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摘花生,把心带回当下

2024-08-05 17:09   福建  

正值盛夏,雨水充盈,万物蓬勃生长,甘露别院的静心农场迎来了花生的丰收。


连根带枝的花生被运送到斋堂旁,堆成了数座小山。用餐完毕后,大家搬来小凳,围坐成圈,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开始一起正念摘花生。


用心实践生活禅








正念摘花生的步骤简单:左手轻轻拾起枝条,右手柔和地一拧,一颗颗花生便顺次落入篮筐,剩下的枝条顺手放在脚边。安安静静地摘花生,体验收获的快乐,大自然如母亲给了我们所需的一切。


有人首次见到生花生,惊奇于它的果实潜藏在根茎之下,一颗颗看似独立,其实心手相连。古籍《常熟县志》中记载:“三月栽,引蔓不甚长,俗云花落在地,而生子土中,故名。”花谢时丝垂入地以结实,因而称之为“落花生”。


记得在五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篇文章就是《落花生》,其中一段是父亲教导子女的:“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这句话提醒我们,要做一个踏踏实实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是自私自利对他人无益的人。

摘花生的义工来自不同的地方,带来了不同的故事。有的是带父母加入,一家人一起来劳动,体验这份来自大地的恩赐。大家在劳动中学会放松,打开心门,感受生命。当心安静下来,在内心形成相应的正念力量时,可以看到心的本来面目。


每隔十分钟,斋堂的师兄会敲响正念铃,用温和的语言提醒大家安住当下,保持正念。摘花生作为一次正念的修习,充满了禅意。我们不仅仅是在种植和收获作物,更是在培养内心的觉知与平等心。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参与者都在用心实践生活禅,将日常的劳动转化为身心的修行。

看着装满成果的篮筐,大家又自动分工。一部分人继续收尾,一部分人再翻翻根茎叶,检查有没有漏网之鱼。因为我们知道,通过我们的双手,不只是收取了丰盛的果实,更是一次圆满的正念禅修,培植一颗正念的种子。


摘下花生后的根茎枝叶,最终将被运回田间,化作滋养大地的肥料,从自然中来,回到自然中去。堆成小山的花生根茎叶,转眼就分散到各处了。


真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成住坏空示现在我们生活的每个当下,放下、放松、放空,这也帮助我们培养一颗随遇而安的心。


在劳作的当下体悟本心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是唐代高僧百丈怀海禅师提出的农禅并重的生活方式。以前禅寺的生活很简单,就是禅修、干活、吃饭。寺院需要集体劳动时,敲一下钟,大家就去出坡(做事)。百丈禅师自己不惜九十多岁的高龄,每日和僧众们务农养道,日常琐事坚持亲力亲为。穿衣吃饭、日常劳动,心境相融都是佛法。

也有人误解了禅的意义,以为参禅就是摒弃世俗,舍弃工作,认为只需打坐即可,这种理解未免偏颇。将正念禅修的理念融入日常工作生活中,在劳作的当下体悟内心的清明宁静,与万物和谐共处。


禅的智慧告诉我们,生活中的一切行为都可以是禅修的体现。当我们在摘花生时,不仅是在完成一项劳动,更是在开启心的觉知。专注每一个动作,感受到每株植物向阳而生完成使命,感受拧下每颗花生时微妙的变化。

每一个动作都是平和的,每一次呼吸都是自觉的,我们专注于当下,心手相通,与简单的自己在一起,与大自然无声连接。当心境单一如镜,放下原有的观念,放下各自的设定,也能在蝉音缭绕的夏季,找到生命内在的安宁。


日日是好日。每一天都是修行的好日子,每一刻都是实践慈心的机会。慈心如冬日暖阳,我们对花生的轻柔采摘,就如同对待生活中的每个瞬间,以温柔和尊重的心去触摸每刻的生活场景,以理解和接纳的心去成就身边的点滴,珍惜所有的不期而遇。


正念禅修普及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也是禅宗农禅并重的生活方式。反观自心,专注每一个简单的动作,在专注过程中会发现,身体并不是恒常的实体,动作更不是恒常的实体,在刹那刹那间生灭变化,是缘起而非自性的存在。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每一棵草都可能蕴含着宇宙的奥秘和佛法的真理。


正念当下,生活就像那落花生一样,虽不起眼,却蕴含深厚的意义;正念当下,生命如同这落花生一般,虽不张扬,却能结出累累硕果;正念当下,在每个看似平凡的瞬间,都蕴藏着永恒的宁静。


觉知当下的每一件事,它不仅是我们连接世界的桥梁,也是我们体悟生命真相的宝贵时机。


撰稿:道舒

排版:智筠

摄影:静法、心焘

责编:善芥

审稿:善祉、慧凌




泰宁静心禅院
山水逢甘露,静心遇桃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