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关于课程标准的变化体现在五个方面:强化了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部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
(一)强化了育人导向
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
(二)优化了课程内部结构
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
(三)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变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
(四)增强了指导性
细化了评价和考试命题建议,注重“教—学—评”一致性,增加教学、评价案例,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
(五)加强了学段衔接
注重幼小衔接,一、二年级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依据小升初的发展特点,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
十一年磨一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变化是比较大的,对比2022年版与2011年版,我们看看能不能依据“新课标”来明确小语课改的方向。
(一)大处着眼
2011年版的“课标”分为四大板块:第一部分为前言,内容包括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为课程目标与内容,包括总体目标与内容、学段目标与内容;第三为实施建议,由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组成;第四部分为附录,包括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关于语法修辞知识要点、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2022年版的“新课标”分为七大版块:第一部分为课程性质;第二部分课程理念;第三部分课程目标,包括核心素养内涵、总目标、学段要求;第四部分为课程内容,内容包括主题与载体形式、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第五部分学业质量,包括学业质量内涵、学业质量描述;第六部分为课程实施,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第七部分为附录,包括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关于语法修辞知识要点、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从大的框架上来看,《新课标》内容更全面了,指导性也更强了。《新课标》围绕“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对于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方向;《新课标》将“课程内容”列为一个独立的部分,而且,其中的“载体形式”“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明确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指导性强,方向明;《新课标》中增加了“学业质量”这一部分内容,“学业质量描述”中更是罗列出了不同学段的孩子应该应该达到的水平,便于老师落实是否完成了阶段性目标。《新课标》在“课程实施”板块中增加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内容,提出了八点建议,用心良苦。
(二)小处对比
1.“课程理念”的转变
《新课标》“新程理念“”与2011年版的区别较大。《新课标》中提到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要建构语文学习任务群,以学习任务为载体;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的学习任务......“核心素养”“语文学习任务群”“情境性、实践性”将会在小学语文界刮起飓风,课改势必围绕这些展开。
2.“课程目标”的调整
《新课标》的围绕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但与《高中课程标准》中四大核心素养分类有所不同。《新课标》中的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新课标》中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景中表现出来的,是核心素养四方面的综合体现。
《新课标》中对“学段要求”的划定与2011年版的也不一样了。2011年版《课标》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习内容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大板块;《新课标》则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个方面提出了“学段要求”。
《新课标》的“课程目标”围绕着核心素养发展的四个方面展开。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着核心素养发展的四个方面应该会成为专家评课、议课的西新主题。
3.“课程内容”的设置
2011年版《课标》中“课程目标与内容”是一体的,《新课标》则将“课程内容”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进行阐述。
《新课标》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三大主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时俱进,很好地体现了时代的特点,而且,除了对每一个主题的内容进行了阐述,还明示了体现主题的主要载体,强调根据不同学段的特点,统筹安排各类主题的相关学习内容。
在“课程内容”版块中,《新课标》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和呈现。设计学习任务群,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有内在关联的实践活动,在活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新课标》明确从三个层面设置语文学习任务群:基础性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
围绕“课程内容”的三大主题,进行三个层面的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编排,我们就可以对单元内容进行重组,这是单元整体教学(大单元教学)的方向,对重整单元内容有指导性的作用!
4.“学业质量”标准的新增
2011年版《课标》中没有对“学业质量”内容的描述,《新课标》增加了这一板块内容。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新课标》中对四个学段的“学业质量”标准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为我们一线老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方向,为教学效果的检测提供了依据。
(三)关键词的罗列
1.核心素养。整个《新课标》30多次提到“核心素养”,足见“核心素养”在《新课标》中的重要性。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四大核心素养”。
2.学习任务群。《新课标》中指出学习任务群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的组织与呈现方式。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语文学习任务群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设置:基础性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
3.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语文学习请将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服务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创设学习情境时,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等相关经验,引导学生在多样化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活动中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与此同时,语文学习要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体现综合性。
4.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作为学习任务被写进了《新课标》里。不同学段,整本书阅读的学习内容不同。同时,《新课标》也对整本书阅读的开展提供了教学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