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高白背后的真凶

文摘   2025-01-16 12:03   重庆  

作者 | 赵朔,侯雪宁,柴越

单位 |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检验中心





前言


白细胞是人体血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人体避免发生感染和疾病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白细胞计数(WBC)是血液常规检查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了白细胞在血液中的数量。


正常情况下,白细胞计数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当这个数值异常升高时,我们称之为白细胞增多症或高白现象。


近期我们遇到一例老年女性因头晕就诊,血常规结果提示高白现象。白细胞增多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其中病理性原因包括急性感染、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以及某些药物反应。


那么,这位患者是什么情况呢,让我们一起一探究竟。



案例经过


患者女,76岁,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未进行诊治,一个月前头晕症状加重。


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显示:WBC:145.62×109/L,NE%:2.90%,LY%:58.3%,MO%:38.3%,HGB:39g/L,RBC:1.07×1012/L,PLT:52×109/L,


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复测血常规并进行血涂片分析,血常规结果显示:WBC:121.5×109/L,NE%:2.1%,LY%:95.3%,MO%:1.3%,HGB:35g/L,PLT:52×109/L(见图1)。


图1  复测血常规结果


血涂片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8%,淋巴细胞:10%,单核细胞:1%,幼稚细胞:81%(提示:原幼细胞多见)(见图2)。涂片染色后显微镜下显示:原始细胞多见(见图3)。


图2  血涂片分析结果


图3  血涂片镜下原始细胞(瑞氏-吉姆萨染色,1000×)


综合以上结果,我院门诊医生初步考虑该患者为血液系统疾病,随后跟家属沟通情况并建议住院进一步检查。


后续追踪:


患者入院后完善凝血、铁代谢、生化、免疫球蛋白、补体、血清淀粉样蛋白A、女性肿瘤五项、贫血两项、铁蛋白、甲功三项、降钙素原、肺部CT等检查。


实验室异常结果回报:凝血:D-二聚体9.80mg/L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23.47mg/L ↑,凝血酶原时间13.0秒↑。


降钙素原:0.27ng/mL ↑;血清淀粉样蛋白A:97.7mgL↑;维生素B12>1500.0pg/mL↑,铁蛋白652.6ng/mL↑;铁代谢:不饱和铁结合力3.0umol/L ↓,血清铁37.3umol/L ↑,总铁结合力40.3umol/L ↓;


免疫球蛋白测定:免疫球蛋白M 0.31g/L ↓,补体测定:补体C1q 92mg/L ↓,补体C3 0.86g/L ↓;生化:钾4.42mmol/L,钠132.7mmol/L ↓,肌酐82.3umol/L ↑,白蛋白36.4g/L ↓,尿酸523.8umol/L ↑,血糖6.40mmol/L ↑,β2微球蛋白5.85mg/L ↑,肾小球滤过率62.70ml/min/1.73m2↓。肺部CT考虑双肺上叶多发炎症。


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以上检查结果,临床考虑患者为肺部感染及双下肢多发血栓形成,并高度怀疑为白血病,暂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治疗;


考虑患者尿酸和白细胞计数高,应用羟基脲降细胞治疗中,给子碳酸氢钠碱化尿液治疗;患者重度贫血同时给予洗涤红细胞治疗。


与此同时,给患者加做CTL和NK细胞杀伤能力检测,见图4。


图4  患者CTL和NK细胞杀伤能力检测结果


补充血液淋巴细胞亚群、Treg检测,见图5。


图5  患者血液淋巴细胞亚群,Treg检测结果


骨髓穿刺送检骨髓细胞学分析及流式细胞学免疫表型分析,见图6、图7。


  


 

图6  患者骨髓细胞学分析结果及骨髓涂片镜下原始、幼稚淋巴细胞



图7  患者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分型检查结果


同时,完善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及融合基因检测,见图8、图9。


图8  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查结果


图9  患者BCR-ABL(P210)融合基因定量检测结果


综合上述结果,该患者最终被诊断为Ph阳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Ph+Common B-ALL),并给予患者达沙替尼联合维奈克拉治疗同时给予CD19双抗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药物治疗,目前患者血细胞计数有所恢复,病情好转出院,院外药物维持治疗,定期复查。



案例分析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以原始、幼稚淋巴细胞异常增殖并抑制正常造血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起源于B系或T系淋巴祖细胞,占成人急性白血病的20%~30%。


本病例患者以无明显诱因头晕就诊当地医院,查血常规显示白细胞数明显增多,其中单核细胞分类比例明显增高,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均减少;


于是患者来到我院复测了血常规,结果同样显示高白现象,以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增高为主要表现。


根据复检规则我们及时做了血涂片检查,发现明显增多的原始、幼稚细胞,该细胞大小均一,核染色质细致,部分可见核仁1-2个,胞浆量少,染蓝色,可见瘤状突起,比例高达81.0%。


我们及时与临床沟通考虑该患者为急性白血病,并建议送检骨髓细胞学分析,果不其然,血象和骨髓象均显示原始、幼稚淋巴细胞多见,考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请结合流式细胞学等检查。


流式细胞学免疫分型结果也验证了形态学的诊断意见,显示可见一群异常B淋巴母细胞,表达CD34, HLA-DR, CD33, CD123, CD10, CD19, TDT, cCD79a,少部分表达CD20,符合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染色体核型分析的11组细胞中有10组为t(9;22)(q34.1:q11.2),为克隆性异常t(9;22)。t(9;22)常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B-ALL,建议进行BCR::ABL1的FISH检测,请结合BCR::ABL1的融合基因及形态、流式等检查结果。


9号染色体和22号染色体之间的重排构成费城染色体(Ph),Ph阳性ALL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在50岁以上的ALL患者中占50%以上,本病例患者为老年女性,高达76岁。


Ph会导致BCR::ABL1融合基因形成,该基因编码可维持白血病的活化酪氨酸激酶信号蛋白。本病例BCR::ABL1融合基因定量检测结果显示BCR::ABL210/ABL比值明显增高,为55.8474%。


综上所述,根据细胞形态学(Morphology)、免疫学(Immunology)、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和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即MICM诊断分型的方案,该患者最终被确诊为Ph阳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总结


由此可见,高白现象背后的真相值得我们重视和关注,其中外周血涂片的形态学观察更是揭开这个谜底最初的钥匙,我们可以遵循这一线索,搜寻更多的疾病证据,最终实现此病例的精准诊断,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作为一名检验人员,更应该提升对血细胞形态学的认知能力,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更好地为临床和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王迎.《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4年版)》解读[J].临床血液学杂志,2024,37(07):453-456.

[2]沈悌,赵永强主编. 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 第4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4

[3]李顺义,卢兴国,李伟皓主编. 实用血液学图谱. 第2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3

[4]Foà R and Chiaretti S. Philadelphia chromosome-positiv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Engl J Med 2022;386:2399-2411.




END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近期视频推荐



编辑:李玲     审校:陈雪礼




数智检验医学
检验医学新媒体现有75W+(公众号60W+,视频号15W+)用户,是全国“健康新媒体十强”单位,是检验医学领域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官方学术媒体平台。检验医学新媒体致力于检验医学人才交流与培养,促进检验与临床融合发展,从而助力检验医学学科的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