髓造血功能减低所致;
④高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血症和(或)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甘油三酯>3 mmol/L或高于同年龄的3个标准差,纤维蛋白原<1.5 g/L或低于同年龄的3个标准差;
⑤在骨髓、脾脏、肝脏或淋巴结中发现噬血现象;
⑥NK细胞活性降低或缺如;
⑦血清铁蛋白升高:铁蛋白≥500 μg/L;
⑧sCD25(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升高。
治疗:主要包括化学疗法、支持疗法、造血干细胞移植;
化学疗法:包括诱导缓解阶段和维持治疗阶段,使用地塞米松、足叶乙甙、环孢素A、甲氨蝶呤等药物。
支持疗法:包括抗感染、输血支持治疗、营养支持等。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对于家族性HLH、难治性或复发性HLH患者,HSCT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恙虫病
恙虫病东方体归类于立克次体科的东方体属,呈球形或球杆状,大小(0.3~0.5)μm×(0.5~1.5)μm,专性细胞内寄生,革兰染色阴性,为恙虫病的病原体,恙虫病东方体与变形杆菌OXK株有交叉免疫原性[5]。
恙螨是恙虫病的唯一传播媒介,人群普遍易感(图3)。从事野外劳动、较多接触丛林杂草的人群因暴露机会多而发病率较高。
图3 恙虫病东方体的感染[8]
临床上以叮咬部位焦痂或溃疡形成、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以及周围血液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6,7]。
(1)实验室检查方法:
临床上恙虫病的诊断方法主要分为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两类。
①血清学检测包括外斐氏反应、补体结合试验、间接免疫荧光分析(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t assay,IF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目前,IFA法是诊断恙虫病的“金标准”。
外斐实验: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是否存在特异性抗体,与变形杆菌OXk抗原起凝集反应,判断标准是OXk抗原凝集效价≥1:160为阳性。
间接免疫荧光实验(IFA):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从病程的第1周末开始出现阳性,第2-3周末达高峰,2个月后效价逐渐下降,但可持续数年。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M或IgG抗体,操作简单、快速,同时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②分子生物学检查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环介导等温扩增、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等。二代测序作为一种新的诊断技术,可协助快速诊断恙虫病,极大降低恙虫病误诊率,使患者尽早得以诊断并治疗,防止病程恶化。
③其他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是否出现炎症反应,肝肾功能是否异常。
白细胞计数:可能减少,最低可达2×10^9/L,亦可正常或增高;分类常有核左移。
(2)恙虫病的治疗及预防:
治疗:
恙虫病的首选治疗方案为多西环素[9],对于轻症患者,可考虑口服治疗。对于病情较严重的患者,首选静脉注射途径。
其他抗生素包括四环素、阿奇霉素、氯霉素和利福平等。对于妊娠期和儿童患者,推荐首选阿奇霉素[10];需要注意的是,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药物对恙虫病的治疗无效。
预防:
控制传染源:灭鼠,啮齿类动物是最重要的中间宿主。
切断传播途径:关键是避免恙螨幼虫叮咬。改善环境卫生,除杂草,消除恙螨滋生地,或在丛林草地喷洒杀虫剂消灭恙螨。
保护易感人群:做好个人防护,野外活动前穿戴好防护衣物,尽量不要裸露皮肤。
本病例患儿起病急,反复高热,感染指标升高,三系减少起病,入院查体血压低,多个淋巴结肿大,继发继发凝血功能障碍,铁蛋白大于1675.56μg/L等种种现象,不排除严重感染、噬血细胞综合征等可能。
常规培养未找到病原学依据,广谱抗生素治疗效果差,病情迅速恶化,考虑患儿病情较重,遂送检mNGS,尽快明确病原体感染。
通过mNGS结果提示恙虫病东方体阳性,使用阿奇霉素后患者体温迅速稳定,炎性指标持续下降。确定病原体后再次追问病史,得知患儿半月前有户外活动史,小腿有可疑焦痂,已脱落。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支持恙虫病感染。
恙虫病早期症状不典型,易与其他感染混淆,通过该患者的诊治过程,希望能提高非疫区医务人员对恙虫病临床特征和检测的认识,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快速、正确判断疾病严重性,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病原检测方法。
此外,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恙虫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重症患者或病情进展较快,条件允许时尽早进行NGS或PCR检测明确病原体。
参考文献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近期视频推荐
编辑:李玲 审校:陈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