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新课标的三十六点④|核心素养

文摘   2024-08-07 10:10   湖南  

核心素养是什么?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核心素养的培养被纳入了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核心素养的培养被视为教育的核心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核心素养从何而来?

核心素养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教育和心理学领域,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反思和回应。

核心素养的提出主要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种需求不仅仅是对特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是更加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

2016年,中国教育部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明确了中国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旨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核心素养的概念会被视为教育的核心目标原因有以下几点:

1.教育目标的转变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教育目标从仅仅传授知识转向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思辨性思维、创造力、合作能力等。

2.国际组织的推动一些国际组织和经济体,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盟等,开始研究和推广核心素养的概念。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素养的界定与选择:理论和概念基础”项目就是一个旨在定义和解释核心素养的重要研究。

3.教育改革的响应许多国家在教育改革中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以应对全球化、信息化社会的挑战。如美国的教育改革强调了21世纪技能包括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沟通和协作能力。

4.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研究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研究揭示了人类学习的过程,以及如何在复杂和不确定的环境中有效行动。这些研究成果为核心素养的定义和分类提供了科学基础。

5.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要求个人具备更广泛的技能,如适应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态度,这些需求促使教育界重新思考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法。

核心素养是跨学科、跨领域的产物,它结合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凳理论,以应对现代社会的教育需求。

核心素养到哪里去?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和实施。

核心素养的培养旨在帮助学生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时代中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适应未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往哪里去?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这些素质和能力是他们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学习需要的基石。

根据相关文件和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要往以下几个方面去:

  1. 识字与写字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借助字典、词典独立识字。

2.阅读与鉴赏

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会多种阅读方法,如精读、略读、速读等,并能进行有效的信息提取和整合。

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好,欣赏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象美、情感美。

尝试文学创作,如写诗、作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理解作品中的文化背景和内涵。

培养观察、想象、联想和创新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通过阅读理解、写作等活动,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交流与表达

能够根据表达需要,进行写作,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如文章结构、语言表达、标点符号的使用等。

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能够文明礼貌地进行人际沟通。

能够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场合,选择合适的交际方式。

4.梳理与探究

培养学生分类意识。

掌握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和策略,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资源,进行拓展学习和研究。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往哪里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关注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和人文素养的熏陶,旨在通过语文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终身学习和未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夯实的基础。

耳东的语文
记录思考,分享收获,创造价值,留下念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