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0-22日,玄奘心路静修营走进福建·泰宁静心禅院。来自五湖四海的近百位戈友齐聚,共赴玄奘心路,踏上一段走向内心、追问生命真谛的旅程。
走过了玄奘之路,为什么还要走玄奘心路?面对时代的不确定性,如何拥抱变化?相较于外部世界的浮躁,如何做到放下,去攀登心灵的高峰?面对戈友们事业与生活上的种种困惑,济群法师作了慈悲开示,并专门为戈友们开示了《金刚经》不二的智慧。
曾经有人说,如果没有佛教的思想,中国人会活得很累。为什么会活得很累呢?因为我们对这个现实拥有的一切,看得太实在了,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很执著。当我们对事业、名利、地位、财富,看得很实在、很执著时,即便在你得意的时候,你也很累。那如果失意了,更是会受到沉重打击。
而《金刚经》就是告诉你,这个世界它并不是那么实在,《金刚经》里边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偈颂,就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切有为法,有为法就是通过造作的一切现象,凡是能做出来的或者通过现象变化产生的所有东西,它都是有为。这个东西像梦幻泡影,不是那么实在的,是无常变化的。当你有了这样的一种梦幻泡影的见地,那么你对很多东西就会看淡。
佛法提供的就是一种缘起论。缘起论认为世界的一切万物都是缘生缘灭、缘聚缘散,就是各种因缘条件具备了就会产生,然后条件消失了,它就会逐渐地败坏。
当你即使拥有很多东西的时候,你也还能知道这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当你失去了,它还是梦幻泡影,对你影响不会有那么大了。但同时你也不是不努力,所以佛教讲的因上努力、果上随缘,在这个因上会积极努力,但是在这个结果上你就不会太执著。
我们安排《金刚经》的讲座,其实也是要帮助大家认识到《金刚经》的重要性,你们在戈壁滩上跑累了,搭一个什么帐篷,也可以读读《金刚经》。
我们内心般若智慧的开发,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像禅宗,就是直接去认识本心,直接去体会本心。还有一种就是教理系统里边,它主要是要通过你对现象世界的认识,对现象世界的解构。
我们对现象的世界,会有自己的认知和设定,然后我们会很执著自己的认识。这种执著就会产生对自我的执著和对这个现象世界的执著,即我执和法执。然后这种执著就会产生烦恼,产生贪嗔痴。
《金刚经》有一个公式也很重要,就是“所谓即非是名,所谓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所谓微尘,即非微尘,是名微尘”。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执著,一个是基于对概念的执著。我们认为有这个世界,我们就会执著这个世界。其实所有的概念只是一个标签,是一个假名安立,但我们就会很执著这个概念。
同时,我们也会执著这个现象,所以“所谓桌子,即非桌子,是名桌子”。这个桌子它是一个缘起的桌子,我们要学会用缘起论来看每一个东西,所有的东西都是条件关系的这个假象。即非桌子,其实桌子本质是空的,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桌子,它只是一大堆条件关系的假象。是名桌子,就是告诉我们这个桌子只是一个假象。
所以佛法给予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就是一个“假”字,这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假“就是既不是实在的有,也不是没有;任何东西都不是实在的有,也不是没有,所以我们要把这样的一个公式,把它用到生活中去观察。
我们人都是活在这个二元的世界里,执著二元世界。所以,《金刚经》里讲“无住生心”,你又怎么能够做到无住生心?
这个住就是执著。比如我们在这个世间,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会构成各种各样的执著。对身份的执著、对利益的执著、对机会的执著、对人际关系的执著、对情感的执著,那这种执著就会让我们卡在这各种状态里。
所以一个人会有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主要是取决于我们的需求模式和认知模式。每个人我们不是活在这个现实世界,我们是活在自己的需求模式里,我们是活在自己的认知模式里。如果你的认知模式维度很低,那你就活得很辛苦。
佛法就要给我们一个超越普通认知的维度,这就要有智慧。如果没有智慧的话,我们会执著于自己的各种这种爱恨情仇,这种是非得失、荣辱,我们就会被卡在这里面,卡在这里面,我们就会活得很辛苦。所以我们要做到无住生心,就是要不执著,但不执著其实是很难的。
这个不执著的修行,我觉得它有两个方面能做得到:一个方面,就是我们经常读读《金刚经》,学习佛法,我们也经历了一些世事,真正地能够认识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真的是一切神马都是浮云,没有那么真实的。
我们曾经看到了很多历代王侯将相,很多这些事业,很多这些世间的权利、名利得失,就是没有那么实在。所以你有很多经历之后,对这些东西你就不会看的那么重。当你看得清的时候,你的执著自然就少了。当你的执著少的时候,这些东西对你的影响就小了。
另一方面,就是要通过禅修,你真正能够超越现象。比如说,每天干扰我们的是什么?其实就是两个东西,就是我们内心的念头和心灵天空的影像。有的时候一个念头可能就会影响你一生的,就是这种爱恨情仇纠缠着你,一个人可能就活在里面几十年。有的人可能几十年就是在纠结一种爱,走不出来的,所以念头的力量很大。
但是如果你通过禅修的话,你就能跳出来,活在这种觉知,活在觉性的天空里,就是你不再活在云层里,而是活在蓝天里。你通过禅修是可以跳出来的。当你活在蓝天里,活在这种觉知观照中时,你自然就不执著了。因为这个心就是不执著的心。如果你活在贪嗔痴里,贪就是执著的心。所以执著不执著跟你的认知是有关系的。
你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认知?是一个觉性的认知,还是一个无明的认知,贪嗔痴的认知。你的认知决定了你的世界,你的认知决定了你的高度,你的认知决定了你的生活,认知是很重要的。
所以真正要做到这个无住生心,其实是要有智慧,有智慧才能不断地去超越自己,否则我们很难跳出这个二元对立的世界。我们多数人都是活在二元对立的世界里,所以就会很辛苦,尤其面对今天这个快速变化、快速发展的世界,如果我们缺少一种出世超然的心态,我们想要活得自在其实很难的。
佛法一方面讲空,另一方面它还要我们去发菩提心。比如《金刚经》一开头就是“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什么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要追求最高的觉悟,那我们就要去学习做菩萨。
我们中国佛教其实是大乘佛教。什么叫大乘?就是航空母舰,比航空母舰还大,是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就是要去救度一切众生,没有一个众生不慈悲,它要具有这样的一种开阔的胸怀。
那么在菩萨修行的过程中,就有六度法门,即要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布施,你要广结善缘。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我们要学会有更多的流量,其实就是需要广结善缘。所以互联网讲免费原则,你广结善缘就能有更多的流量。
第二项内容就是持戒。我们过去讲到持戒,可能偏向于止恶,什么不能做。但大乘佛教的戒律包含着三个方向,第一个是止恶;第二个是行善;第三个是饶益有情,就是利益社会,你要做利他的事情。所以你坏事不能做,好事你不做也是犯戒的。
忍辱,就是你在做事业的过程中,你要有吃苦耐劳,要有忍耐的精神。面对各种不公平的待遇,面对商海中的各种痛苦你都能承受。你们能够干出一番事业来,包括你们能够在这个戈壁上,其实是有一份忍辱,一份承担的精神。否则的话,走着走着就不想走了,所以就会有理想、行动、坚持。
然后精进,在佛法里有个概念叫做披甲精进,就像勇士在这个战场上,面对千军万马,能够勇往直前地往前冲。《西游记》里讲玄奘唐僧取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其实修行它不只是要战胜外在世界,更重要是要战胜自己。佛教讲降魔也不只是说去降服外在的南北极、珠峰、戈壁,更主要的是要登心灵高峰,要去超越内心的各种缺陷、障碍。
我们登外在的高峰,只是痛快一时,这个只是短时间,是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的荣誉或者一定的满足。但如果我们能够突破生命的缺陷和极限,我觉得这才是对我们生命具有永恒的意义。
你们是戈友,也是商人。这个商人最主要是什么有价值,什么没有价值,我觉得精神追求的价值,是远远超过物质追求的价值。《金刚经》从头到尾一共有七次功德较量。这个功德较量它主要说明的是,你用多少金钱,包括用这个恒河沙数的金银财宝去布施,还不如有人读诵、受持、为人解说《金刚经》的功德。
这就说明这种精神的财富,智慧、慈悲,这种美好的生命品质,它是无价的。没有美好的生命品质,你即使拥有整个银河系的财富又怎么样?该死的还是死的,该烦恼还是烦恼,还会担心别人抢走,其实活得很辛苦的。
我们中国文化的追求就是一种美好的精神,从成贤成圣到如何去造福社会。玄奘之路我们已经走了这么多年了,我们应该要有一个提升,我们应该进一步走向玄奘心路,然后我们去传承东方的智慧,让更多人能够走向玄奘心路。
世界发展到今天,人类对外在的世界,对物质的追求,其实问题已经越来越多了。所以未来东方智慧的传播,以及我们如何去传承东方的智慧,去实现生命的价值,造福更多人类,我觉得这个对大家来说,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在三天两夜的静修中,戈友们还体验了无我茶会,带着专注与觉知喝茶,以茶入禅、回归本心。体验了正念行禅,专注于一呼一吸,静心体悟。参加了“践行玄奘精神”读书会,深入学习智慧文化,感受了智慧的洗礼。
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戈友们完全放下工作、放下手机,回归到一种自然、朴素、禅意的静心慢生活,感受到久违的安宁和平静。回到红尘中,希望每一位戈友也能开启静心、自在生活,能将“无我、利他、觉醒”的玄奘精神融入日常,让更多人能够走向玄奘心路。
撰稿:曹同学
图片:慧吉、观轩
排版/责编:善芥
审稿:善祉、慧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