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夏天里的成长》教学为例解构习作单元的教学

文摘   2024-11-12 18:18   湖南  

习作单元教学应关注的点

(一)习作单元教学的核心是写作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反映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体现其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在小学语文习作单元中,写作能力的提升是教学的核心任务,通过挖掘文本与写作练习,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个人思考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表达。

通俗地说,也就是大家经常提到的:习作单元的教学要有习作教学的味道,其核心应当是写作,核心能力是写作能力。

同时,对于高年级学生,习作单元不仅要训练基本的写作技巧,还要引导学生进行篇章写作,即系统地组织文章结构,完成一篇完整的作文。这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写作能力,为未来的写作打下基础。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这是教材中的一个特殊单元——习作单元,重点自然而然就是写作。怎么写?围绕中心意思写!

(二)习作单元每篇文本的定位要准确

在习作单元中,每篇文本的定位要准确,即教师需要根据习作单元所设定的习作目标,确定好单元中两篇精读文本的定位。定好后,教学便要紧紧围绕需要达到的目标展开。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需要学生围绕中心意思来写,围绕中心意思来写有两种方法,其一,从不同的方面来写,其二,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

本单元有两篇文本——《夏天里的成长》和《盼》。这两篇文本在本单元中的定位是不同的。《夏天里的成长》旨在落实从不同的方面来写这一写作策略,而《盼》则是引导学生学会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

因此,教学《夏天里的成长》时就需要引导学生去探索作者如何从不同方面围绕中心意思来写。写了什么?写得怎么样?是如何写的?

(三)习作单元的教学要提炼可供使用的方法

不可否认的是,一篇文本可以进行阅读教学,也可以进行写作教学。但是,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有区别的。教材中的习作单元与阅读单元也是有区别的,因为教学目标的不同,在教学时,侧重点也就不同,所选取用以执教的内容也就不同。

习作单元的内容围绕写作方法和技巧展开,包括如何构思、如何修改等,学生通过学习文本中的方法和技巧,在自己的写作中应用。

习作单元更加强调实践活动,如写作工作坊、写作游戏等,通过实际操作,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兴趣。

习作单元评价的侧重在学生的写作成果上,包括写出来的内容、语言、创意等方面,评价标准更注重写作方法和技巧的展现。

因此,习作单元的教学一定要为学生提炼出可供使用的方法,这样才能达成习作单元的目标。

《夏天里的成长》中我们可以为学生提炼出一些可供使用的方法:

1. 出现关键字词:文本中反复出现“长”等关键字词,这样便能围绕中心意思来写。

2. 有序列地围绕:从大处着眼,文章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先写生物的生长,再写事物,最后写人,这是作者根据生长可见的程度进行有序列的排列,生物的生长最容易发现,人的生长最难;从小处着眼,在写生物的生长时,也是有序列地先写“一天”“一夜”之内变化快的、容易观察到的瓜藤、竹子、高粱等,再写需要“个把月”时间较长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的生长。这便是“有序列地围绕”——从不同的方面有序列地围绕中心意思来写。

3. 学会引用添彩:文中引用了很多与关键字词、中心意思相关的俗语谚语,如“不热不长,不热不”“六月六,看谷秀”等。这些谚语俗语的使用令文章更加生动有趣。这种形象化的表达方式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也是学生可以拿来即用的方法。

(四)习作单元教学要在课堂练笔中体现“教-学-评”一致性

练笔是习作单元文本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为学生提供了将所学写作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机会。通过练笔,学生能够将抽象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应用到具体的写作实践中,从而加深对写作技巧的理解和掌握。

在课堂练笔的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到“教-学-评”的一致性。我们所设定的评价标准应与教学目标紧密相关。所以,需要我们明确的是所有的评价其实都是在于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而且,评价学生的写作不仅要看最终的作品,还要关注写作过程中的思考和努力。合理的评价标准能够激励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积极投入,不断进步。

因此,在执教《夏天里的成长》时,我们就可以安排课堂练笔:用上所学方法,仿照第二自然段写一写其他三个季节里生物的生长。

评价标准:(1)是否用上关键字词;

                 (2)是否有序列地围绕; 

                  (3)是否写出中心意思。

(“学会引用添彩”在本次练笔可以不做为评价标准,可以在单元习作时补用。)

习作单元教学设计解构

基于以上认识和思考,我们便可以尝试以《夏天里的成长》为例进行习作单元教学的解构。

第一课时

目标:字词的突破、目标的把握、内容的了解。

环节一:生字词预习情况检查,重点指导易错字。完成《能力》P27第一题。

环节二:学习“交流平台”,明确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知道“立意”的重要性。学习古人论写作的相关资料。

环节三:走进文本,读懂文章的中心意思,找出课文中心句,能说出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表达了中心意思。

环节四:小结。写文章时,立意先行,我们的中心才会明确。有了中心,我们又该如何围绕中心来写?下节课,学习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一种创作方法——从不同的方面来写。

第二课时

目标:写法的提炼与运用、评价的促进、成果的展示。

环节一:复习导入。搜索关键信息填写表格,从第二自然段(重点学习段落)中找出课文写了哪些“动植物”以及是怎样体现这一段中心意思的。(提炼写法:出现关键字词、有序列地围绕

环节二:自主探究。组内交流第三、四自然段,找出段落中心句(出现关键字词的句子),明白中心句位置上的差异,交流体会作者是如何从不同方面展开描写,突出本段中心的方法。

环节三:梳理与总结。从全文结构出发,领悟课文“围绕中心意思写”的方法。

环节四:课堂练笔——仿照第二自然段的写法,写一些其他季节中生物的生长。

学生课堂练笔,出示评价标准:(1)是否用上关键字词;(2)是否有序列地围绕;(3)是否写出中心意思。

学生可课堂练笔仿写其他三个季节生物生长的特点:

春天: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春天的长是温柔的长,细腻的长,悄无声息地看得见的长。你在花园里看桃树,一天可以见花苞更鼓一分;你到柳树下听风,在沙沙的柳条声中,一夜可以抽出新芽。昨天是枯枝,今天是嫩芽,明天就变成了绿叶。一块冰冻的土地,几天不见,就融化成了湿润的泥土;一片荒芜的田野,几天不见,就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洲。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褪去了绒毛,换上了新羽。

秋天: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秋天的长是沉稳的长,积累的长,静悄悄地看得见的长。你在果园里看苹果树,一天可以见果实更红一分;你到麦田里望去,在沙沙的风声中,一夜可以金黄一片。昨天是绿叶,今天是黄叶,明天就变成了落叶归根。一块干涸的土地,几天不见,就铺满了金黄的落叶;一片青翠的草地,几天不见,就变成了枯黄的草垫。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长得更加健壮,准备迎接寒冷的冬天。

冬天: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冬天的长是缓慢的长,坚韧的长,几乎看不见的长。你在雪地里看松树,一天可以见针叶更绿一分;你到冰封的湖面上听风,在呼啸的北风中,一夜可以加厚一层冰。昨天是落叶,今天是积雪,明天就变成了雪下的根。一块裸露的岩石,几天不见,就覆盖了一层雪白;一片枯黄的草地,几天不见,就变成了雪被下的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蜷缩在温暖的窝里,等待春天的到来。

在此基础上可以继续延伸开来,反向助力学生明白围绕中心意思来写:学生可以思考能不能将课上描写四个季节生物生长的内容组合成一篇文章?那中心意思是什么?如何给这篇文章取个题目?段与段之间结构和事物的重复可能会让人在读时产生疲倦感,怎么办?我想,这是个很有意思且有思维含量的拓展。

环节五:点评与结。《夏天里的成长》围绕开头的中心句,从有生命的事物到无生命的事物,再到人的成长,从三个方面层层递进,全面说明了文章的中心。我们在写作时,也要学习这种方法——从不同方面围绕中心意思来写!

耳东的语文
记录思考,分享收获,创造价值,留下念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