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下午,正念大道上走来一支小分队。虽然是第一次来到甘露别院沉浸式体验禅意生活,但他们已迅速进入状态:训练专注,努力心无旁骛地走路;训练觉察,努力对抬腿、迈腿的每一个动作都清清楚楚;体会每个动作的当下,刹那刹那地产生、消失,产生、消失……他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这支小分队的成员是来自国内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心理学专业的老师和同学,他们此行既为体验禅意生活,更为拜访济群法师:当今时代,如何将传统文化的智慧运用在心理学中?心理学家们此身何为、此心何安?
若能深思一步,答案当在佛门。
与心理学相遇是佛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济群法师悲心之所及。“在西方心理学出现之前,安顿人心的活儿一直是佛法在干,所以我与各位算是‘自来熟’。”静心图书馆普贤厅内,法师幽默地开场,主宾双方都笑了起来。
虽然这是甘露别院落成后第一支来参访的心理学团队,但十多年来,济群法师早已与心理学界做过多次交流,留下许多珍贵的资料。
此次,法师紧扣认知问题和心理问题讲起:“认知是决定我们有什么样心理的关键因素,一切心理问题都和我们对世界的错误认识有关。”
人的认知受到理性、感官、情绪等因素的影响,西方人尤其推崇理性,在理性的基础上建立了西方哲学。但理性受个人经验、感觉以及文化的影响,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不客观。偏偏人们总是相信自己的理性、经验和判断,执著于自己的认识,于是各种心理活动随即产生。
说到对心的认识和分析,相对只有一两百年历史的西方心理学,佛法智慧已走过二千五百多年,立足真心、妄心两个层面认识心。真心系统的禅宗、如来藏等宗派及其经典提出,每个人生命的内在都有佛性,都有自我拯救的能力,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能自我疗愈;而妄心系统犹以唯识宗讲得最全面、清楚,唯识理论将人的心理分为常规心理、与轮回相应的烦恼的心理、与觉醒解脱相应的善的心理。
但这样博大精深的“心性之学”却少有人知,于是众生心灯不亮。
就像三天三夜都待在没有任何光线的黑暗房间里一样,人们什么都看不见,既不清楚“生从何来,死往何去”,更不知“我是谁”,不识世界真相。于是,胡思乱想,产生各种焦虑、担心、幻想,甚至引发各种心理疾病。
法师说,对生命终极问题的“不明”,是导致人们在现实人生中产生认知上的偏差、心理上出现各种问题的根本。
比如,不知“我是谁”,难免对自我有很多期待,对外在世界有很多依赖,如财富、地位、家庭、感情……对它们产生永恒的幻想,一旦发生任何变化,就会产生焦虑、无意义感等。
比如,不识世界真相,就会在错误认知的影响下,产生各种心理,甚至情绪和烦恼,而这些又叠加成为人们认知模式的一部分。然后,人们再带着这样的认知模式进一步看世界,过程中又形成很多心理问题。接下来,这些心理问题再叠加起来,影响认知模式。然后再用这样的认知模式去看世界,再产生新的心理问题……
言未尽,法师一声轻叹。顺着他身后右方大大的落地窗向外望去,普贤行愿塔上,五色经幡沉默轻摇。
“虽然众生因无明产生种种困惑和烦恼,但每个人内心都有一盏智慧明灯,一旦这盏灯被点亮,生命就会从无明到明,走向觉醒和解脱。”济群法师一语打破人心沉闷。
2500年前,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随后以苦、集、灭、道四谛法门为纲领说法49年。四谛包含两重因果:轮回的因果和解脱的因果,因此,佛法经论中既有对心理现象的分析,又有如何治疗心理疾病的具体方法。
这种心理治疗与西方心理学是不一样的。“虽然都是解决心理问题,但佛教讲明心见性,开发觉悟潜质,从根本上铲除贪嗔痴的病灶;心理学则通过科学手段,了解心理现象及规律,并解决异常的心理问题,而人类正常的贪嗔痴则不在其解决范围。”许多年前,济群法师就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心理学界,并在微博上写下这样一段话,鼓励人们修学佛法,挖除病灶。这段话曾被译作英文,成为东方智慧“出海”探索“东学西渐”路径的一线光。
但以佛法医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切忌急功近利。多年来,济群法师花费了无数心血为大众修学佛法指路。
法师说,佛法修行既要正确使用理性,又要超越理性。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由接受某种文化,经过思维后形成观念,观念指导行为的产生,行为被多次重复产生惯性,形成习惯,习惯累积成性格,性格积淀为人格,这就是人格形成的基本逻辑。”法师向在场各位心理学专家和师生透露了由文化、思维、观念、行为、习惯、性格,最后固化为人格等七个步骤组成的这套“人格密码”,强调理性思维在佛法修学中的重要性。
但仅靠理性还无法抵达真理,必须进一步通过禅修超越理性。
要以正念禅修开启觉知,通过觉知的心建立反观自照的能力。随着觉知力的增强,念头自然平息,体会到一个空旷、清明的心。这个心“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开启这个心,方能认识宇宙的本质、认识生命的“本来面目”。
“心理学领域对正念的使用还是偏于技术层面。如果缺乏知见上的指导,正念禅修很难深入,只能解决一点点心理问题。”济群法师说,“心理学者要学习佛法,真正超越二元对立,才能回到觉性。如此,个人方能获得大利益,也能真正解决大众的心理问题。”
普贤厅内,济群法师推心置腹,语重心长。主宾双方各自安坐案前,案上茶杯有法师手书“回归本心”四个字。
撰稿 :智麒
图片 :觉忱
排版/责编 :善芥
审稿:善祉、慧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