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胤余,王俊玲,夏果
单位|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中心
Gilbert综合征(Gilbert syndrome,GS)又称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属于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由法国医生Gilbert首先报道,故以此命名。
男性多见,以青春期(15-20岁)发病最多见,或见于成年期,多有家族史,是一种胆红素代谢障碍疾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血中未结合的胆红素(UCB),间歇性升高为特征,为慢性的良性病变,无明显溶血[1]。
大多数患者症状不明显,少数患者伴有乏力、纳差、腹胀、肝区不适等非特异性症状,往往因为体检时发现胆红素升高而就诊,皮肤和巩膜轻中度黄染是唯一的体征。
因其就诊率不高和基层医院检测项目受限,容易漏诊或误诊。当被拟诊为各种肝病时,可能只是患有“Gilbert综合征”。
学习以下病例,可以了解GS前世今生,提高对该疾病的知晓率和诊断率。
患者 女26岁,以“便秘”到消化医学中心门诊,后辗转到血液内科门诊,以“高胆红素血症”收治入院。审核报告时发现患者不明原因胆红素升高,以UCB升高为主(见图1)。
图1 常规生化结果
查看病史,现病史:2023年6月患者于当地县人民医院体检发现,胆红素升高,“总胆红素64μmol”,无恶心、呕吐,无腹胀、腹痛,无牙龈出血、便血,无陶土样粪便等情况,未重视及诊治;
2024年4月体检再次发现,胆红素增高,总胆红素63μmol,于院外服用“丁二黄腺苷蛋氨酸”(剂量不详)退黄,效果不佳,未进步诊治。
自发病以来精神、饮食、睡眠尚可,小便正常,便秘体重增长不详。
既往史:平素健康状况良好,否认病毒性肝炎、肺结核、伤寒、疟疾病史,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病史,无精神病史、地方病史、职业病史。
否认外伤史,无手术史无输血史,否认过敏史。既往有多囊巢综合症病史。
体格检查:体温36.4°C,血压96/69mmHg,双眼巩膜、全身皮肤轻度黄染,色泽黄染;未见皮疹、出血点,未见脱屑、紫癜。毛发分布正常皮肤温、湿度未见异常,弹性未见异常,未见水肿、肝、蛛痣。
进一步查看血常规(见图2)和尿常规(见图3),患者无贫血。再排除病毒性肝炎可能,见感染免疫标志物检测(见图4)。
图2 血常规检测
图3 尿常规检测
图4 病毒性感染免疫标志物检测
患者凝血功能基本正常(见图5),除胆红素升高外,患者肝功能基本正常。肝胆超声检查未见异常。
图5 凝血检测
年轻女性,无严重基础疾病,主管医生还进行了甲状腺功能检测(见图6)和自身免疫性抗体检测(见图7),排除自免肝及内分泌代谢或免疫性疾病。
除了以上检查,该患者肺部CT有多发实性结节,胃肠镜提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oombs试验阴性。
图6 甲状腺功能检测
图7 自身免疫性抗体检测
当天查看了所有检查报告,联系主管医生,怀疑是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建议做遗传病全外显子基因检测。后主管医生反馈,该项目为医保限制,需自费,患者表示拒绝完善,要求明日出院。
该患者住院时间短,做了一系列排外检查后,最终虽没有确诊,但为患者胆红素升高原因找到可能。由于GS无需特殊治疗,改善症状,定期随访即可,临床给予出院。
该患者自青春期就自感皮肤较黄。入院体格检查仅有,双眼巩膜、全身皮肤轻度黄染。所以对黄疸进行鉴别,是诊断该病的首要任务:
①与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鉴别:该患者无肝炎或肝硬化病史,无肝区胀痛或不适,无明显消化道症状,肝脾无肿大;腹部超声显示无肝胆结石。可排除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
②与溶血性黄疸鉴别:该患者血常规正常,无贫血。Coombs试验阴性,自身免疫性抗体检测阴性,结合以上检查可排除地中海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③与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鉴别:
常见的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类型有:GS、Crigler-Najjar综合征(CNS)、Dubin-johnson综合征、Rotor综合征、家族性肝内胆汁郁滞黄疸(亦称Byler病)等。
根据以上思路,考虑是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后,GS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GS主要诊断依据为[3]:
①黄疸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直接胆红素可增高或正常;
②临床症状较轻,体格检查除轻度黄疸外,无其他异常体征,肝脾多不大;
③血常规、肝功能其他指标(ALT、AST、ALP、GGT、TBA)正常,排除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可能;
④肝脏穿刺病理检查,组织学结构基本正常或呈慢性炎症改变;
⑤基因诊断:全外显子高通量测序。
目前发现UGT1A1基因突变是诊断GS的金标准。
UGT1A1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2q37.1),有5个外显子,全长218 kb。在肝细胞微粒体的内侧,UCB经UGT1A1葡萄糖醛化为结合胆红素,若UGT1A1基因突变会导致,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的活性减弱、功能下降,UCB葡萄糖醛酸化障碍,而出现血中UCB水平升高。
UGT1A1基因突变所致的疾病,主要包括GS和CNS,而GS发病率较CNS高,且CNS为重度非结合胆红素升高[2]。所以当出现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首先考虑GS。
讨论:
GS以慢性间歇性,或波动性轻度黄疸为首发/主要表现,可因紧张、劳累、饮酒、感染、受凉、腹泻、便秘、饥饿或合并其他疾病而加重,或诱发。目前诊断方法有饥饿试验、利福平试验、肝活检、鲁米那治疗试验、基因检测等。
尽管UGT1A1基因检测是确诊GS最可靠的方法,但在许多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还未开展。此外,基于GS是良性过程,无需特殊治疗,绝大部分患者不愿意自费基因检测。
因此有研究者提出[4],当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均符合,临床可符合GS诊断,无需进行基因检测。并认为掌握与血胆红素升高相关的疾病,能排除急慢性肝损伤、肝硬化、胆系结石、肝胆肿瘤及溶血性血液疾病等,是我们诊断GS最经济、最快速的手段。GS诊断流程见下图(图8)。
图8 GS诊断流程[4]
GS黄疸症状通常伴随终身,虽无需特殊治疗,但应避免导致黄疸加重的诱因。
若黄疸持续升高,可口服苯巴比妥治疗,因苯巴比妥是UGT诱导剂,所以对于无基因检测条件,又不接受肝活检患者,可予苯巴比妥诊断性退黄治疗,协助诊断。
有趣的是,我们知道胆红素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和抗诱变活性,所以有人认为轻度高胆红素血症具有潜在的保健作用。
患有GS的人群因为长期胆红素升高,可能会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一些疾病的患病率和发生率。那患GS不仅不影响寿命,甚至还能延长寿命,但此观点需要进一步证实。
GS的遗传学分子基础是UGT1A1基因多态性。而UGT1A1基因突变,导致UGT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引起UCB水平升高,出现的非特异临床表现。所以最准确的检测手段是全外显子高通量测序,但由于医院条件限制,临床也可根据实验室检测和病理检查诊断。
GS疾病重点是诊断和预防,确诊后日常生活中需预防诱因,避免黄疸加重。通过此病例学习,作为医务工作者需明白,找到胆红素升高的病因,正确评估其严重程度及预后,不耽误治疗也不能盲目治疗。
总的来说,提高GS的诊断率可减少不必要的药物治疗,为患者减轻经济上的负担;提高GS的知晓率可减少不必要的困惑,为患者减轻精神上的负担。
参考文献
[1]King D,Armstrong MJ. Overview of Gilbert's syndrome[J]. DrugTher Bull,2019,57(2):27-31.
[2]MARUO Y,NAKAHARA S,YANAGI T,et al.Genotype ofUGT1A1 and phenotype correlation between Crigler-Najjarsyndrome type II and Gilbert syndrome[J].JGastroenterolHepatol,2016,31(2):403-408.
[3]冯家立,章莉莎.259例Gilbert综合征UGT1A1基因检测分析[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2,32(12):1127-1129.
[4]桑伟,柯比努尔·吐尔逊,马倩,等.Gilbert综合征临床病理诊断及特征分析[J].新疆医学,2024,54(03):259-262.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近期视频推荐
编辑:李玲 审校:陈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