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22:心流

教育   2024-09-17 20:54   浙江  


01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

当你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会忘记时间的流逝,甚至忘记自己的存在。

我自己常常就有这样的感受,每天晚上做完其他事情,坐下来写作的时候,进入状态,感觉自己就像打坐一般,周遭的声响也会被动屏蔽,每次写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我猛然醒悟过来,怎么这么快就结束了。

你可能在看书、游戏、处理有点难度任务的时候,也会有这样的状态。

这种美妙的巅峰体验,就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提出的心理学概念:心流。

所谓心流,就是这样一种状态,当人们专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达到了沉浸其中、超然忘我的境界。


02

那什么是心流,米哈里创造性地把物理学中“熵”的概念迁移到心理学研究之中。

在物理学中,熵表示的是无序的量度。是形容一个系统无序与混乱的程度。

显然,一个系统越是无序、混乱,那么熵值就越高。一个系统越是有规律、清晰、有序,那么熵值就越低。

米哈里结合熵的定义,提出了精神熵。类推过来,可以把精神熵理解为我们意识无序与混乱的程度。简单来说,有时你心烦意乱,你的大脑中就有很多个念头在打架;又或者,你在做一个决定的时候,兼顾的事情很多,你感觉脑子都要炸了。

既然精神熵会会让你失去内在的秩序,进入某种混乱状态。

那么如果把精神熵降下来,让我们的内在变得从无序到有序,变得从混乱到清晰,到最后你只关注当前的任务。这个时候,就产生了心流。

心流体验就是精神的负熵。


03

那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心流体验。

第一,要有明确的目标。

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比如我现在正在写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第22篇,那么我们就要专注于这个任务,查看相关资料,然后在1000字左右把核心内容写出来。

没有这个目标的指引,我无法专注。

不过光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可能还不足以产生心流体验。很多人确实有目标啊,比如大量考生的目标是考得好成绩,他们也很专注啊,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啊,但是很难讲他们会有心流体验,原因在于很多人是被逼着学习,并且是重复学习,早已经没了意义感与新鲜感。

所以不光要有明确目标,还必须自愿去追求这个目标。

一句话,是自己要的。

第二,要有即时的反馈。

很多攀岩者,容易获得心流体现,一方面攀岩者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征服一座座悬崖峭壁。另外也会获得即时反馈,每攀登一次,就可以清楚看到自己的高度在升高,可以看到自己离目标越来越近。

外科医生也容易产生心流,动手术的时候,每一步进程都是时时可见的。

当然包括我们老师,我们老师在课堂上也非常容易产生心流,你的提问有人回应,你的眼神有人交汇,你的情绪有人感知。当老师与孩子们一起上课,到了下课都感觉这节课怎么这么快就结束了,此时老师与孩子都产生了心流。

所以这就不奇怪了。很多老师说喜欢课堂的感觉,最好不要那些非教学任务,甚至有的老师放弃一些职务也要回到课堂。因为课堂上强大的心流体验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来源。

第三,任务难度与自身能力要相匹配。

心流任务本质上是能力与挑战的平衡。

就是说,任务不能远远超过能力范围,这样容易受挫。但是任务也不能是小菜一碟,这样执行起来没兴趣。

研究表明:当人挑战高于技能5%-10%的任务时,能够激发心流体验。

这与维果斯基讲的最近发展区是相似的,简单来讲,就是够一够能够摘到桃子。

对于难度比较大的任务,则是学会分拆,转化成一个个小目标去达成。

对于一些难度比较低的任务,可附加一些新的目标与限制,或者把无聊的事情变成一种游戏,变成一种好玩的事情。比如带班比较辛苦,到了后期更是充满疲劳,那么如果在班级中加入一些好玩的班级活动,是不是说在带班中获得了创意。


一线教师丁爸
一线小学数学教师,一线班主任,平凡父亲。文字是我前行的探照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