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22:富兰克林效应

教育   2024-09-24 22:32   浙江  


01

作为老师,不知道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有意思的事情。

你抱着一大叠作业本,走进教室,放在讲台桌上,问哪些同学可以帮助老师把作业发一下。

结果肯定有几个孩子跑上来。

此时你仔细回想一下,这些孩子会是谁?

大概率上,会是你之前叫过发作业本的那几个孩子。

也就是说,之前帮助过老师的孩子,在第二次会更有意愿帮助老师。

这里就蕴含着一个心理学效应:富兰克林效应。

所谓富兰克林效应,指的是:

人们更容易对那些他们曾经给予过帮助的人,产生好感。并且帮过你的人,在下一次,也更加容易会帮助你。


02

这个心理学效应的得名,是源自于美国杰出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生活经验。

在富兰克林年轻的时候,遇到一位与他争锋相对的政敌。这位政敌甚至在公开场合发表对他的反对意见。

富兰克林很想缓和这种关系,于是他用了一个巧妙对策。

富兰克林了解到这位政敌有一本珍藏的书籍。于是他就给这位政敌写信,希望他能把这本书借阅给自己。

出人意料的是,这位政敌居然同意了,把书借给了富兰克林。

几天后,富兰克林归还了这本书,还写了一封感谢信。

在之后,两人的关系逐渐缓和,这位政敌甚至还成为了富兰克林的支持者。

富兰克林效应的心理学原理则是源自于一种认知失调。

当我们帮助过他人,我们自己在大脑中就产生了一种人设:我有用,我有价值。而当下一次求助来临的时候,我们为了维持原有的人设,下一次我们还会伸出援手。

回到开头那个场景,为什么之前帮助老师发书的孩子,在下一次发书的时候,会更加积极。道理也是一样,第一次这些孩子被老师请求发书的时候,这些孩子就有了这样一个人设:我对老师有价值,老师让我发书说明老师喜欢我。那么下一次如何维护之前的人设呢,是不是可以通过继续帮助老师来实现呢?

正如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中说的:

“我们之所以喜欢上他人,并不是因为他们对我们好,而是我们对他们好。”


03

那我们可以在哪些方面应用富兰克林效应呢?

第一,班级管理。

正如上面所说,老师要学会偷懒、示弱,多请求学生帮助。你求助学生越多,学生对你越有好感。

尖子生,你就让这些孩子做你的小助手,给其他同学讲讲题目,甚至和你一起批改作业。

中等生,可以担任班级中的一些岗位,多位班级处里。

后进生,老师可以会让他们多帮帮小忙,拿个东西等等。

第二,人际交往。

我现在明白了,为什么在过去几年,我一直给各种答复文章,一直用大量语音去回复老师们。

也是因为,老师们问我问题,求助于我。有了第一次帮助,后来就刹不住车了。

所以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学会找你的同事帮忙,不过这个帮忙,不要太为难别人,要在别人能力范围之后,也不要太频繁。你在请求别人帮助的时候,就是在体现别人的价值。对于他人来讲,是一种看见。所以,我常常说,一个学校里面,可能电脑老师与大部分老师关系比较好,因为电脑老师几乎每天都在被求助。

还有厉害的领导,不是一人打天下,而是一名借力高手,是通过他人实现管理。这些领导往往不是要求下属去完成任务,而是寻求下属的具体帮助,希望下属能够为自己解决问题。


一线教师丁爸
一线小学数学教师,一线班主任,平凡父亲。文字是我前行的探照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