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十月二十
让我们一起恭迎文殊菩萨出家日
文殊菩萨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因德才超群,位众菩萨之首。文殊菩萨的名字意译为“妙吉祥”,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左右胁侍,称“华严三圣”。他还是七佛之师,众佛就是在文殊菩萨的指导下得以成佛。
文殊菩萨以智慧著称,代表大般若无上光明智慧,常常念诵文殊心咒,可以增长福德、智慧,还可增强记忆力,辩才无碍。自古以来,很多学子在考试前都会先去礼拜文殊菩萨。祈求文殊菩萨,助自己开发智慧学业增上,逢考必过。
化身无数度众生
在佛经中,文殊菩萨形象多变,化身无数。既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菩萨,也是“七佛之师”“菩萨之母”,还是多个世界的佛,这是怎么回事?他到底是何来头?
在佛法世界中,释加牟尼佛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佛,护佑着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但实际上,这样的世界有恒河沙那么多,我们娑婆世界只是其中之一。
在进入我们这个世界之前,文殊菩萨其实早已成佛。据经文记载,文殊菩萨最开始是在一个名为空气世界的地方,在那里修成正果,成为大身如来,地位相当于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
后来不知道过了多少年,大身如来的化身来到了欢喜世界,在那里,他凭借自身的佛性,通过精行修行又成为欢喜世界的佛,法号欢喜萨摩尼宝基如来。
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前往了很多世界,带领这些世界的众生悟入佛之知见,进入安乐祥和的极乐状态,这就是佛普度众生的奥义。在《首楞严三昧经》中的“龙种上尊王如来”,在《八十八佛洪名宝忏》中的“普明佛”,都是指文殊菩萨。
如今,大身如来投身到我们这个娑婆世界,虽然娑婆世界已有释加牟尼佛,但想要度化众生还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作为很有智慧和经验的大身如来,他的到来可以事半功倍。来到娑婆世界后,大身如来很清楚自己的身份和定位,所以他是以菩萨身份来度化众生,也就是我们口中的文殊菩萨。
在《宝积经》中说,文殊菩萨今为辅助释尊教化众生,示现出生于印度舍卫国,多罗聚落一婆罗门家,父名梵德,从母右胁生,身紫金色,出生即能言,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与佛同等。
这让人想起释迦牟尼佛出生后也是脚踏七步,指天而言“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文殊菩萨出生后,并没有说类似的话,这是因为他清楚自己在这个世界的身份。
文殊菩萨还是“七佛之师”,是指在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前,还有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拘留孙佛、拘那含佛、迦叶佛六尊佛先后出世,释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七佛之中的最后一位。而对于这七佛,文殊菩萨都曾做过他们的老师,对他们最后成佛有着不小的帮助,故称“七佛之师”。
佛经中记载过文殊菩萨作为释迦牟尼佛师祖的经历,传说是文殊菩萨感受到了释迦牟尼佛身上的佛心,为了给年轻的王子做启示,特意使得他在一瞬间看到生老病死,这位王子领悟到其中的真谛,专心修炼佛法,这才成就了后来的释迦牟尼佛。
而“菩萨之母”的称号,更体现了文殊菩萨的智慧不可思议。称他为诸佛之母,是因为一切诸佛都从般若大智慧生,非般若智慧不能成就佛道。尽管般若无相,了不可得,但文殊菩萨是般若智慧的代表,所以称赞推崇他,也就是称赞推崇般若智慧。
文殊智破烦恼
文殊菩萨在娑婆世界协助佛陀弘法利生,教导众生修习般若波罗蜜,照见空性,证得无上正等菩提。佛陀说法四十九年中,三百余次的大乘法会,文殊菩萨几乎都参与其中。他常以问答者的身份请佛陀讲法,或代佛陀讲法,或引导其他菩萨求法。
在《维摩诘经》中,当诸大罗汉、诸大菩萨不敢向维摩问疾时,文殊菩萨当仁不让,率领众人前去,并和维摩居士畅论“不二法门”之理。这是文殊菩萨智慧威德发挥至极的表现。
在《妙法莲华经》中,当佛陀在灵山会上放白毫光,文殊深知佛意,即请佛陀宣扬法音,倡导圆乘佛性,奠定佛教大乘思想的基础。而文殊菩萨的睿智,也让与会的菩萨、罗汉等,心悦诚服地尊他为大善知识。
《华严经》善财童子也是受到文殊菩萨的鼓励,因而发起南诣各国,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开旅游参学的先河。又在《楞严经》中,阿难尊者为摩登伽女的巫术所迷惑时,文殊菩萨持剑前往里巷民舍,将阿难救出。这种护持后进,以正导迷的示现,成为佛门的佳话。
文殊菩萨的形象通常是乘骑狮子,手持一柄宝剑。宝剑表示文殊菩萨的智慧剑,能斩断一切烦恼、无明、执著、偏见等障碍。
《佛说如幻三昧经》中有一个故事记载了文殊菩萨的利剑。当五百善根成熟的菩萨成就了四禅,开发了五神通之时,回忆起自己宿世的事,想起自己曾经逆害父母、杀罗汉、乱圣众、坏佛寺种种罪业,深生忧悔,常不离心,不能证入涅槃。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突然从座位中起身,偏袒右肩,大家都以为他要去礼佛请法,哪晓得他竟然手持宝剑,直逼如来而去。眼看文殊菩萨就要犯下逆罪,佛陀安详地告慰文殊菩萨:“汝住汝住。不应造逆罪,应以善害我。所以者何?皆从心发,因心生害。心已起顷,便成为杀。”
大众心想:“怎么文殊菩萨要拿着金刚宝剑伤害佛陀呢?”
当下佛陀为大众开示:没有真实存在的罪性,因此也就没有造罪之人。既然没有造罪之人,那么谁是罪犯?谁又是受害者?既然世间一切诸法皆如化如幻,个人与他人之生命体也是这样。既然没有真实存在的我,也没有真实存在的有情,既然一切皆空,那么试问你文殊是谁?而你执剑想杀害的人又是谁?既然诸法皆如幻如化,我、人之自性都不可得,因此也就没有所谓的杀人和杀人的罪业了。
在场的菩萨受到启发,反观内心,想到一切法都如幻如化。所谓的父母、佛法,杀业与苦报,都没有一个实在的作者与承受者,因为自己贪著自身才堕入了颠倒妄想。又何必执著于一个恒常不变的“我相”呢?五百菩萨心下亘然,证入了无生法忍。
所谓“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空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文殊菩萨以这一出“仗剑杀佛”的情景剧,和佛陀一起启发大众“当以善害”,也就是照知宿罪皆如幻化,一切法空无实性,念念观空,所有的忧悲苦恼就自然烟消云散。
文殊菩萨是每一个人的内在
文殊菩萨是智慧的象征,文殊智可以帮助人们超越世俗的束缚和迷惑,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真相;可以帮助人们摆脱各种错误的想法和观念,并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使命。
但世人却因无明、没有智慧,而起种种颠倒妄想,那我们如何才能获得这样殊胜的智慧呢?
1.祈祷文殊菩萨
一切众生,若能恭敬、供养、赞叹、礼拜文殊菩萨,有种种不可思议功德。
据经文记载,文殊菩萨曾发下诸多大愿,其中便有:愿让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的众生都能看到他,听闻他,从而劝发、教化一切众生发菩提心、开智增慧、成菩提道。
2.一心持诵文殊心咒(嗡ōng 阿a 若ra 巴ba 扎zha 呐na 帝di)
《金刚顶瑜伽文殊师利菩萨经》曰:持诵“文殊智慧咒”,罪障消灭,获无尽辩才,所求世间、出世间事悉得成就,离诸苦恼,五无间等一切罪障永尽无余,证悟一切诸三昧门,获大闻持,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等等。
3.供智慧之灯
《华严经》云:“慧灯可以破诸暗。”灯系智慧光明的象征,在佛前点燃一盏智慧之灯,寓意着“以灯破暗,以智除惑”。这不仅是对佛菩萨的虔诚供养,更能借助文殊菩萨的殊胜加持为供灯者点燃自性的智慧心灯。
但以上这些方法都是在外求,我们希望通过佛菩萨的加持获得智慧,这种外在加持真的有用吗?其实既可以说有用,也可以说没用。它能产生作用的核心是在于自己要有“信”力,我们要相信文殊菩萨的智慧就在我们心中。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文殊菩萨,它代表的是每个众生的佛性。释尊在菩提树下证悟后的第一句话就是:“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
文殊菩萨的智慧,可以理解为每个人内心深处那份纯净、无碍、圆满的智慧。这种智慧不是外在赋予的,而是每个人本来就具有的,等待着被唤醒和激发。通过修行佛法,我们可以逐渐消除内心的迷惑和业障,让这份内在的智慧得以显现和发挥。
虽然文殊菩萨的智慧是每个人内在本具的,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轻易地获得它。修行佛法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坚定的决心,只有不断地精进和悟道,才能真正地开启和运用这份内在的智慧。
人人都觉得文殊菩萨智慧无边,所以都找他,仿佛找到文殊菩萨,就能够解决一切烦恼,无所担心。其实,外求终不究竟,只要我们心有文殊,知文殊菩萨教诲且依教奉行,任红尘万丈,任世态炎凉,我心自暖,无惧无畏。
撰稿:曹同学
排版:如嬉
责编:善芥
审稿:善祉、慧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