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笔记|汪锋: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语言知识
文摘
2024-09-02 12:00
湖南
今天我我要给大家其实就是一个梳理,梳理我们新的这个新编的新修订的这样的一个教材里面的这样一个比较系统的关于小学方面的这样的一个知识的排布,以及简单的说一下背后的一些道理。其实有一段时间我们是在学界有一个所谓的淡化知识这样的一个说法,那我的理解是,知识是我们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结晶,怎么能淡化它呢?最重要的是说我们要把知识放在它相应的这样的一个框架里面。也就是说对于我们小学的语言知识来说,我们要把它放在小学语文的这样的一个大的框架下面来加强它的运用。它的知识是为了用的,是为了理解语文的。所以这个三方面理解语文、梳理知识和加强运用是三位一体的这样的一个工作。就语文知识而言,我们可以看到小学语文里面涉及到的部分是三个非常基础的部分。第一大部分是拼音和汉字,第二部分是词汇跟语法,第三部分是修辞。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语言是用语音承载的,所以它有两种记录它的方式,一种是拼音,另外一种是汉字。你所有的汉字虽然写出来是形体,但它也是要表音的。这个时候其实拼音相对于汉字来说,我们来说反而是后期的。因为我们中国传统早期的是用字来记,我们口头语言的这样的一个音。那么就汉字的拼音而言就汉字的拼音而言,其实在它的功能上,它其实是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方面是拼读的功能,什么叫拼读的功能呢?就是说他拿出来是为了注音的,是为了告诉你这个字这个词它的音怎么读。还有一个功能是拼写的这样的一个功能,意思是我把它写出来,对吧?也就是说还有输入的这样的一个功能。现在的很多时候,尤其是当我们现在有了智能手机之后,有了电脑之后,我们输入拼音它就会跳出来。汉字它的作用比之前没有进入智能时代的时候,它的作用反而要更强一些。那么在这个音节的拼读里面,我们在小学的教材里面,这个是处理的我觉得是最成熟的。经过这么多年的这样的一个处理,在这个统编教材刚开始的时候,把这个汉字识字这部分放到前面。然后到第二个部分的时候,就是经过的认识一些常用之后,再换到音节里面去。那么就我们的这个教材的呈现上来说,我们在汉语拼音的音节拼读上面还是保持了原来的这样的一个基本的框架。在音节拼读里面我们包括声母、韵母,也提示了易错易混的这个发音方法,以及包括处理怎么样处理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里面还有提出来整体认读音节,做单独的处理。那么在声调方面,我们主要处理了怎么样去标调这样的一个规则。在隔音字母上面标包括一的两点,怎么省略大写字母,以及它顺序表等等。结合音序查字法,这是音节拼读的这样一部部分的主要的内容。那么拼写的这一部分,因为它这个是涉及到主要是输入的怎么样去写,如果是手写的话,那么会涉及到四线格怎么用,字母笔画的名称是什么样,它的顺序是什么样,这个其实跟汉字书写是一样的。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需要强调的是说,如果它是键盘输入键盘输入的话,这一部分的书写的功能就会相对会弱一些。 第二部分就是汉字,汉字一直来说是我们汉语的这样的一个传统的这样的一个表达方式。拼音是在后来,尤其是在建国以后,有了汉语拼音方案之后才有。汉字是自古以来就有,从甲骨文时代就有。汉字其实也涉及到两方面,一方面是认,另一方面是写,对吧?我们统编教材其实有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就是说是世界分开。到了我们这次新修订的时候,其实还是坚持这一部分。就是因为我们从认知上来看,他认认的这个能力跟写的能力是不平衡的,这点大家可能应该都都已经是常识了。那么在汉字的认读这一部分,我们包括了前面的经过几轮教材的这样的一个训练保留下来。这一部分包括常用字表意的形旁表音的声旁,这个典型的就是因为我们的形声字是占到我们汉字构字的80%到85%这样的一个情况,所以把这一部分是突出出来。我们有常用的偏旁,基本的构字方法的介绍,还在这个汉字的认读里面贯穿了汉字的结构常用部首,结合他的字典的查找的办法,有有部首查字法。然后后面为了帮助大家更进一步了解汉字的一些变异的情况,列了一些这个偏旁的变体,以及容易混的偏旁的这样的一些知识。这个是汉是认读方面,这个基本上就是说这是我们这次新修订教材里面守正创新的正的这一部分。就是说有一部分我们是只要坚持,而且这一部分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我觉得作为大家的基本的口粮,没有特别大的变化。书写这一部分,还是就是按照以前的这样的一个传统的设计。这个书写的格式的时候,主要是用田字格这样来规范它的字形的这样的一个框架。还讲到了写字的姿势和执笔的方法,然后依次还要讲笔画笔顺的基本规则,易错的书写笔顺。然后做偏旁时候笔画的发生了一些变化,还有这个笔顺发生了一些变化等等。那么到了第二阶段的时候,我们会安排一些关于形近字易错字的这样的一个重点的这样的一个是训练和突出。第三部分就是关于汉字,因为跟拼音不一样,它在中国的教育史上延绵了很久,所以它涉及到一个文化的部分。在第二学段的时候,当孩子对于字有了一些了解的时候,在第二学段的时候,也就是中年段的时候,我们引入了一些关于传统的笔墨纸砚这样的一个文化的简单的介绍。还有讨论汉字起源、形体演变、书法的欣赏,汉字规范字等等,这是在第三阶段,所以其实是文化这一部分,就是大家不着急的去让孩子感受。我觉得是让他们在有一定的这样的一个字的概念之后,然后在这个第二阶段、第三阶段逐步的去引入这样的一个事情。因为它毕竟是一个传统的事情,不是我们马上要用的一个情况。这个就是关于汉字跟拼音的这样的一个基本的介绍。因为汉字的拼音跟汉字是是作为我们语言的基本的构成的这样的一个单位,它是用来描写我们的汉字。我们都知道汉字其实就在性质来讲,从语言学上来讲,它是语素和音节这样的一个基本的单位。它一方面对应的是我们语法上的语素,就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一方面是对应我们汉语语音上的一个音节。所以你看他其实是在拼音和汉字这一部分解决我们汉语的最基本的结构单位的问题。那么到了语法知识的排布里面这部分我们就我觉得这一部分可能是咱们新修订教材里面着力特别多的这一部分,就是进一步的去根据我们语法的这样的一个组织,来对他进行一个更为系统,更为灵活的这样的一个排布。符合学生的认知原则。所以我们根据小学生的这样的一个语言能力的需要,选择了最基本的必要的语法知识,以灵活的呈现方式随文编排。在这里面也有课后的习题,语文的园地,还有任务的提示。这样有机的去排列涉及到语法系统的相关的各个层级的单位,比如说词语、词类、短语的类型、句子的类型和标点符号。那么在这个教材当中这些语法知识的呈现是灵活多样的。最主要的是以语言材料作为基础,突出了他的情景化和活动化,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尽量的去通过语言材料来集中的去呈现,让他有所认知。然后引导学生在认真实的任务实践当中自主的去分析和对比,潜移默化的获得知识,从而进一步的提升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所以看到这些术语大家可能会有点担心,但其实我们是根据事实来,而不是给大家讲这个概念的。那么在词汇方面,我们先来看一个个具体的。就是从词汇方面上来讲,在这个修订的时候,主要是丰富了词语学习的内容,增补了学词语的这个数量。所以在这里面大家一定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字并不等于词,字它是标写语言的这样的一个单位。但实际上在我们语言运用的时候,很多事是词汇,对吧?比如说蜈蚣就这样子来词汇来说,它其实很简单的,蝴蝶是很简单的。但就字的写来说,它其实蛮难的一件事情。所以词汇的难度跟字的难度其实是不一样的。我们实际上在孩子的语言建构能力上的时候,最主要的是在词汇能力上的一级一级的这样的去搭建起来。所以我们在现行教材词语的内容的基础上,增补了更为丰富的多种形式的词语、成语、谚语,妥善地安排了词语学习的序列,并做适当的复现。就是说再一次再现这个东西,不然见完一次就不见不再见面了。这个是为了他的在学习的时候能够再次见到,增加他的这样的一个认知。我们举个例子,就比如说在现在的一年级下册的语文园地四里面新编了一个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有关亲情和家风的成语。就是说在在这个日积月累里面增加了这样一个关于成语的这样的一个部分。这一部分也是紧密的贴近我们时代的这样的一个要求。在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里面,也增加了一个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有关动物的成语,同时去体会他对于词语的感情色彩。比如我们举个例子,我们有卧虎藏龙,然后龙飞凤舞。那上面的这些部分一直到一马当先,你一眼看到就是说他很明显凸显出是一个保义的这样的一个色彩,一个正面的这样一个色彩。下面的是鼠目寸光,抱头鼠窜,一直到黔驴技穷,其实表达是一个明显的,你不需要告诉学生这个是什么样的情感色彩,他自己可以体会,很明确的就能够体会出来。而且这些东西都都跟动物有关,所以对于他们的积极性,对于他们的兴趣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设计。到五年级上册的时候,第八单元的时候,我们还新编了比如识字加油站。在这个识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累并列结构的成语。就是说在这个日积月累里面结合识字,其实在暗中把这个并列结构这个东西给它输进去了。它的呈现就像我们刚才所说的,是它集中的呈现。这个时候孩子很容易能够感受到他的特点,对吧?比如说这个相亲相爱,比如说琴棋书画,他一看你不需要给他讲这个是并列结构的,他就已经能够体会出这一群词语的这样的一个特色。第五年级下册的第七单元的时候,我们在识字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的积累了偏正结构,还有并列结构的这样的成语。比如说真知灼见对吧?还有阴谋诡计等等这样的东西。所以就是说结构的东西在他识字的时候,在他积累的时候,一步一步的给他加到上去,这是词汇方面。那么语法方面,我们是落实课程标准的内容,适当的增补了语法的知识,帮助学生把表达的基础打牢固,并且初步的学会严密表达,培养他的逻辑思维,这个都是我们的目标,潜在后面的我们没有直接的给他呈现出来。比如说我们举个例子,在一年级上册新编了一个识字加油站,在这个识字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什么呢?时间词这一个词类说起来是很抽象,但实际上在生活当中非常常见,它能够马上感知到这个词的类别。就上午、昨天、上个月、去年、下午、今天、这个月、今年,马上就感到是时间,这样的一种感觉。其实这一点我觉得是从另外角度上讲,我们也吸收了我们的传统。我们的传统怎么让学生习识得词类呢?我们是根据的是对联儿对吧?我们根据的是诗歌的这样的对仗等等这样的东西,让他体会到此味。我们现在把它集中呈现的,其实道理是一样的道理是一样的。比如到一年级下册的时候,还加上了一个识字的时候,让大家拼一拼写一写认一认,连一连写一写,圈一圈等等这些东西。这个东西其实他在学习的时候也会用到。同时它又是一个语言里面特别有意思的结构,就是VEV这样的一个结构,对吧?所以像这种东西,就是我觉得是咱们编写组努力,希望大家能够用好这个东西。它不仅仅是识字,在识字的时候,我们还贯穿进去了相应的语法的,相应的这样的结构的这样的一个知识。因为你从反过来讲,我们说的语法知识就是为了它运用服务的对吧?所以这个字它不是孤立的,它现在是以词的形式,比如拼一拼写一写,是以动词这样的一个形式,在这个VEV这样的一个结构里面体现出它的用法,我觉得学生用到这种用法的时候,他又有灵活性,又有它的结构的固定性。所以他可能会在学习的时候会有更多的这样的一个动力跟乐趣。四年级下册的时候,在第二单元的语文园地里面,我们还新编了关于书名号的相关的练习。这个就是标点符号方面的这样的一个用法的创新性的这样的一个引导。比如说我们让他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书名号的用法,不是直接的告诉他书名号是干嘛的,对不对?你让他去总结清明上河图这样的东西,中国历史人物故事,人民日报,为什么这些东西加了这个书名号,加了这样的统一的符号,他其实从他自己体会出来,然后你再告诉他这个是书名号,跟你告诉他是书名号,然后再带进去的效果是不一样的。他有一个学习的主动性在里面。第六年级下册的时候,在又进一步的加了这个破折号的相关的练习。大家可以看这个我们在习题里面讲让大家看这些句子,体会。比如说只是这个孩子说到这里,指着朱里奥,然后街上增加了货摊,然后打一个破折号是卖春联的,然后这样的海面上传来了轮船的汽笛声,其实是破折号的。在不同情景下的用法,就是在这个时候他都可以表示出来。这个时候学生他其实可以根据自己对于语句的理解,因为这些句子其实他都都已经学过了?这个腊八节这个应该是北京的春节?所以他其实是学过了,学过了之后,然后再来对他的用法做一个提取。他就有感觉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小的语言学家的这样的一个感觉。孩子们就是在这一方面,我们不要低估他们的能力,不是灌输性的而生发型的这样的一个东西。那么词的类别,我们在教材设计的时候,因为词的类别它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古文的学习里面,其实也是最重要的。任何一个语言里面,它词的类别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词它是按照一类一类的来组合的,这样才能够连成句子,对吧?它这都是有规律的。吕叔湘先生都讲我们讲语法,我们分子类是为了讲语法的,方便你一类类的讲。或者他本身其实有这样的一个类别的认知的基础。所以他会很有自己你的认知这样一个基础,再加上你的一个点拨,他能掌握这样词类的这样的一个用法。但是他现在还没有给他讲讲背后的这个词类的这样的一个标准等等这样的道理,只是说一个初步的这样的一个感觉。所以我们其实是在在课堂里面,在咱们的这个教学里面,在教材里面,我们是也是回应这个课标的要求,就是按照他的要求来说,我们不是要让学生掌握词类划分的标准,而是通过语言材料的呈现,引导学生在这个语境当中理解某个词类的语法功能。那它的语法功能所谓的语法功能,其实它就是跟什么词搭配,在什么环境里面出现。这个时候你就可以结合短语的结构,通过词语的对比跟替换来实现对于语法当中聚合关系,聚合关系是此类组合关系就是短语结构这样搭配的一个关系。所以其实我们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我觉得我们小学的语文老师还是可以掌握一些最基本的语言学的概念。这其实是蛮简单的,并没有那么复杂。聚合就是它可以相互之间替换的对吧?组合就是可以相互搭配的,就这么简单。所以其实我们的《语言学纲要》里面,就是拿组合和聚合作为一个最基本的这样的一个框架。我们既然是这个老师,我们不一定要给学生讲这个东西,但是我们要掌握背后的这样的一个最基本的框架。其实我们的语言之所以能够从一个字、一个词、一个短语到一个句子,然后再到一个篇,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靠着聚合和组合的循环运用来达到的。你一旦掌握了这个,你教学生的时候,我个人觉得也能得心应手。所以我们的教材的排布的时候,其实暗中也是动用了这样的一个基本的框架跟原则。在比如我们举个例子,在一年级识字的时候,你给他介绍什么叫数量结构。这一片、两片、三四片对不对?这是数量数量结构。到了二年级的时候,就进一步的去巩固,让他在常用的数量名搭配当中进一步的去了解,巩固对于量词这一类别及相关搭配的这样的一个认识。比如一什么鱼塘,一什么稻田对不对?一什么石桥等等这样的东西。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他可能说一条帆船等等等等,一对帆船等等这样的东西会有组合,但是它结构是不变的。这个时候你挖出空来之后,你看它就已经有了一个结构的概念了。这个空里面出现的东西就是说能够相互替换的,这个就是它的类别的概念。所以我觉得这个设计,我个人觉得就是说从他的介绍出来到对他巩固他的这样的一个办法,这个是咱们教材的新的教材里面的一个创新,其实是为了帮助大家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对于语气跟标点符号的处理。其实标点符号这个东西它是不能单独来讲的。就前面我们看到了,我们在识字的时候,在这个讲的时候,比如说书名号、破折号,其实都是在语段里面。因为标点符号它是为了表示字词这东西表达不出来的东西,所以它主要是跟语气相关。这个时候你讲语气跟交表标点符号这个东西,其实是最好连在一起,对吧?那事实上我们小孩子因为他到学校里面学习的时候,他其实已经有了语感。尤其是母语的学习,他已经有了语感。那么的语感就是什么?就是对于这个基本的这些类别,对于基本的这样的语气的一个掌握。当他在学习书面表达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我们句子成分和结构类型,这个是不作为他的知识内容的要求。但是他要使用语言的时候,语气跟标点符号其实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教材当中是通过结合标点符号的学习,从低年级就开始安排让他感知有关语气类型的这样的一个内容。也同样是通过材料呈现,先引导他对这个东西有所感知,然后再让他通过对比来加深对于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和祈使句的认识。所以这种感知到对比分析,其实对比分析是我们语言学里最常见的最基本的手段,所以这个所需要在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里面来说,语言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重要的是它的形式,是它的对立,而不是它的实质。其实从另外从一个角度上来讲,就是说我们其实是在暗中引导学生去对比,通过对比来了解语言符号的同与不同。相同的东西就是一类,不同的东西就是不同的类别。同样的陈述、疑问、感叹跟其实是四种基本不同的语气。这个时候你要在语言里面,因为它是在口语当中是通过语气,真的是通过语调的变化这样的表达出来的。但是你到了书面语里面,你怎么表达它呢?就只有通过标点符号。所以在这一方面我们的处理是看你看我们先是介绍就是小鸟飞的真低,你写作业了吗?这个时候他可能明显的感受到语气的不同,对吧?这个时候他是让他加上标点,根据自己的语气来加上标点,对这个标点符号有所认知,他会发现标点符号跟语气是密切相关的。这个时候没有引入标点符号更多的附加的一些功能,它最重要的功能是刚开始要表示语气的,表示这个句子跟句子之间的分段的隔断的。好,到了后面我们又会让他做这样的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下面的句子。同样是读句子,但是这个句子这里面我们布置的是说,第一个是问句,第二个是感叹句,对吧?第三个是陈述句。这样的这个时候他能读出语气来,他这个时候标点符号的感觉他就有了,所以在小学的时候基本上建立这样的一种对于标点符号的认知,我觉得这也是我们教材比较费心的一个地方。从我们前面看到的对于词汇的处理,对于词类的处理,对于标点符号语气的处理,我们都是为了体现课标的一个精神,来强化语言文字运用,增强它的情景性,突出实践性。不是板起面孔给他讲抽象的概念,这个东西也没有用,也让他会会让他讨厌。而是在实际的语言实践活动当中,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当中,掌握这个知识,运用这个知识。所以反过来说,只有在语言运用当中有用的知识,对于他理解这个现象有用的知识,才需要在教材里面强化,对吧? 那我们举一个例子,就是在五年级下册的词句句段运用上面,我们通过了对之前的现在要叫旧的教材的修订,修订下来的题干引导学生在积累词语的基础上去联系生活,关注与语言的发展变化。比如说我们说到戏曲这个传统的艺术当中,有很多专门的词语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丰富了我们的表达。比如下面这些都是在发源于戏曲当中的这样的一些专门术语。比如说亮相对吧?比如科班出身,我们小学的这个亮相,在北京的高考卷里面还出现了关于亮相你怎么去亮相?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就是说其实我们从小学到中学到高中的这样的,其实对于语言的这样的一个理解是一以贯之的。就只要你抓住了基础,你基础打好了,你后面的语言运用能力才会提高。 六年级的时候,我们在上册第二单元里面,比如说有在原有的学习分号的基本的用法的要求下面增加了对比。所以说我们这一点特别重要。就是说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发挥学生他自己的能动性。他的能动性就是你怎么让他掌握呢?他就是要比较,他就是不同的对比,相同的跟相同的比就得出它的共同的点,不同的比得出它们的差异点。所以你要掌握它的分号的用法,你就要拿它跟逗号比,拿它跟句号比。这个时候他更容易的掌握它的用法,这个时候他可以自主的探究和梳理语言的规律。他这个时候他就会举一反三,他还会想顿号和逗号有什么区别,他自己就开始有一个主动的学习的东西。所以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虽然刚开始的时候是要给他鱼竿,给他钓饵,后来他慢慢就得学会钓鱼的方法了,大概是这样的。所以我们说到六年级的时候,安排了引入了这样的关于语法怎么样去自主的提升,自主的去提高这样的一些内容。好,我们讲最后一部分就是修辞,修辞前面的是我们的基本的量,就是这个知识你是必须掌握的。拼音、汉字、这个词语、词类这些东西是必必须掌握的。但是修辞这一部分是相当于说是自选的动作,他没有对不对的问题。前面这些东西你用错了,比如标点符号你用错了,就是用错了,对吧?字你写错了就是写错了,拼音拼错就是拼错了。但是修辞这个东西他是有好有坏。这个时候其实相当于是我们语言能力比较灵活的一部分。我个人觉得我们其实基本上遵循了咱们语文学界三老之一吕先生对于修辞的一个看法。这个也是我个人觉得在语言学跟语文结合的时候,我觉得是一个特别经典的一个论述,可能会对大家有所帮助。所以我就全文的给他搬运到这里来了。 他讲的是什么呢?讲的是说修辞学应该是在各种可供选择的语言手段之间,各个多少是同义的词语之间,各种句式之间,各种篇章之间,各种风格或者叫做文体语体之间进行选择。选择最适合需要的用于达到当前的特定的目的,首先要考虑的是三个要素,一个是题材,第二个是对象,第三个是表达方式。这些因素决定了当前的目的和需要。文章或者讲话的长短、深浅、庄重或者轻松,平铺直叙或者波澜起伏,一切的词语、句式、修辞手法的选择都要符合这个要求。所以我们不能说哪些词语、哪些句法、哪些修辞手法是绝对的好或者绝对的坏。甚至有时候不得不用陈词滥调,有时候不得不生造词语,就看这用在这里合适不合适。所以你要看到合适不合适,就一定要把这个词语、这个句式、这个语篇带到你交际的场景里面去,是吧?所以这个也是我们新修订教材的一个指向,就是要在实际的运用当中。什么叫实际的运用?你觉得考虑你的实际说话的时候是怎么说的,对不对?你要考虑到各个交际要素之间的关系,这个时候才有语词。没有说你用的成语就一定是好,对吧?我用了龙腾虎跃,给我加十分,这个是一定是不对的一个观念。所以说如果把修辞看成修饰和加工,就是很容易引导到刻意求工的路上去。于是涂脂抹粉、虚张声势的流弊就出来了。这是吕先生的,这是吕先生讲的正。我觉得这个就是我们对于修辞的教学和理解的定海神针,我觉得是拿出来跟大家分享。所以这个时候你会看到我们讲修辞的时候,比如说第一部分就是语音,比如拟拟声词的运用。我们用了比较多的篇幅来讲拟声词怎么样去运用,是作为一类词来运用。很多人觉得这个东西不是修辞,这个是词语的运用。那你回到我们刚才的吕先生的话来说,你什么时候选用拟声词,你选用什么样的修形容词,这种选择就是修辞,对吧?所以我们在教材的时候,从二年级开始就设置这个拟声词的部分,让大家先感知这个拟声词的作用。比如二年级上册的第八单元里面有一个语文园地的设计活动,首先让学生选用合适的拟声词填空?窗外响起了小鸟什么样的叫声,那么什么样的声音雨不停的下?这是引导他对于这个拟声词在这样的一个预算里面的一个感受,是让他知道有你这样一个东西的存在。然后到第三年级上册的时候,这个《读不完的大书》里面有一个课后习题。这个时候就是不光让他知道拟声词的存在了,还要让他去感受说拟声词有一个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对吧?比如课文当中说大自然中有好多好玩的东西,读下面的句子,再找出类似的语句读一读,体会生动的语言?小麻雀叽叽喳喳蹦蹦跳跳叫人愉悦,那当然你们叽叽喳喳就是你选择蹦蹦跳跳不是,有这样的对比,你在,所以这个时候让他去理解这样的一种表达效果,就是结合了具体的语段,而不是单纯的说你这有什么效果。你离开了这个具体的语段是没有什么效果的,它就是表示声音,它的效果唯一的效果就是表声音,对吧?但是你只有结合了课文当中的语句,所以它其实不单独是这个语句。这个时候你看我们是结合课文,这个时候他就是把整个课文的这样的一个场景给带入进去了。这个时候再让他来理解这个拟声词的表达效果。所以这个就是词语的选择在修辞里面的作用,是吧?所以你会看到我们在新的教材里面设计的时候,不是说只用了修辞手法才叫修辞,这不是这样的。修辞跟语法最大的区分就是修辞可以灵活的,可以选择的,但是语法你只能这样,对你你不这样你就错了,对吧?是这样的一个情况。你看我们在三年级下的时候,我们进一步的是说,你不仅要体会它的表达效果,你还要去用它来仿写句子。就是说这个时候就开始到了产出了,对吧?从你感知到它的存在。到你能够体会到它的功能跟作用。那下一步就是你运用了,对吧?你就知道在什么时候要用拟声词了,对不对?所以试着根据两个句子加点部分表现的情景,再试着写一段这样的句子。这个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说就是替换。我们保留了情景不变,我的句式结构不变,保持了词类不变。但是让你换一个对不对?换一个别的情,就是别的这个情形下面这样一个东西,你保持基本的东西不变?这个时候你才能运用?所以我们不能笼统的说你用,你拿着自己用吧,而不给他框架,这个是不对的对吧?所以其实我觉得我们在这一部分,尤其是在拟声词的从感知到体会到它的作用,再到运用的这个安排,这个是有有比较大的考虑的。 第二部分是重叠形容词重叠式的运用。重叠其实它很多时候它是要表从语言学上来讲,重叠它是主要是要表示一个状态,一个形态这样的东西。形容词的重叠形式在第一年级的时候就是重点。我们从一年级的开始就让他感受第一步,同样的跟拟声词是一样的,让他感受重叠的形式:小小的船、弯弯的月亮、蓝蓝的天,他对于重叠的形容词有一个感知,变成照样子读一读,说一说,这样他就增加了他的一个感知。到了一年级下册的时候,就是在《荷叶圆圆》里面,课后就让他仿照形容词的重叠形式写句子,荷叶圆圆的,绿绿的苹果怎么样?红红的圆圆的还是什么的,这个是跟他生活密切相关,也符合小孩的特点,小孩子的一个语言的一个特点,尤其是刚开始特别喜欢用叠词,特别喜欢按这种东西,他的音乐的感觉特别?所以我们把这一部分安排的比较早,而且也强调他怎么样去去运用去表达。到二年级的时候,继续去引导他去了解这个重叠式的表达效果。所以我们不是简单的说只是告诉他有重叠式这样一个东西,让他去积累一堆的红彤彤、绿油油等等乱七八糟这样的东西。不是,而是说有这样的一类东西,他在表达的时候起什么样的作用,然后你怎么去用它,这是我们最根本的。所以你会看到在这里面我们会在二年级的时候有这个运用的课后题,告诉他在下面的这些是什么样的天空里面,让他补一补,让他感受到重叠词这样的一种表达效果。前面的这个重叠讲完了,然后我们就另一个一部分非常重要的就是词语的情感色彩,其所有的情感色彩。我们汉语当中就是同样的一个词语的表达,它有不同的感情色彩的这样的一个表现。比如说我们看到举世闻名和臭名远扬都是说名声很大,但是一个是好的,一个是坏的,对不对?这取决于我们要从什么角度来看他,看他是不是在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时候,我们就是让他对比这个东西,对比他的感情色彩,其实本质上跟前面我们说的拟声词是一样的,对吧?这个时候他同样的是运用了对比的这样的一个基本的框架。你比就是你不知道的话,你可以比足智多谋、诡计多端,从理性意义上讲都是这个人这个点子多,对吧?但是一个是从好的方面说,一个是从坏的方面吧?如果你你从好的方面来说,你站在这个刘备这一边,你就会说诸葛亮是足智多谋,对吧?那你如果站在司马懿这一边,那么他就是诡计多端,对吧?这样你就会发现,你就会让学生跳出来,而不是说只是去记这个事实上反过来我们来说,这个东西其实是贯穿整个统编教材自始至终的这样的一个要求。在高考的时候我们也要填成语,成语已经不在一个句子里面,而在篇章里面。他选的是什么?最重要的一个就是选感情色彩。理性意义大家都知道说这里面大概要填一个他点子多的。但是你到底是明白了作者是想表达正面的意思还是负面的意思呢?这个是灵活的运用这样的一个情况。在所以在这一部分里面,这个是情感色彩的这样的一个处理。 然后第四个关于修辞的点,就是同义词的选择。大家看上去从头到尾这个说的都是吕叔湘先生说的不同形式的选择,对吧?怎么样去对比它?在同义词的选择,因为这个其实基本上是我们语言知识里面最大宗的一部分。你要表现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最直接的一个组成成分其实就是词语,对吧?词语其实就是我们认知世界,建构世界最基本的这样的一个砖石。那么在这一方面教材的设计的内容是特别的丰富的,相关内容出现了二十多次,我们这里只有时间或者这个空间,给大家举一两个例子来说,我们安排的也是比较均匀的这样的一个情况。从1年级到6年级,因为词汇它有从简单到复杂这样的一个区分。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低年级主要是以积累和辨析词义为主。比如说一年级的时候,小猴子下山,这里面关于手部动作,大家看到掰、扛、扔、摘、捧、抱,这其实都是动词。从另外一个角度上,它又是一个词类里面的小类,让大家来辨别他们之间的细微的这样的一个差别。那你在表达的时候,你怎么才能用词准确呢?其实就在这个大致相同的范围里面,你选出最能够适合你当时场景的这样的一个词来表达,你之所以表达的时候,比如说词语贫乏,或者说这个孩子写文章写不了几个字,或者写不出什么词语来,那就是因为你没有积累,你在同义词方面没有积累。同义词的意思不是说他的意思完全是一样都可以相互替换的,而是说他的理性意义是一样的。但是他在不同的场合里面,或者说他在不同的侧面,你们强调重点是不一样的。那你这个就是从小就得积累,这个时候你的语言能力才能够提高。那么中年级以后,你这个时候会发现我们进一步的是结合上下文来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性。这个其实就是实现吕叔湘先生的这样的一个构想,对吧?我们用词的准确不准确,单独是没有办法说的准确不准确的。只有放到具体的场合里面,结合上下文,你才能说它准确或者不准确。像这种观念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在三年级的下册第一单元,比如说有园地的这个词句段的运用的板块里面给出了它的语境,然后让学生结合语境体会近义词的这样的一个区别。读一读,说说括号中的哪个词语用在句子里更合适。比如水面的小圆晕一圈圈的荡漾开去,飘荡开去。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有对比还是对比?其实教学或者我们学习没有特别多的花里胡哨的手段,基本的就是对比替换,你看合不合适?你去感觉,你根据最基本的这样的一个语感来来领会这样的事情,然后你才会知道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差别。到了高年级的时候,就开始把语体的差别开始加进去,以前是上下文只是关注一点,那么语体的话就关注了更多。你是在什么场合。因为语体这个时候它不在上下文里面,通过字符就直接表现出来。而是要你去理解这个句子是在跟什么人说,在什么场合里面说,它其实是隐藏在后面的。所以只有到了高年级的时候,你才会慢慢领会到我在开这个培训会的场合里面,跟下面跟小伙伴聊天的时候,用到的词汇是不一样的,对吧?这个时候才会意识到语体的差别。所以我们在这个五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的园地活动里面,通过对比,看到没有?又是通过对比,就是我们特别强调对比这样的一个基本手段。有这个就我觉得就足以解决80%的这个语法学习里面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对比语言学的基本手段就是反复的比反复的替换,对不对?看它这个语境上有什么差别,看它使用上有什么差别,就是这样的一个东西。然后概括出它它的核心的功能这样的一个东西。在这里面你会看到左右两组的词语的表达效果是不同的对吧?一边是鼻子都气歪了,另外一边是气急败坏,其实都是很生气对不对?但是你会体会,哪个场合会用鼻子都气歪了,非常正式的场合,你大概在演讲稿的时候,你不会字正腔圆,他鼻子都气歪了,不会这样了对不对?你会觉这很别扭对不对?但是在私下里跟小朋友他说那个人鼻子都气歪了对不对?这个时候你会很形象的感受到他语体的差别,余地差别最大的就是一个口语的场合跟一个书面语的场合,大概是这样的一个情况。 第五个比较重要的就是关于句子的长短跟长变。这个我们主要其实是在小学里给大家一个基本的认知。像句子的长短变化,就是说辨识这些东西,其实主要是到了初中,到了高中这一部分。因为这是比较灵活的关于句式的,所以在小学里我们只是在四年级的时候让大家知道有这样的差别,所以安排的其实是比较少的。比如说这个是方帽子里面的这个句子,第一顶帽子是方的,第二顶帽子是方的,第三顶帽子还是方的。有点像鲁迅的说一个是枣树,另一个也是枣树,对不对?大概是这样的,这个时候你其实会找这种感觉,就是说这个时候重复他给你这个起来的是什么样的一个感觉。但是如果你把它变成长的句子,第一顶、第二顶、第三顶,所有的帽子都是方的对吧?所以你看他表达的这样的一个引导,你去这样去去觉得他的感觉到他的这个重叠的这样的一个繁复的短句的这样的一个效果就没有了,等等这样的东西。所以这个是这个长短跟这个变化。 好,另外一个刚才是长句跟短句,后面的就是变式句。比如说在五年级上册,因为慈母情深这个课文里也会涉及到这样一个东西。我们也是在小学的时候,只是强调大家去体会它的表达效果,并没有让大家去运用去运用这样的一个情况。这个是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比如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他其实理论上应该先说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对吧?但是他这个时候,我们在语言学上这个叫异位句,就是他的主语或者说话题移到后面去了?他构成了这样的一种特别强调的这样的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另外一部分就是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因为其实我们知道在我们小学的长期以来的研究当中,是特别重视的东西。所以具体的内容,我们觉得我们没有必要太多的强调。但是我们觉得最重要的是要说什么呢?修辞手法是一定要跟刚才的同义词选择,句式的选择是一样的,是放在具体的情景里面。你要考虑到他的题材,要考虑到他上下文,你要考虑到他的对象,要考虑到场合才用的,并不是任何的时候都用的。比如说我现在用一系列的排比,大家可能觉得我很烦,对不对?没有必要,只要把要点总结出来就完了,这个不是一个抒情的场合,对吧?所以我们在教材当中列了很多关于修辞手法的学习内容。比如说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反复、排比、夸张、对比、引用、映衬、顶针等等修辞手法。那么这些手法其实都是我们呈现出来让大家去体会,但是并没有给他非常强的这样的一种概念,去很硬性的这样的一个规定跟介绍。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说,其实在我们的表达当中最最重要的几方面就是比喻、拟人和排比,这方面我们就会做一些练习,做的练习会比较多,学习也比较充分。所以关于修辞手法这一部分,我们最重要的是强调,希望大家不要把这个修辞手法教死了。就是说你这个作文里面用五个比喻句,所以你这个作文我就可以给你得满分。不是这样的,一定是要讲到这个手法在什么情况下用的得体,这个是最重要的一个事情。 第七个其实就是语体,语体其实就是是在这个教材里面,我们根据像《蟋蟀的住宅》《北京的春节》等等这样的,它有不同的这样的一个语体的表达效果,来让学生去感受在表达风格上的不同。比如说关于《蟋蟀的住宅》的时候,我们在课后给了一段比较平实的介绍,来跟课文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来说明不同的语体在表达风格上有什么样的区别。他只有意识到它的区别之后,他在后面的运用当中才可能有这样的基础。那么六年级下册的《北京的春节》里面,我们通过课后的习题引导学生体会这个里面口语化的这样的一个表达特色。比如说像零七八碎、杂拌儿、玩意儿等等这些东西,他就是故意的刻意的让大家感受到一种民间的这样的一种色彩,这个是个人追求的这样一个东西,所以这个是语体方面的表达效果。所以关于修辞这一部分,我们基本上就是总括到这里,就是特别希望大家重视吕先生那一段话,如果要记要背就背吕先生那段话,反复的结合我们教材的安排,跟我们的深思熟虑和考虑。来了解这样的一个一个安排,我们的这个编写组的这样的一个苦心。最后就总结一下,就是我们的语言知识,不是干巴的语言知识,我们要抓住教材以及我们教材里面的。其实我个人觉得我们教材的习题,我们教材的这些任务,这些练习已经足够我们孩子用了,不需要再用什么大量的刷题这样的东西。我们教材里面的习题,我觉得就是反复用,反复去琢磨,体会到它的用处。在运用我们新编的这样的一个教材的时候,我们要结合整体的语文的这样的一个功能,来梳理我们的课本里面呈现的这些语言知识。同时结合课文,结合语境来加强它的运用。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材只不过是一个例子,但是这个例子是很重要的。它是什么样的例子?它是我们语言交际的例子,对吧?是特别重要的一个。你要注意到它的运用的场合,你要他运用的对象、题材等等,这个时候当你考虑到交际的时候,当你在考虑任何一个语言知识的时候,你考虑到大的交际的这样的一个功能,你就会明辨是非,觉得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 所以我们最后总结一下我们对于语文的理解,我们觉得语文的本质是什么语文的本质是什么?它只不过是用恰当的手段,准确的传递信息来完成交际合作。所以一句话说到底就是这个样子,在这里面语法是最基本的手段,他是通过层层而编码而成的这样的一个编码的单位来构造的。由音素到音节,音节要加上意义变成语速,语速再组合,通过构词法变成词,词跟词通过这个短语的构造方法成为短语,短语再加上语气成为句子,句子再通过前后的复句的逻辑关系变成语篇,语篇再有篇章结构,变成我们一个整篇的大段大段的文章。语文就到此为止了,就是这样?所以语法是一个最基本的手段,所以你不能违反它,因为这个是约定俗成这样的一个东西。修辞是什么呢?修辞是对这些基本的语言手段的灵活的运用,来提高他的表达的效果。所以就是你每个人其实有主观能动性的,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达到这样的一个表达效果。所以有时候孩子他讲的东西,你看起来他不符合语法,但他其实在他的场合里面是非常符合修辞的,你也能够理解对吧?这个时候其实是在语言创新。所以在我们小学阶段要特别珍惜孩子这样的一种表达。就是你要分辨哪些是真的是违背了语法的基本的手段,哪些是对语言手段、语法手段的灵活的运用,达到一个好的表达效果的。我这在这一方面,我们的教材相对来说引导的是有进步的,这个是特别需要注意的。所以最终来说我们是要通过对于语言知识的掌握,但一定要破除说语言知识僵化的这样的迷思。他当然是僵化的固定知识在那里你怎么样去选取,是要根据你怎么样理解语文,怎么样去想运用它达到什么效果来选取的。所以我们要通过语言知识的掌握来提升利用语言文字达成交际,也就两方面,一个是理解,一个是表达的修养。
声明:资源来源网络,贵在分享与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权益,请联系删除。
耳东的语文
记录思考,分享收获,创造价值,留下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