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学习的定义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强调:“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并将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为推进综合学习的重要路径,为核心素养时代的课程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那什么是跨学科学习?
“跨”这个关键字很重要!从字面上来看,跨学科主题学习就是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技能、方法、观念以及思维,围绕特定主题,或者为了解决具体的现实问题,展开的探究性、实践性学习活动。
再进一步来理解,对我们老师而说,跨学科主题学习应当是一种以跨学科意识为核心的课程观,也是是一种以综合性主题学习活动为主的课程形态。对学生来说,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一种融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为一体的深度学习方式。
“新课标”将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跨学科学习是六大学习任务群之一。
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要旨
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要旨是什么?
1.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展语文学 习和运用领域。
2.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 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内容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容从哪里来?“新课标”对“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做出了相应要求。
第一学段(1~2年级)
(1)围绕爱图书、爱文具、爱学习等主题,走进图书馆、阅览室、书店、文具店,在借用、购买、整理图书和文具的过程中,学习识字、说话、计算、设计、美化,学习与他人沟通、交流,养成爱书、爱文具的好习惯。
(2)在班级、学校或家庭养护一种绿植或者小动物。综合运用语文、科学、数学等多学科知识,学习日常观察和记录。
(3)参与学校、社区举办的节日和风俗活动,留意身边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文化现象,感受和学习生活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学段(3~4年级)
(1)尝试运用科学、艺术、信息科技等学科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富有创意地设计并主动参与朗诵会、故事会、戏剧节等校园活动。
(2)参观物质文化遗产,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注传统节日节气、民俗风情、民间工艺、历史和传说等;探寻日常生活中的龙凤、松竹梅兰等中华文化意象。积极参加学校、社区举办的文化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获得多样的文化体验。
(3)选择自己发现和关心的日常语言、行为、校园卫生、交通安全、家庭教育等方面的有关问题进行调查研讨,尝试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与同学交流。
第三学段(5~6年级)
(1)积极参加校园文化社团,参与学校和社区举办的戏曲、书法、篆刻、绘画、刺绣、泥塑、民乐等相关文化活动,体验、感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多种形式分享自己的经验与感受。
(2)综合运用语文、道德与法治、科学、劳动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小组研讨,集体策划、设计参观考察活动方案,运用跨媒介形式分享研学成果。
(3)选取衣食住行、学校、地球、太空等某个方面,设计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生活,运用多样形式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呈现与分享奇思妙想。
让我们来看看不同学段“跨学科主题学习”一览表,看看每个学段跨学科学习的一些特点。
第一学段(1~2年级)
语文学习与运用领域向生活扩展。从第一学段开始,就有意识、有计划地将语文学习与运用领域,扩展到学生日常的生活场所,不仅可以丰富语文课程的内容与内涵,还能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开始尝试进行有意义的问题探究。以爱图书为主题的借用、购买、整理书籍活动,爱文具为主题的整理文具活动,爱生命为主题的绿植、小动物养护活动等,都是值得教师去规划安排的跨学科学习活动。
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的意识。本学段跨学科学习要注重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观察、提问的兴趣,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科学、数学等多学科知识,初步具备跨学科学习的基本意识和习惯。
第二学段(3~4年级)
语文学习与运用领域更加宽泛。现实生活与语文学习直接关联,把语文课程的边界延展到生活领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建立社会责任感。
跨学科学习活动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学习内容包括“设计”“参与”“参观”“了解”“发现”“探寻”“参加”“体验”“调查”“研讨”等。
开始培养学生的成果意识与合作能力。制成照片、图表、视频、音频等作品,或尝试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进行展示与分享。
第三学段(5~6年级)
跨学科学习“跨度”进一步拓宽。学生置于无边界的空间与时间的奇思妙想中,无限扩大了语文学习与运用的领域,引导学生关注过去、现在与未来,使语文学习既与传统接轨,又与现代相连。
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形式接近于成人生活,如社团活动、参观考察、未来生活设计等。
在分享过程中提高多媒介运用能力。第三学段的跨学科学习,非常重视学习成果的“分享”,如“运用多种形式分享自己的经验与感受”“运用跨媒介形式分享研学成果”“分享奇思妙想”等。内容中提出要运用跨媒介形式分享学习成果,促使学生文字材料的撰写还要符合不同媒介的表达要求,学习各种多媒介的实践操作,如视频、音频、网页、公众号、海报等制作,将学习成果的呈现过程变成学习与实践的过程,在实际操作中,激发创造潜能,提高多元读写能力。
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实施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容有了,那跨学科主题学习如何实施?
首先,看看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的要点:一是精选主题,整体策划学习活动。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生活的范围、学习兴趣和能力,精心选择学习主题和内容,组织、策划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广阔的学习和生活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二是拓展资源,真实参与社会生活。充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社区生活场景、文化场馆等学习资源,结合学校和社区开展的文化活动进行语文跨学科学习,在真实的体验和实践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三是注重通过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接下来,讲讲跨学科主题学习单元的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其实就是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单元的额设计可能会因为主题性质和类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但主题单元设计的技术和思路却基本相同,主要有六个步骤:确立学习主题,敲定学习内容——设定学习目标,计划学习课时——创设学习情境,统领单元学习——设计学习任务,安排学习活动——展开学习过程,促进学习小结——进行成果展示,注重评价点拨。
1.明确学习主题,敲定学习内容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紧扣“民风民俗”编排了四篇文章,单元习作是“家乡的风俗”,基于此,为了让学习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提炼出了“家乡节味”这一主题。
为了紧紧围绕“家乡节味”这一主题组织教学和实践活动,需要对学习内容进行变序、精选与增删。本次跨学科主题学习精选了三篇精读文本:《古诗三首》《北京的春节》《腊八粥》;三篇拓展文本:汪曾祺《故乡的元宵》《端午的鸭蛋》及冰心《腊八粥》;观看视频:纪录片《过年的画》第四集——《老城味道》。
2.设定学习目标,计划学习课时
明确了学习主题,敲定了学习内容,我们需要设定学习目标,靶向目标,才能有的放矢。结合学习内容的特点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我们确定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如下:
(1)会写37个字,会写38个词语。能背《古诗三首》。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3)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表达对家乡的怀念。
(4)感受不同媒介的表达效果,学习跨媒介阅读,运用多种方法整理和呈现信息。
(5)参加语文实践活动,体验、感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多种形式分享自己的经验与感受,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呈现和分享奇思妙想。
本次跨学科主题学习需10—13课时才能真实落地。
3.创设学习情境,统领单元学习
我们本单元“家乡节味”跨学科学习主题学习情境创设如下:
我们中国向来好称“礼仪之邦”,最讲究过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隔三差五便有节日。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过程。近几年,有国家因缺乏文化底蕴,企图剽窃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中国人,我们不答应!
接下来,我们将走进传统节日文化,回忆你家乡节日的味道,用行动记录下节日独特的味道,守护我们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积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行动起来,让我们向世界展示我们历史悠久的节日味道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学习情境的创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勾连起来,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积累语言经验,培养语用能力。
为什么要创设跨学科学习情境?创设怎样的情境?我们来看看。创设学习情境,教师应利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语文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等相关经验,增强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建设开放的语文学习空间,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在多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实施-教学建议)教师要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准确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综合效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3年版-课程实施-教学建议)
要引导学生在广阔的学习和生活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交流沟通、团队协作和实践创新能力。注意引导学生掌握问题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学会提炼、表达、呈现学习成果,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提示)
所谓真实情境,其本质是心理意义上的,是指那些贴近学生既有经验且符合其当下兴趣的特定环境。正是这样的整合性真实情境,搭建了学生所处日常生活实践与学校课程(领域)学习之间的桥梁,赋予学生学习活动以意义,使得学生实践反思与社会互动变得必要和成为可能。(杨向东教授语)
4.设计学习任务,安排学习活动
本次“家乡节味”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了三个任务九个活动,引导学生积累与背诵,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表达对家乡的怀念,感受不同媒介的表达效果,学习跨媒介阅读,运用多种方法整理和呈现信息。通过参加安排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们体验、感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多种形式分享自己的经验与感受,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呈现和分享奇思妙想。
学习活动设计如下表所示。
学习任务 | 学习活动 | 学习内容 | 课时安排 | ||||||||||||||
家乡节味 |
品名家笔下的节味 | 阅读教材文本,完成以下三项任务: 1.学习《古诗三首》,了解诗歌对应的节日习俗和传说,感受相关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 2.走进《北京的春节》,感受北京春节习俗的味道,学习作者抓住特色节日民俗活动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文章内容详略得当的好处。 3.读懂《腊八粥》,能领悟课文是怎么详写主要部分,体会课文详略安排的效果,学习第一自然段,写出喜欢事物的特点。 |
6—7 | ||||||||||||||
忆家乡独特的节味 | 1.以团队为单位开展梳理与探究活动。要求:人人参与,人人搜集与梳理,完成“传统春节节味”与“家乡春节节味”对比图。梳理出自己家乡节日的特殊味道。
“传统春节节味”与“家乡春节节味”对比图 2.团队合作,写一写家乡春节节味介绍词。从文本中学习,从找到的资料中学习,从“我的发现”入手,写出独特的味道。 3.根据团队成员参与活动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和团队评价。 |
2—3 | |||||||||||||||
家乡节味飘向世界 | 1.以团队为单位开展交流与探究活动。要求:人人参与,人人交流,思考如何向世界展示我们历史悠久的节日文化,让自己家乡独特的节味飘向世界。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团队交流,呈现与分享奇思妙想。学会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如何让家乡节味飘向世界”这一问题。(思维导图、邮票传情、文字记录……)观看与交流传统节日主题邮票。 3.分享成果。评选“家乡节味之最”,互相观摩与交流,亲身感受同学们对家乡节日文化的多元理解。 |
2—3 |
任务一:品名家笔下的节味
每个人过节的感受都不相同。名家笔下的节日又是怎样的?有怎样独特的味道?请到相关的文章中找一找答案吧。走进文本,领悟名家详写的秘诀。需要阅读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三篇课文,完成三项任务:走进《北京的春节》,感受北京春节习俗的味道,学习作者抓住特色节日民俗活动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文章内容详略得当的好处;读懂《腊八粥》,能领悟课文是怎么详写主要部分,体会课文详略安排的效果,学习第一自然段,写出喜欢事物的特点;学习《古诗三首》,了解诗歌对应的节日习俗和传说,感受相关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并没有忽略识字教学,学生独立识字,课前检测或抽查,对难点进行辅导,助力学生积累语言材料,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
任务二:忆家乡独特的节味
通过完成任务一,学生受到了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一心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勾起对家乡节日味道的怀念。那学生自己家乡的节日有什么独特的味道?接下来走进家乡的春节!
搜索对比,探秘家乡独特的节味。完成“传统春节节味”与“家乡春节节味”对比图。大家可以借助网络搜集资源,了解传统春节的习俗,再通过咨询长辈,回忆自己家乡春节的节味。推荐大家观看纪录片《过年的画》第四集——《老城味道》。完成以上任务后,看看你会有什么发现呢?你一定会发现自己家乡春节的特殊味道。
找到家乡春节的独特味道后为家乡春节节味写一写介绍词。向名家学习,从“我的发现”入手,写出独特的味道。
传统春节 | 家乡春节节味 | |
时间 | ||
目的 | ||
习俗 | ||
我的发现 |
“传统春节节味”与“家乡春节节味”对比图
任务三:家乡节味飘向世界
通过上一个任务,学生认识到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了智慧,建立起了文化自信,也学会了跨媒介阅读,运用多种方法整理和呈现信息,并通过比对发现了家乡节日的独特味道。你们已经学会以介绍词的方式将自己家乡春节的味道介绍清楚,请思考一下,还能如何向世界展示我们历史悠久的节日文化,让自己家乡独特的节味飘向世界呢?
多样表达,让家乡节味深入人心。要完成这一项任务,你们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呈现与分享自己的奇思妙想。可以搜索与交流国家邮政局发行的传统节日主题邮票,将你自己家乡的节日特殊场面制作成邮票,如何制作邮票,你可以参考部编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精美的邮票》;也可以制作家乡节日小视频,利用自媒体让家乡节味飘得更远;制作海报进行宣传也是不错的选择……完成后,和身边的亲人分享你的成果。
在阅读、交流、梳理、探究、表达等活动中,学生体验、感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多种形式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与感受,丰富了自己的语言表达,呈现和分享了奇思妙想。我们还学会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呈现自己的成果,学会了运用多种形式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感觉我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
附: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案例
跨学科任务群丨传承家乡节日的味道——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导报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