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笔记|李明新: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阅读部分编排特点及教学建议

文摘   2024-09-01 18:18   湖南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阅读部分编排特点及教学建议

                 李明新
      我今天用一点时间跟大家主要围绕着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阅读的内容如何修订的来谈一谈。主要要谈三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关于总体的修订情况,这个主要是说阅读内容的总体修订情况。第二个谈一谈怎么样来认识阅读内容的修订,第三个就是就我们将使用新统编教材的过程中,我提出哪些教学的建议,谈谈自己的想法。

那么关于教材阅读内容的修订,历来是很受大家关注的。一个是阅读的内容是小学语文教材当中重要的内容。那么阅读单元的体量在小学语文教材当中相对来说也是主体比较大。第二阅读的这个内容的修订,它的安排、它的设计与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与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理念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一线的老师目前非常急切地在问,到底每个单元是怎么修订的?特别是阅读单元,到底这些课文是怎么修订的,换的多不多,是怎么换的?甚至有些同志想,我到底在教学当中如何把语文学习任务群等理念转化成教学实践?这样急切的心情我们是理解的。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我们跟大家交流一下修订的总体情况。
首先我介绍一下阅读部分它修订的总体情况。教材修订体现了稳中求进的主导思想。我们许多同志拿到了这个教材,现在的这个基本上是定稿,大家都看到了之后,心里头也踏实多了。修订组以现行的统编教材为基础,立足教师的教学实际,立足学生的学习实际,立足国情的实际,立足现行教材使用的实际,保持了教材的设计思路、单元结构、课文的篇目大致不变。以新课标的理念、主题教育的要求为指导,通过精心的增减、修改、调换、整合的方式来完善教材,来创新设计。总体上它体现呈现出主题鲜明、时代感、强素养导向的教材新貌。因此面对着这样的修订的教材,我想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志、教研员、老师,包括我们可以转达我们一线的老师,要满怀信心地迎接修订教材的使用,不必为此焦虑。
教材的修订难度还是很大的,这个难度也就是说他考虑到政治性、专业性、科学性、适切性等各个方面的要求。我这里谈到了四个立足,立足什么?要考虑教师实际,要考虑学生实际,要考虑我们国家的国情,要考虑我们现在使用的这个教材的实际什么意思。也就是说我们任何改革都应该很好的研究和看到现在基础是什么,看到它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本着一个实事求是的原则来进行改革。我们的改革不是推翻过去的一切,所以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单拿阅读的部分中选文来讲,应该说是语文教材修订编写中难度最大的。教材的编写。大家注意在这三科编写过程中,它和其他的教材不同点在哪?它是统编教材,我们说国家的教材体现了国家的意志,是国家的职权。统编二次进一步的强调了国家职权的这种绝对权威性。
所以在选文的过程中要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进行考虑,尤其是稳中求进的这个主导思想之下,我们无论是温教授还是许多专家,都站在老师的角度和学生的角度提出了要变教利学。也就是我们要便于老师去改革,便于老师使用教材,又便于学生凭借着这个教材实现它的发展。因此我们要看到今天我们的语文教师的专业的实际的状况,我们也要看到今天我们是小学语文,在小学、初中和高中中,小学语文跟它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低年级和其他年段的年龄差别更明显,差异性更大,所以在贯彻许多理念的过程当中,教材编写者的智慧就是把课标的理念要进行转化,接着就是期待着我们教师的智慧是进一步把教材再转化成实践。
所以这一次在编写的过程当中,修订组既有课程专家,也有教材专家,还有学科专家,还有一线的教学专家。这不同方面的专家坐在一起进行很好的这样的一种碰撞和磨合,因此应该说虽然说变动不大,但是变动的每一个地方都体现了修订者和编写者的良苦用心。比如说三年级,有一个策略单元是预测,选什么样的课文,在原有的这个统编教材基础上,最后大家推敲拿出《犟龟》这篇文章,而且在想这篇文章应该如何进行修改,让它更符合教材的要求。因此我就说我们对总体的修订应该持一种乐观的、积极的、自信的态度。

首先第一点就是教材的整体性更加凸显。经过精心的打磨,教材体系的整体性更加明显了。从横向来看,每册教材的单元阅读学习内容覆盖了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当然我们拿过教材,将来可以跟高中的语文教材进行一个比较,就会发现编写者在这个方面没有简单的沿用高中的这种体例,但是他仍然在内容上要覆盖六个学习任务群。这样就他的编写的方式既乐于既易于我们老师接受,又易于学生的学习。从横向看,教材中提出的学习要求,安排的语文要素,都体现了学习任务群课程内容的进阶性。在修订中,加强了学段之间阅读能力、语文要素的进阶与衔接,理顺了不同年段、册次、单元课后习题的关系,实现了课后习题的结构化。所以有兴趣的同志将来在研究课习题的时候也可以看一看,跟原有的教材比,那个微调一定是更体现了这种结构化的调整。

比如说我们看啊我们统编教材当中,就文体的单元和语文要素的这种关系。我这里主要是列举了与文学性阅读比较密切相关的一些单元。像三年级的童话、寓言,像四年级的神话、现代诗,五年级的民间故事、古典名著,六年级的小说、外国文学、名著等等。他这个语文的要素和这个文学题材当中不同的文体单元的教学内容的重点的这种设置,体现了这种覆盖和整体性。接着我们再看,就即便关于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这个语文要素的安排,也体现了它的进阶性,从3年级到6年级逐步的提高内容,而且大家会看到这个调整跟我们现在的单元中,比如说童话它就有调整,原来在四年级的当中还设有童话的单元,这次进一步的整合和进行了调整。

谈到语文要素的整合,在原有统编教材创新了语文要素的基础上,借着这一次修订,进一步的来研究语文要素安排的科学性、合理性,进一步加强了整合。比如现在我给大家列举的三年级上册的童话单元,那么它就是把三年级上原有的上册的童话单元和四年级下册的童话单元进行了整合。在语文要素上,是这样表述的,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体会人物的真善美。这就把两个单元进行了整合。这种整合也不是随意的,它是站在整个任务群的设计的基础上,站在整个小学12册教材的这个系列的基础上,来进行了调整和整合。

再比如说五年级,大家现在教学中涉及到了静态、动态的这种描写。新的教材对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相关的语文要素也进行了整合。它是这样表述的,关注课文对景物的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了解景物的特点,这是整合之后的。那么为什么这样整合?刚才我讲了,站在整个教材的角度,同时进一步的研究了到底在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如何来把握动态和静态这种描写的作用,进一步发现把它整合之后,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感悟学习。

再比如说我这里列举了一个关于四年级上册有关批注单元修订前后的对比,但是大家在这注意,我要提醒一下,因为我们今年才开始使用这个一年级的修订教材。那我这里列举的是四年级的,这是到目前为止修订的一个程度,所以不一定是最后百分之百的定稿,所以大家就我只是把它列举出来,进一步的加以说明它是怎么修订的,使得语文要素更能够在这个单元凸显,更能够用语文要素来串整个的单元的这种教学的内容。比如说我举例,像修订后,他就把一些像原有的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体会人物的心情这个语文要素调整到了其他相应的更适切的单元。
而在这个单元就是体现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比如在第二十课,是这样阐述的,读第三自然段批注关键语句,结合自己的批注说说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不怕牛这个意思写清楚的。接着第二篇课文说默读课文,在你不理解的地方做批注,和同学交流。第三篇课文,在不理解的字词旁做批注,再和同学交流等等。所以大家看这样就使得这个单元当中语文要素贯穿始终。应该说在这个整体的调整过程当中,我就不再一一的列举了。
另外有些主题也进一步的进行了推敲,使主题也更加筋道。比如说我们原来四年级上册和五年级的下册,都有一个单元主题叫家国情怀。这一次在修订的过程中,修订者经过认真的推敲研究,把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这个家国情怀更精准的修改为赤心报国。
第二个特点。双线组元更加完善,这个更加完善是什么意思?在修订中,一是对单元页进行了修改,修改了个别的导语,右下方增加了人文主题的条目,使条目由原来的两条变为三条。二是调换篇目,体现课文在单元学习中的不同作用,更能够落实不同任务群的课程要求。三是在单元内部加强了阅读与习作、口语交际的联系,使这种系列的学习任务相互关联。比如我们现在看到的单元页,新增的人文主题条目,你看原来的都是两条,现在的变成了三条。

再比如说我们这一次在修订的时候,也吸纳了许多一线老师的意见和建议。比如说有老师说怎么让这个单元的教学的内容都更好的体现语文要素的这种内在的联系和内容上的一致性。我们在研究的时候,怎么样能够更好的把阅读、口语交际、作文等等把它整合在一起,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这种任务导向。

我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像这个四年级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而这个单元当中列举了的课文包括《》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那么在这个课文之后,接着的口语交际就是我是小小讲解员,然后他的习作就是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这个主题。当然在小小讲解员和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这个表述的过程中,他是创设了相关的语境。实际上这个单元也是非常鲜明的一个学习任务群的一种表达的方式。如果你理解以口语交际提出的这个做讲解员,以习作提出的我要介绍中华的世界文化遗产为一个总的任务,可以统领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第三就是与课标对接更加鲜明。现在使用的统编语文教材,在许多理念上早就与现在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是相通的,那么这一次在修订的过程中,就会使得这种对接更加鲜明。通过修订单元主题、课文篇目学习设计,都很好的体现了与课标精神的对接,体现了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体现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新时代各方面成就的选文篇目明显增多。教材修订进一步体现素养导向,学习单元设计得到进一步的改进,使得新课标中的许多理念得到更好的体现和落实。教材修订更加严谨,体现了编写的科学性、创新性,选文更具典范性和时代感。比如我们这一次增加了部分的选文,像一年级下册增加了我爱中国共产党,像四年级的下册增加了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这是主要是讲我们戍边的战士带领边防军如何来保卫自己的祖国。这也是近几年很感人的,这个时代的人物像五年级上册新编入的这个航天员的信。

教材进一步强化了学习单元的结构化设计,在落实任务群的要求上,坚持显性设计与隐性融合结合。为什么提出这样的一种融合、结合?就是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语文的水平与认知能力的差异做出学段的设计。根据不同的学段采用适合的方法,这就是它的适切性。比如第一学段侧重隐性融入任务群的要求,所以大家拿到低年级的教材,你会看到学习任务群的影子。它是融入他考虑到了六七岁的孩子刚刚开始识字,语文的基本的能力还没有培养起来,语文符号系统最基本的符号还没有更熟练的掌握。因此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应该恰到好处的来落实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理念。
第二第三阶段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这种基础和经验了,就开始将学习任务群由隐性融入向显性体现来过渡,体现教学的这种进阶性。比如我们看在创新单元编排体力上就体现了这种显性的体现。那么大家看这个关于语文园地第一个栏目,它的设计由原来的交流平台设计为梳理与交流。那么到了高年级,一般情况第一个任务是围绕着人文主题来设计的,第二个任务是围绕着语文要素来设计的。这个梳理与交流既和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紧密相连,同时它也是学生的生活当中的一个真实的交流场景,所以它也是一个真实的学习任务。
在修订的过程当中,我们进一步的加强了这种教材单元当中选文和内容的科学性、严谨性的工作。比如我们大家都很关注的一些语文知识的问题,像读音,“远上寒山石径斜”到底这个字是念xie还是念xia,还是怎么读?那应该说是在社会上是有争论的。随着历史的发展,我们今天现代人说话和秦汉时候,甚至是唐宋时期说话的语音都有许多不同。早在明朝著名的学者陈棣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他曾说,盖时有古今,地有南北,自有庚格,因有转移,亦事所必至。我们在语文的教学当中,类似还有一些这样的现象。像过去我们熟悉的敕勒歌当中的笼盖四野的野字等等。
我们在读这样字的字音的时候,为什么要按照我们今天所说的这个音来读?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回答,有人谈到诗经当中的这个读音是按照古音读还是按照现代音来读。王先生这样说的,我们并不要大家用古音来读诗经,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其所以不可能,因为如果按古音来读,那就应该全书的字都按古音,不能只把韵脚那个字读成古音,其他多数的字仍读今音。如果全书的字都读古音,那就太难了。其所以不必要是因为我们读诗经主要是了解它的诗意,不是学习它的用韵,所以仍旧可以用今音去读,不过要心知其意,不要误以为无韵就好了。

所以你看,我们这是说中国最权威的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早就就这个问题给予了回答。我们语文老师,我们今天心里边要有这样一个学理做支撑。再比如说关于译文的问题,大家也常常谈到,是白云生处有人家,还是白云深处有人家呢?这两个版本都有依据。如果说是生处,可以理解为是白云形成升起的地方。如果是深处,就可以理解为云雾缭绕的深处。应该说两个版本都有依据,我们根据中华书局它的版本,确定用生处而不是深处。

像这种译文的这种古诗文的,在许多版本中都是存在的。比如说像《赠刘景文》,有的是说最是橙黄橘绿时,有的是说正是橙黄橘绿时。那这种现象我们怎么来看待?我们怎么来把握?我们在修订的过程当中,就是要尽可能的求真求善,来选择最可信的那个版本,所以要找权威的这个版本。
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应该有这样一个认识,就是译文的现象首先是正常的。因为在从古至今不断的这个版本印刷的过程当中,它可能会有误。其次当我们教材的版本和其他的版本不一致的时候,我们要信任教材提供的版本。因为教材它是通过更多的专家,可通过这个研判而得出的结论。
第3点,我认为我们在教学中适当的时候,也可以把不同的版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更能够赏析。那么这种文字差异带来的这种情感表达的不同效果。所以这就是我们把客观存在的这种现象可以转化为一种教学的资源。所以我用上面的这些例子说明了我们这一次在编写过程当中的这种科学性和严谨性。
那么我们怎么样更好的使用教材来实现这种阅读单元的语文的功能呢?我认为课程改革的系统性就决定了教材改革的关联性,也必然与教学改革发生关联。有效的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就必须遵循规律,包括教育的规律,包括学科教学的规律,包括人的学习与发展规律等。因此,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前提,积极而科学的态度来用好教材,改革教学的方式,实现教学创新。我下面谈几点自己的教学建议。
第一,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这一次无论是温教授还是王立军主编,还是我都通过自己的这种介绍,让我们大家认识到修订的教材是稳中求进,是进行了微调小改。这样就使得我们的老师拿到教材之后心里不慌,心里不乱,心里不急躁。可以在过去使用这个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改进我们的教学方式,更好的落实教材的要求,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因此,第一,我认为修订的新教材是继承基础上的发展成果。修订的教材保持了原有统编教材这种优势,它是对原有教材体系的一种完善,同时注入了新的内容。既有课文方面的、习作方面的、其他方面的内容,也有理念方面的内容,比如语文学习任务群等等。因此在这个前提之下,我们的教学方法改革要守正初心,这是一种积极而科学的改革态度。它既能够保证我们现有的教学质量不降低,又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稳步的提高。
因此改革首先要尊重规律,不能够总是摇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都是用一个一个的活动串起来。我认为这种理解就肤浅了,不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比如说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虽然说我们在读书方面已经有了整本书阅读等等这种加强阅读的一些设计。但是我们不要认为我们这样设计了,我们把这个课程化之后,孩子的阅读能力就一定上来。应该更多的是在这个基础上鼓励引导,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进行更广泛的阅读,这就是规律。
再有就是钻研教材,我们说现在钻研教材有一个什么样的现象呢?就是现在大家说教材都说单元,一到具体的一篇文章了,说不下去了。我参加许多活动,跟学同志进行答辩的时候,他说一课这一课他不说,从头到尾都说整整个单元。那这个说是是错了吗?没有错,但是很片面。
我们说今天学习任务群对我们的这种使用教材的要求是什么呢?要加强整体性的理解和设计,也就是说单元整体教学这个整体二字要重视起来。那么我们在整体的基础上,我们去钻研一篇教材,它和整体的关系是什么?尤其是对这个文本本身的这种阅读,不要用教参替代自己的阅读。我们老师一定要更多的先拿过文本自己来读,自己找感觉,你自己都读不懂的地儿,你怎么能够预料说六七岁的孩子,八九岁的孩子比一个本科毕业的大学生能力还强我觉得如果盲目的这样去估计学生的能力,这本身就是违反学生年龄的这个特征的。
因此我们说在钻研教材上,今天老师的一个基本功削弱了。就是跟我们过去许多骨干教师比起来,他们读单篇文本钻研教材的能力有减弱的地方。因此搞好单元整体要学两手都要硬,既要重视单元,也要重视单篇,而且单元和单篇一定要呼应起来进行研究。我想如果我们把这个功夫花在这些最基本的基本功上,我们的教学的认识还会有新的深度。
还有一点守正初心就是要立足实际。立足实际就是我们如何来在完善教材的这个基础上,更好好的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这就涉及到教学方法的问题。教无定法,包括我们未来的改革,应该鼓励更多元的教学创新。现在有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大家很关注,我认为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我们也应该鼓励更多的同志,通过这种依据现有教材的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实现教学方式方法的突破。
比如如何看待大单元教学?语文课标中没有写,在我们总的义务教育的课程方案中,只提了一句叫探索大单元教学。那么探索的意思是什么?就说明它值得研究,它的规律需要进一步的摸清。而且大单元教学不只是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这种教学方式到底和不同的学科的教学是什么关系?因此我认为研究大单元教学,有精力的同志,有兴趣的同志,当然是可以积极的探索。
但是更多的老师在日常推进的过程当中,我们还要立足实际。我们还要让老师在我们教研员的引领之下,用好手里的统编教材。永远不要忘了,统编教材刚才我强调它是国家职权,它不可以随便去改的这是跟有些教材不一样,不要把它简单理解成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材料,它的典范性当中也有重要的权威性。我认为还要回到语文课程标准当中来。这是我作为一个一线的老师研究者的认识,我想这样能更好的实现一种衔接,大面积的稳步推进,又有一些有兴趣有能力的同志在前面做研究,将来探索这个规律更清楚了,可能更有利于我们推进,这就是我的一个认识。
第二,要正确把握研究落实新理念。第一点就是要强化学标依标对标的意思,课程标准是我们教学重要的首要的依据,还要学课标。尤其是课标当中提出的许多新的概念,我们应该深入地去理解。我们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依据课标的要求来设计,应该说教材是依据课标来修订的,教学也应该依据课标的理念去设计,我们的评价也要对照着课标,看一看课标当中对学业的质量是怎么要求的,对学习的过程是怎么要求的。我们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自己的改革不走弯路。

第二要正确的把握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概念。语文学习任务群是我们语文课标组的一个创举,一个发明。大家现在已经非常清楚的认识到了,它首先是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用这种方式把语文的课程内容分为了这样三个层面六大类。也就是说原来我们的语文课标中没有把语文课程内容单拎出来,这个跟其他学科有区别。所以这一次在修订的时候,也借鉴其他学科课标的体例,把语文课程内容单拎出来,所以这是一个创举。

统编教材体现了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理念。我认为易进教授就是北师大易进教授在他的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内涵及教学体现一文中,就现行的教材谈了一些认识。我认为对大家还是有启发性的。
首先,统编教科书的各个单元,按其侧重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可以分出弱若干类型。有些类型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任务群有重合,例如一、二年级的识字单元、汉语拼音单元以及五年级的遨游汉字王国单元等,可以归属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任务群。阅读策略单元和写实类的习作单元可以归属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3至6年级的童话、寓言、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诗歌、小说等单元以及想象力的习作单元,可以归属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五年级的思维火花单元、六年级的科学发现单元等可以归属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五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运用智慧解决问题的国内经典名著导读和六年级的外国经典名著导读,可以归为整本书阅读任务群。六年级的综合性学习,也就是现在我们改为的专题学习活动单元,可以归属跨学科学习任务群。
我认为易进教授对教材的这种钻研和课标的钻研,他为我们一线老师应该说提供了很好的启发的思路。那么相信修订后的这种教材的单元,我刚才讲了对于六个任务群的覆盖和对用,一定能够对我们一线有很好的启发作用。因此学习任务群他怎么在教学层面去落实。

王宁先生在今年年初的一篇文章中,特别针对一线的教学提出语文学习任务群不是一种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教学原则。也就是说不用用一个模式去要求大家,它只是一种教学原则。它有利于学习方式的变革,启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我们今天说我们把教材的单元最后变成了单元的这种整体性的教学。强化单元教学的这种整体性体现三点:这三点就是学习任务群在教学层面很重要的三点,一个是情境性,一个是实践性,一个是综合性。比如说我们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我们要联系生活。无论是单元的设计还是其中某一个课文的设计,我们要联系生活,我们要进行主题的引领,我们尽可能的用任务来驱动这个单元的教学,体现实践为主线。
这个实践为主线呢,我认为也不能够片面的理解成就是搞一些这种活泼的这种活动。不是。其实识字写字,阅读与鉴赏,习作与表达,梳理与探究这个本身就是语文专门的固有的实践,所以他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贯穿始终。第三,要切实转变教与学的方式。

第一,素养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生成。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科实践,非常重视跨学科学习等等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只有在多样化的语文实践中才能生成。因此,它体现了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的理念。这个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当中有广阔的空间,可以让我们的一线老师大有作为。
第二点,要立足学情和目标来设计实施教学。这一点也是我们在落实新教材和新课标当中一个要注意的。也就是说我们研究设计教学的时候,不能只按照学科自身的逻辑,甚至我们不要简单的按教材的这个知识点的逻辑。我们首先要研究学情,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生活。然后我们设计的这个目标一定要最后能转化成这个单元的教学评价。因此我提醒大家,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往往有的时候要让我们站在一个单元教学的最终的质量评价角度,来要求前边的这个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这种教学活动。也就是用后边的评价来看前边目标的这种设定,所以教学评一体化不是简单的像我们有些同志看到在教学中一个环节就出一个表格就评,一个环节出一个表格评。有的时候我认为太繁琐了。
一堂课最关键的、最重要的、最核心的那个质量评价应该体现在哪?那个东西反而应该回过头来看我的教学的前边的任务目标和整个的安排。第三是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的真实成长,体现教学的层次性、生成性和差异性。因为时间关系不能够展开这一点了。第四要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育人。

这个不是对语文提出的,这是我们这一次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提高我们的教学的价值层位。但是有许多老师仍然没有认识到,仍然只是把目光盯在最基本的字词句和最基本的这些训练上。那些东西不是不紧要,但是有比它更重要的那就是用我们的语文来育人。因此,第一我们要坚守立德树人的任务。那么要挖掘语文教材的育人因素,用中国语文育中国未来。要注重把握教材人文主题的丰富性,要发挥朗读教学在我们语文教学育人当中独特的一种审美功能,同时许多老师在进行拓展教学,引进外边资料的时候,我提醒一点就是重视意识形态的教育。所以不要随意的去引用外边的这些资料,一定要进行多方的考证。
第二点,坚定文化自信的追求。我们首先自己要爱上语文,爱这套教材,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我们应该首先认识到语文教学的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只有中华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的尊重理解世界的这种人类文明的先进文化。
第三就是坚守素养导向的教学。我们通过我们的新教材会更好的实现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创新精神的培养,因为它是语文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的内容,也符合二十大精神的导向。我们要提倡学生的质疑问难,我们要鼓励那种生成性的教学。让学生不但能力生成,而且他的思想也在教学当中,在语言文字素养获取的过程当中,获得整体性的这种提升。总之我认为我们的新教材修订之后一定能够唤起我们所有语文老师的改革热情,让我们以积极而科学的态度来使用修订教材,来推进教学改革,实现教学创新。由于本人并非学者专家,所以我只是把修订过程中一些感受提出来,有不对的地方可以跟大家探讨,希望得到您的批评指正,谢谢。
来源网路
声明:资源来源网络,贵在分享与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权益,请联系删除。

耳东的语文
记录思考,分享收获,创造价值,留下念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