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新课标的三十六点㉙|五条“课程理念”

文摘   2024-10-10 20:20   湖南  

课程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理念”包括以下五条:

1.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

2.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

3.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

4.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5.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

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侧重点

(一)素养导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语文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包括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这些方面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量,更注重学生心灵的熏陶和全面发展。

如何通过语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个话题有点大,不过也有一些策略和方法可循:

1.联系生活,整合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

将语文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通过讨论、写作等活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生活、社会现象的看法,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

2.注重各项能力的综合发展

在教学中均衡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语文工具。

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如演讲、小组讨论等,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多样化的整本书,包括文学作品、科普文章等,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传授有效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提问、总结等,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引入思维训练,如分类、比较、分析、归纳等,帮助学生形成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通过问题解决和跨学科学习等活动,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5.注重文化素养上的熏陶

介绍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文化内涵,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和经典文学作品,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6.创新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数字化赋能、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

通过上述策略的实施,语文教学不仅能够传授知识,还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学习任务群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组织教学,这就需要对教材中的文本进行整合,以便更好落实学习任务群。

学习任务群的创设应当包括三个步骤:定位——整合——实施。(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例,创设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1.定位:明确单元学习方向

(1)根据单元文本内容,划定学习领域——发展型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单元文本:《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

单元习作:《有你,真好》

阅读与写作高度关联,读写结合,创设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2)重构学习内容

①分析教材内容,形成学习主题——先生风骨

②根据学习主题,加工学习内容——增、删、调、补。

单元学习内容

文本阅读:《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

拓展阅读:散文集《朝花夕拾》,短篇小说《故乡》,萧红《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观看视频:《[百家讲坛]新文化运动的标志人物——鲁迅》及《觉醒年代》第十五、十六集。

信息技术融合:百度地图搜索“鲁迅故居”,通过百度全景,云游浙江绍兴鲁迅故里景区。

(3)确立学习目标

K(知道)U(理解)D(做到)模式学习目标设计。

K(知道):会写23个字,会写29个词语。能背《少年闰土》第一自然段及“日积月累”。

K(知道):能借助资料,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U(理解):学习品味与鲁迅先生有关的作品的语言,积累多样的情感体验,学习联想和想象,尝试富有创意地表达。

D(做到):阅读与鲁迅先生有关的作品,运用讲述、评析等方式,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

D(做到):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学会运用细节等文学表现手法,描述成长中的故事。

(4)确定课时

10—15课时。

2.整合:整合单元学习要素

(1)创设学习情境

本单元创设的情景

鲁迅先生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毛泽东主席曾这样评价鲁迅先生,他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多么高的评价啊!

听鲁迅先生说说世间百态,看看大家眼里民族脊梁的高大形象,百态人生由你来定义。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鲁迅先生,感受他光辉的人格和不朽的精神,让先生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

(2)安排学习任务、设计学习活动

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设计如下表所示。

学习任务

学习活动

学习内容

课时安排

 

 

 

 

 

 

 

 

 

 

 

 

 

 

 

先生风骨

 

 

 

 

 

 

听先生说说世间百态

阅读精读课文《少年闰土》《好的故事》及“日积月累”,完成以下四项任务:

1.会写23个字,会写29个词语。能背《少年闰土》第一自然段。

2.能借助《故乡》的写作背景及“中年闰土”的节选资料,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理解《少年闰土》的主要内容。

3.能借助“阅读链接”及补充的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

4.学习品味与鲁迅先生作品的语言,积累多样的情感体验。学习联想和想象,少年闰土对话中年闰土,尝试富有创意地表达。

 

 

 

 

 

 

4—6

 

 

 

 

 

大家眼里的民族脊梁

阅读略读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完成以下四项任务:

1.借助课文和相关资料,感受鲁迅先生的人物形象。

2.结合前面学过的课文与自己查阅到的资料,感受鲁迅先生的人物形象。

3.阅读与鲁迅先生有关的作品,运用讲述、评析等方式,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

4.积累多样的情感体验,学习联想和想象,与鲁迅先生对话,尝试富有创意地表达。

 

 

 

3—4

百态人生我定义

1.百度地图搜索“鲁迅故居”,通过百度全景,云游浙江绍兴鲁迅故里景区。

2.以团队为单位,选择布展区域,策划“先生风骨印象展”。商定布展内容,丰富展览的形式,全面了解鲁迅先生。

3.运用第二人称,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融入自己的真挚情感。学会运用细节等文学表现手法,描述成长中的故事。

3—5

3.实施:构建单元学习路径

(1)大单元视角下的单篇学习

语文学习任务群下的单元教学样态应该还是以单篇教学为主,定位好每一篇的重点,有机形成一个整体。

(2)教学评一致性

落实“教学评”一体化——过程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单元测评)设计如下表所示。

评价类型

内容

评价标准

 

 

 

 

 

 

 

 

 

 

 

 

过程性评价

 

 

 

听先生说说世间百态

1.数量标准:阅读文本后能完成四项任务的评定为A等,完成三项的为B等,两项及以下者为C等。

2.质量标准:教师提供个性化评价方案,学生利用“学习效果自查表”自评以及团队负责人评价。

3.设计“资料搜集与使用评价量表”:从资料搜集参与态度、资料的来源与可信度、资料的多样性、资料的使用度四个方面设计评价标准。

大家眼里的民族脊梁

1.数量标准:阅读文本后能完成四项任务的评定为A等,完成三项的为B等,两项及以下者为C等。

2.质量标准:教师提供个性化评价方案,学生利用“学习效果自查表”自评以及团队负责人评价。

3.与鲁迅先生对话的过程采取表现性评价方式,包括自评、互评以及师评。

 

百态人生我定义

1.设计讲解评价量表:从个人的状态、讲解的内容、审美能力三个维度设计评价标准。学生课堂上展示,倾听者评价。

2.“讲解的内容”评价:从观点、事例、语言、逻辑四个维度设计评价标准。

单元测评

设计一份形成性测试题

1.设计阅读测试题

阅读文本《求乞者》(选自《鲁迅文集》)、《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

2.设计“传承鲁迅民族魂”主题学习挑战活动

描绘鲁迅形象、学习鲁迅精神、传承鲁迅情怀、寻找身边的“鲁迅”(写作测试:通过具体的事件表现身边人物身上的“民族魂”)。

(三)跨学科学习

1.“跨学科学习”价值

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整合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2.“跨学科学习”内容


3.“跨学科学习”三种模式

随文式“跨学科学习”、整合式“跨学科学习”、主题式“跨学科学习”。

主题式“跨学科学习”主题来源:从教材中来(综合性学习、从有价值的人文主题中开发);从课标中来;从生活中来......

主题式“跨学科学习”设计基本思路:确定任务主题,明确学习目标及课时安排——创设学习情境——分解子任务——整合学习资源,提供学习支撑——设计评价量表。

(四)语用功能

语用顾名思义就是语言的运用,语用指向的是通过语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语言进行交流、表达思想、理解和创造的能力。

课程理念中提到要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其实就是指向于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会运用语言。

语用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语言表达

教学生如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2.语言理解

培养学生理解他人言语内容的能力,包括听力理解和阅读理解。

3.语境适应

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交流情境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包括正式与非正式语言、口头与书面语言等。

4.语篇构建

帮助学生学会如何组织语言材料,构建连贯、有逻辑的语篇。

5.语言规范

教育学生遵循语法规则,使用标准、规范的语言。

6.语言策略

教授学生在交流中运用恰当的语言策略,如说服、解释、描述等。

这些能力的培养,建立在真实的生活情境当中,是最有效的。

(五)以“评”促教

理念中提到要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也就是可以根据评价来促进教学。

以“评”促教是通过评价活动来推动和提升教学质量的一种教育理念和实践的方法。

以“促教如何才能达到推动和提升教学质量的效果呢?可以做好以下三步:

1.明确评价的目标
“教学评”一体化,所以,评价目标应与教学目标相一致,这样才能够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在制定评价目标时,我们要充分结合课程标准中的学段要求、学业质量描述以及教材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保评价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
2.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是多样的,划分的角度不同,评价方法也不同,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等。
过程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作业批改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主要用于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总体评估,如单元素质检测、期末考试等。
定性评价:可以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
定量评价:则可以通过考试成绩、作业得分等具体数据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
自我评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他人评价: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同一个学习活动中,可以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
3.及时反馈评价的结果
我们应该将评价结果以快速、清晰、明确的方式反馈给学生,这样学生才能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进步方向。反馈一定要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和建设性,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法。

耳东的语文
记录思考,分享收获,创造价值,留下念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