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学校启动了第一轮“人人都上公开课”的活动。听了几堂课,于是想写一写一些有关听课的事情,便有了今天的这篇《这样听课更有效》,与君分享一些观点和做法。
为什么要听课
首先,先聊聊为什么要听课?
听课是学校教研的重要手段,作为老师我们要多听课,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那,为什么要听课?我想,听别课有很多的重要原因。
(一)专业成长
通过听其他老师的课,我们可以学习新的教学方法、课堂管理技巧和教学内容,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学习交流
听课是彼此之间交流教学经验的重要方式,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
(三)反思自我
观察他人的教学可以帮助我们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进行改进。
(四)了解学生
通过听不同老师的课,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需求,有助于我们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以更好地适应学生。
(五)研究课程
听课有助于我们进行课程研究,探索不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六)共享资源
听课可以发现其他人教学中的优秀资源,如教材、案例等,实现资源共享。
(七)促进合作
听课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共同探讨教学问题,形成教学团队,提高教学的整体效果。
(八)符合政策
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教师需要定期相互听课,这是教师考核和学校评估的一项内容。
可以说,听课是我们专业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提倡的终身学习的理念。
怎么样去听课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规律、方法和技巧,听课也是如此,一定时有方法和技巧可循的。
那,怎么去听课,才能发挥听课的最大化功能?
(一)做好充分准备
做好准备再听课,这是听课需要做好的第一步!
准备些什么呢?第一步,熟悉文本。要听课就要做到自己心里有文本,知道文本写的是什么,明白单元目标是什么,了解本单元中每篇文本的定位,只有做到了这一步,才能做到心里有杆秤,才能知道要听什么。
以今天所听的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蝴蝶的家》为例。本单元是继三年级预测单元之后的又一个阅读策略单元,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习得提问的方法。四篇课文在发展学生的提问能力上是有层次和递进的。《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旨在引导学生积极提出问题,知道可以针对课文的部分内容和整体内容去提问;《夜间飞行的秘密》升级了,利用好文本旁的批注,明白提问不仅能进可以针对内容提问,还可以从文本的写法提问,可以从文本中受到的启发联系生活提问;《蝴蝶的家》仍然要利用好批注,指导学生不仅仅要会提问,而且要学会针对帮助理解文本内容和引发深入思考两个方面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蝴蝶的家》则是本单元的略读课文,是对前面三篇课文学习中学到的提问策略进行综合性自主运用的检验,需要学生尝试独立阅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从而帮助学生在阅读实践应用中养成提问思考的习惯,学会提问,实现提问能力的进阶。
值得一提的是,熟悉文本不能只局限于一个单元!统编教材又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教学目标具有序列性,呈现螺旋上升的样态。所以,还要去关照与执教课文所在单元有关联的其他单元。这样才能做到重点突出,不超纲,不拔高。
《蝴蝶的家》是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所在的单元学习目标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也是阅读策略单元,单元的额阅读要素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编者在编写教材是很注意用词。第一,“尝试”和“能”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第二,上册只需要“提出自己的问题”,而下册则强调要“试着解决”。虽然《蝴蝶的家》课前提示中也提到了“尝试解决”,但是“尝试”和“试着”是不一样的。“尝试”是很浅的,尝一尝即可,不要试着去完全解决问题;“试着”就得去做,既然要试一试,就得是出个结果来。因此,执教《蝴蝶的家》重点还是在提问上,而不在解决问题上,如果过于强调解决问题,学生的能力是还没有达到高度的,他们还没有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课堂教学重点会跑偏,教学目标上也存在拔高的现象。
第二步,寻找上位目标。所谓的寻找上位目标,就是要看看单元教学目标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要求是否对应,寻找到需要落实的要求,这样就能依标而教,“课标为尺,教材为量”应该是我们要去做到的。所以,去听课,不妨带上“新课标”,对标看一看,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发现。通过对标,我们会发现,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能在课标中找到影子的。“新课标”第二学段的学习要求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乐于与他人交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第二学段的阐述中也有这样的话语:“阅读有关科学的短文,尝试发现......大自然的奥秘,依据事实和细节,运用口头和图文结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依照课标,本单元便要创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主题就是“大自然的奥秘”,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思考,多提问,才能多发现。再看“新课标”的学业质量描述中第二学段是这样写的:“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度主动搜索信息,尝试用流程图和文字记录学习活动的主要过程,并向他人展示学习成果。”有了这些相关联的上位要求和目标,我们便有了依据,也有了重构课堂的思路。
(二)记录听课要点
和很多青年教师一起听过课,会发现,很多老师听课无从下手,听完之后,寥寥数笔,不知道该记录些什么。其实,听课记录也是有方法的。
1.备好两只笔
听课需要带上的除了听课记录本和“新课标”之外,还需要备好两支笔——一红一黑。黑色用来记录教师执教的流程要点;红色则用来做旁批,写上自己的一些思考。这样一红一黑,颜色鲜明,一目了然。
2.心中有教学流程
要想做好记录,就要心中有框架,什么框架?就是课堂的框架。
一般的教学流程不外乎于——课堂导入,激发兴趣;新课教学,落实目标;’课堂小结,梳理提升......那么,在做记录时,就可以以此来判断执教教师的教学流程到了哪一步,记录起来就能得心应手了。当然,还可以以板块式的模式记录教学流程——板块一、板块二、板块三......
倒着来推,如果能够很清晰地记录下执教教师的教学流程,说明执教教师的课堂是清晰的。教学流程清晰也是判断一堂课的标准之一。
3.随时记录所思所想
做好了这一点,听课功能就能得到极大的提升。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记录自己的一些想法,写上自己存在疑问的地方,听到有不同的想法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进行求证,将查找到的资料写在听课本上。如果可以,还可以写上自己不同的设计方法,大胆地进行重构,同课异构就可以在听课的过程中就初具雏形。
4.关注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一定是整堂课教学内容的高度凝练。所以,记录好板书设计是听课记录的一大重点。
板书的要素不外乎课题、内容、方法、情感,好的板书设计只要让人一看到,便能看到教学的整个过程,哪怕没有一睹执教教师的风采,也能根据板书推测出执教的过程。板书设计很值得记录和研究,板书设计更是有很多门道可以探索,且不一一展开。
(三)大胆进行重构
听课学习之后,在聊课的过程中,我们要大胆进行重构。
聊课,不能只聊优点,不能只说好话,我们执教老师也要敢于接受不同的声音。我觉得聊课最精彩的就是思维碰撞的时刻,而思维的碰撞正是在有不同看法的时候发生的,重构的过程就是思维碰撞的高光时刻。
听《蝴蝶的家》,依据课标和教材文本的定位,我们也可以进行课堂的重构:
板块一,学生预学反馈,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板块二,回忆前习得的提问策略,出示学生提前提出的问题;
板块三,小组讨论,从帮助理解文本和启发深入思考两个角度选择出最价值的提问,利用流程图或者文字记录研讨的过程;
板块四,当堂实操练习,根据所提供文本提出有价值问题,记录思考的过程。
那么,根据重构的设计我们还能大胆重新设计板书:
慢慢的,你会发现,在听课的过程中去重构课堂,你将会收获更多的精彩。
写在最后
最后,不得不提一提——听课后的反馈机制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听课后的反馈机制应该不仅是听课以后的听课者与被听课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分享观察到的教学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更不是只有被听课老师根据反馈进行自我反思,考虑如何改进教学。这些都是建设性的过程。还有一个重要的要素不能忽略,那就是持续性。
怎么持续?我想,学校管理层或教研组应当要继续安排执教教师的后续执教,或者观察同年级其他教师同一堂的执教,以观察改进效果。
发挥好了听课的建设性和持续性的作用,促进教师的成长和提高教学质量应该能很好地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