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雁南与嘉德三十年:拍卖不是金融,不能脱离艺术和品位!

文摘   2024-08-30 18:21   北京  






虽然我们构思了很多词来形容对王雁南的印象,但最后发现,依然是“大家闺秀”最为贴切。


与王雁南对话,最大的感受是她言语间的坦荡与待人看事的清澈。


别人夸赞她没有架子,她自己笑言,这本不过是人之常情,是出身的光环让这些在她身上放大成优点。她讲起话友善周到又不失果断,办事坚持原则又不失温厚。


所谓历尽千帆,不坠青云,不管是讲述嘉德创业时的波澜壮阔,还是回忆评价从业多年的功过,她的口气都是不温不火,平静而从容。


创始人的气质往往会渲染企业的底色。虽然已经离开嘉德多年,但王雁南坚持做拍卖不买断、不存货,“一手托两家”的信念,传承下来成为嘉德的原则。哪怕这本是拍卖行业最基本的信誉,但在当今一心逐利只求短平快的商业环境里,这种信念显得格外难能可贵。









1977年毕业于广州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983年毕业于美国阳伯翰大学夏威夷分校。曾任国防部外事局翻译、北京长城饭店副总经理。


1992年加入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时称中国嘉德国际文化珍品拍卖有限公司),是嘉德创始人之一,任副总经理,1996年至2014年任中国嘉德董事总裁,现任嘉德文化集团副董事长。


中国嘉德自1993年创立以来,举办拍卖175场,专场2230个,总成交额逾人民币918亿元,单件艺术品创38次亿元(人民币)纪录,累计50万件文物艺术品在此传承流转。(数据来自嘉德三十年统计)









时钟回拨到三十多年前的1993年5月18日,在当时国内第一个中美合资的五星级长城饭店草坪上,在万众瞩目之下,中国嘉德举行了盛大的成立仪式。


当时的嘉德还叫“中国嘉德国际文化珍品拍卖有限公司”,而它的英文名“GUARDIAN”就是王雁南取的,意为守卫者、守护神。


进入嘉德前,王雁南曾在美国学习酒店管理,又在长城饭店工作了近十年时间,嘉德创始人陈东升看重她的身份给初创的嘉德带来的人气和支持,也看重她为人的严谨和对品质的把控。而面对这个新鲜的行当,王雁南开始有犹豫有忐忑,也有好奇和不解。







你是怎么决定离开长城饭店进入中国嘉德做艺术拍卖工作的?



我来嘉德的时候,其实是很犹豫的,也害怕会失败。艺术对我来说已经是跨行业了,拍卖在当时更是个新鲜的行当。好在当时刚起步的嘉德就在长城饭店办公,也拉了长城饭店入股,嘉德的开张庆典和首场拍卖会都是在长城饭店办的,所以虽然人在嘉德,却好像没离开长城饭店似的,我心想万一不行,缩回来也很容易。


不过这个新鲜行当对我很有吸引力。陈总(陈东升)对我很用心,当时他招兵买马,跟我差不多同时来的是甘学军和寇勤,我们组了个小班子。我是从头开始学,而且不需要管公司的柴米油盐,只按照自己的规律把事情办好。经营的担子不在我身上,就没感觉特别有风险,也就一步步走了过来。





嘉德首场拍卖会所在地(1994年的长城饭店)




陈总对你的评价是大家闺秀,特别有文化。他在《一槌定音》里写道,第一次知道青花瓷还是你告诉他的。



我当时的水平,就是艺术家里我知道齐白石,徐悲鸿不太确认,张大千肯定不知。青花瓷也就知道个名字,其他的粉彩、斗彩一概不知。那时候艺术就是阳春白雪,老百姓根本不接触,没有宣传,没有普及。别说我这个跨行的,真行业里的人也知道得不多。




当时创始团队的背景也各不相同。



陈总是第一批学经济的人之一,会动脑子,他提前察觉到这种市场机遇是大势所趋。我不是当家人,对各种消息不太敏感也不容易激动,优势在于对原则的坚持。寇勤的交际能力很强,能处理复杂事情。甘学军是专业背景。我们团队是个互补,共同奠定了嘉德的基础。





上:创始团队合影

中:中国嘉德成立仪式上的合影

下:成立酒会现场




进嘉德之前你曾看过拍卖会吗?



没有。只记得我在长城饭店工作时看过一次义卖,有人在小剧场做行为艺术砸烂了一个提琴,觉得挺稀奇的。后来1988年苏富比拍卖公司想进入中国,做了个“拯救威尼斯修复长城慈善拍卖”,很多来北京的客人住在长城饭店,我才第一次知道了拍卖。




据说嘉德的第一场拍卖还卖门票?



不只第一场,刚开始一直卖门票,100块钱一张,那时候是不少钱呢。因为地方小,很多人好奇想进来看,卖票控制下人流量,正好我们也缺钱,什么进项都没有。


当时有多缺钱?我们第一场拍卖要搭展架,需要展架公司给摆个好看的造型。甘学军想省点儿钱,就出主意这样那样搭,能便宜些。我一听就来气,说那不如干脆都放地上,展架钱都不用花了。我不管钱,不知道当时手头有多紧,而且以前在饭店做啥都要有个标准,得看得过去。甘学军瞪我一眼没吭声,最后还是他想了个省钱的办法解决了这事儿。





上:1994年5月18日嘉德春拍上海预展

下:1994年中国嘉德首场拍卖会现场




第一次做拍卖时,嘉德是怎么征集的?



一方面靠自己打广告。陈总在老干部都爱看的《人民日报》《参考消息》《北京晚报》上打广告,发布拍卖征集的电话号码。这招管用,广告打出去第二天,办公室三个电话就没停过。我们一边听电话一边记,下班后一对信息,发现来咨询的人都没留下联络方式。


那时候文物交流是个很小众的事儿,买卖只能进文物商店,按规矩要是不能证明拥有权,拿着文物在街上走都可能违反《文物保护法》,所以来咨询的人都不轻易说自己的情况,也不信文物能拿出来拍卖。所以当时主要的征集途径还是靠行内的老同志、文物商店的老领导帮忙。他们都很兴奋,给我们出主意,带我们去跑各地文物公司和文物商店。刚开始的时候我对行里很多规矩习惯也懵懵懂懂。


记得有次和甘学军几个人去一个文物公司,征集人家一件镇店之宝——徐悲鸿画的马。都到那儿了,对方说,不卖了。我们想那就回去吧,人家不卖还能怎样?但怎么也得喝个酒吃个饭,喝完吃完,我们没多吭气就走了。多年之后兜兜转转,这件马还是给了我们,对方说本来当年就是打算给,没想到我们没弄懂人家的意思,居然没继续恳求。


我心说,这行业真是太奇怪了。




文物公司后来也慢慢衰落了。



这是个必然的规律。拍卖一起来,文物商店慢慢走下坡路,我们一帮年轻人啥也不懂,居然就杀进去,成了半路杀出的程咬金,慢慢带起了一个新行业。





1993年嘉德注册营业执照




书法家邬鸿恩手书




当时行业里特别支持你们的老人儿都有哪些?



不少。当时翰海的秦公先生最懂得拍卖,不过他在国营企业不好施展身手,就支持我们做。还有文化部文物系统的赵榆先生也很热情。不久后文物局批下了包括我们在内六个试点拍卖企业,文物拍卖合法化了。一些老干部家庭听说有我们的拍卖会,会来现场偷偷观察,很快市场大势起来了,老百姓收藏成风了。




1993年中国嘉德首批鉴定顾问、艺术顾问聘任仪式




看第一次拍卖的现场照片,你站在高德明先生身边,那时心情如何?



很紧张。站最前头是因为我怕高先生看不清举牌人。拍卖是第一次,面对那么多人,我们都帮着看台底下。拍卖前我们也看过一些视频排练过,但大场面一开始,加上还有好多电台电视台录音录像直播,感觉就不一样了。


高老很厉害,声音洪亮,特别有范儿。当时我们不知道哪儿找拍卖师,就到处散消息,是长城饭店的张磊给介绍了高先生。他英文好,嗓音好,范儿好,陈总一眼就看中了。至于拍卖的技术,反正台上台下没几个人懂,会多少算多少。没想到嘉德开了先例,后来相当一段时间,拍卖师都是照着高老的样子去主持拍卖的。




嘉德首场拍卖会上站在高德明身边的王雁南(左二)

王雁南举牌

1994年嘉德春拍,王雁南与拍卖师高德明

徐邦达敲响嘉德1994年首场拍卖会第一槌













回忆过往,王雁南说得最多的不是耀眼的成交记录,而是每件拍品背后的故人旧事,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感慨。文物艺术品沉淀了家族的文化认同与荣耀,也曾历经许多代人的呵护与打磨,但烟云过眼聚散有时,藏品流转也是常态。


让承载几代人情感的珍藏找到最好的归宿,是拍卖人的责任。




在你经历或经手过的拍品中,有哪些是记忆特别深刻的?



陈总在《一槌定音》书里写的几个例子,齐白石的《山水册页》、傅抱石的《丽人行》、翁氏藏书等,印象都很深刻。那时候公司没分那么多部门,卖家买家公司业务都知道。




傅抱石《丽人行》成交价:RMB 10,780,000 中国嘉德1996年秋拍




翁氏藏书《丁卯集》,中国嘉德





印象特深的有陈总书上提到的天津大姑,她本人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姓名,就叫了这个代号。大姑拿来过石涛名作《高呼与可》,后来被故宫博物院购藏了,这也是故宫在嘉德购买的第一件东西。此后,大姑又在嘉德卖出不少珍本古籍,如宋版《鬳斋考工记》、元版《须溪先生校本韦苏州集》,都是国宝级别的。




石涛《高呼与可》成交价:RMB 4,730,000 中国嘉德1995年秋拍





大姑挺神秘,东西卖了我们就找不到她人了,只能等下次她再来给件东西。大姑给过我们一对儿道光的酒坛子,非常精美,非常好,细看坛子上还有绿油漆的痕迹。那是因为它曾被放在厨房里盛米用,后来把漆洗掉才拿来的。她的藏品传承有序,都卖得非常好。





《须溪先生校本韦苏州集》成交价:RMB 2,200,000 中国嘉德2005年秋拍




王世襄“俪松居长物”专场是你主要经手的吧?



是。我跟他们老两口还算熟悉。袁荃猷老太太很可爱,她家就一个客厅,我们去了跟王世襄先生说事,她就坐在角落里的小桌子边上择菜。傅熹年先生的太太也是,我们去跟傅先生聊天,傅太太一定搬个板凳在角落坐着,不会缺席,也不多说话,那种大家闺秀的样子。


这些老一辈世家子弟,都是一代精英,很有人的尊严。如果不是做这个工作,我们不可能有机会接触到另一个世界,另一个阶层的他们。




明 金髹木雕雪山大士像 成交价:RMB 2,750,000 中国嘉德2003年秋拍

明 鎏金铜雪山大士像 成交价:RMB 2,090,000 中国嘉德2003年秋拍

明 朱三松竹根雕老僧 成交价:RMB 2,640,000 中国嘉德2003年秋拍

宋 朱晦翁藏仲尼式琴 成交价:RMB 2,200,000 中国嘉德2003年秋拍

唐 “大圣遗音” 伏羲式古琴 成交价:RMB 8,910,000 中国嘉德2003年秋拍 成交价:RMB 115,000,000 中国嘉德2011春拍




据说你去见翁万戈先生之前,曾经用好几天来研究翁氏家族?



对。当时翁家后代来,是拓晓堂接待的,去美国见翁万戈先生的是我。翁家是清末九大藏书家之一,翁万戈先生是翁同龢第五代孙,整个家族十分庞大。所以我临走之前,拓晓堂仔仔细细写了好几张纸梳理翁家的几代关系,给我做功课。我背了好几天才慢慢记住。不过后来也没怎么用上。


第一次去见翁先生,内心是有点惶恐的。然而翁先生的严谨、认真和热情打消了我的顾虑。当时互联网还不发达,他用传真给了我一个特别详细的路线,清清楚楚,一丝不苟。路线的最后一程是长途公共汽车,一下车就看到一对华裔老夫妇。我们相互寒暄了一下坐上他们的车,翁先生开车,翁太太在旁边坐着,一路上大家总是说话,他开车并线也老是不对,挺逗。


翁太太去世后,90岁的翁先生一个人生活,更加简单而有规律,我们去看望他时,为了不添麻烦,就自己带饭带吃的,自己烧水泡茶,告别时把垃圾一并带走,翁先生总是客气地连连道谢。


对翁氏藏书,翁先生让我们代为寻找买家,不公开拍卖,只能卖给国家。经过前后三年的努力,失散海外半个多世纪的翁氏藏书被上海图书馆以450万美元购回,是目前最重要的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古籍。





上:王雁南就翁氏藏书回归接受采访

下:传承与守望-翁同龢家藏书画珍品展剪彩仪式




后来翁先生也通过嘉德向国家捐赠了好几件重要藏品。



翁先生最后一次来中国,将吴彬的《勺园祓禊图》捐赠给北大。按照美国税法,当时他完全可以办理免税手续,但是他听说办理过程非常复杂,立即决定按最简单的方式来办,没有做出免税申请,完全义捐。





吴彬《勺园祓禊图》(局部) 纵30.6cm,横288.1cm





2019年,翁以钧先生代表翁万戈先生将明代画家沈周的《临戴进谢安东山携妓图》和清代画家王原祁的巨幅《杜甫诗意图》捐赠给上海博物馆,完成了翁先生的夙愿。翁先生让我们对于老辈名人的认识有了直观的感受。他出身名门,在国外努力打拼,勤奋克己,而对人却是宽厚大度。经历了烽火硝烟、战乱颠沛,他一直非常珍视家族重要的遗存文物,一定要让祖上的珍宝找到最好的归宿。他就是这样明白清澈的人,也是值得永远怀念的人。





明 沈周《临戴进谢安东山携妓图》纵170厘米,横89厘米













中国的艺术品拍卖行业三十多年历程,它门槛看似不高,就是给买卖双方提供的一个交易平台,并从中赚取佣金,但保持初心却很难。尤其在中国的人情社会,买卖靠的是人与人的信任,坚持原则和笼络人情有时很难两全。







有没有比较困惑的时候?



头几年嘉德做得很好,后来翰海、保利等等很多公司后来居上。我们一方面比较保守,觉得不能违背一直坚持的东西,一方面在策略灵活度上也真的比不过一些同行,在佣金上杀价压价又不是我们的强项。所以有段时间大家觉得挺委屈,吭哧吭哧卖力气,还这么守规矩,但市场的风头没在我们这儿。




从什么时候感觉到,这种坚持是对的?



大约是2003年,我们十周年那会儿才好了起来。业内外慢慢理解,拍卖是实实在在的事情,嘉德不会低买高卖,从营业模式上信奉“一手托两家”的公平,其实是站在卖家这边,也帮买家找东西。卖家买家对我们有了肯定的声音,觉得嘉德靠得住,这让我们觉得比较欣慰。




嘉德首拍重要拍品之一 齐白石《松鹰》成交价:RMB 1,760,000 中国嘉德1994年春季拍卖会





被认可是需要时间的。而且一件事都有两面,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我们也发现,一些很熟悉的客人一直在嘉德买,但等卖出的时候就没给我们。人之常情嘛,谁家给的条件好就卖给谁,很正常,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有点伤心委屈,但对我们也有促进,会琢磨还要怎么做才能让人家愿意拿到嘉德卖。这是我们要解决的课题。




你觉得拍卖行业的高峰期是什么时候?



刚开始有拍卖那几年,卖家有东西不敢拿出来,对能卖多少也没数,拍出去的高价经常让所有人吓一跳。屡屡产生的高价刺激百姓关注拍卖,最高峰的是2010年前后,到2014 、2015年拍卖场上总是创新高,动不动上亿。到那时卖家的心理价位很高了,拍品征集要经历很艰苦的谈判,对拍卖行来说,没有以前的好日子了。




(嘉德首件过亿)朱熹、张景修等《张景修,朱熹等 宋名贤题徐常侍篆书之迹》 成交价:RMB 100,800,000 中国嘉德2009年秋拍



嘉德首拍重要拍品之一 张大千《石梁飞瀑》成交价:RMB 2,090,000 中国嘉德1994年春拍

嘉德重要拍品之一 齐白石《蕉屋》成交价:RMB 2,970,000 中国嘉德1994年秋季拍卖会




按理说拍卖数据可以看到最公开的二级市场价格,不过有时候它也会变成一种资本操作工具。



能产生差价的地方就会有人去坐庄,去炒作。艺术品拍卖其实就是个买卖,跟卖车、卖奢饰品一样,骨子里还是要把东西卖掉。只不过艺术行业需要专业知识、门槛相对高一点,仅此而已。




今天拍卖行业的整体氛围跟20世纪90年代行业刚起步时,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早年嘉德的拍卖业务还没有这么多业绩的要求,没有这么多压力,没必要一次比一次创新高。那会儿艺术还跟文人特别沾边,大家以兴趣为主,有时间会探讨,会琢磨,卖家买家都是蛮有情怀的知识分子、文人世家。我们都希望能够帮助两方实现自己的价值。


后来这个行业金融化了,拍卖开始靠数字说话,卖多少成了评判标准,业务变成机器一样狂奔着去征集去销售,离文化、艺术、品味远了,离艺术品给文化人留些念想的愿望也越来越远了。做拍卖像一个生产线一样,已经变味了,很没意思。





克劳德·莫奈《睡莲池与玫瑰 》成交价:RMB 154,100,000 中国嘉德2021年秋拍




陈逸飞《玉堂春暖》成交价:RMB 149,500,000 中国嘉德2017年秋拍



王羲之 草书《平安帖》 成交价:RMB 308,000,000 中国嘉德2010年秋拍




嘉德是什么时候开始对各个业务部门有业绩要求的?



早年每年也有个预算,但很多年都形同虚设。后期我们就制定了计划,有奖金奖励,完成了任务有提成。这个方法是我提出来的,奖金不是给到个人,而是按照算法奖励给部门,让大家觉得只要努力工作,就不会被亏待,同时又不会引起同部门的恶性竞争,让大家共同努力自愿去做。嘉德好长一段时间都是这样执行的。


我觉得奖励制度有利有弊,有奖励容易让业务一上头就往前冲,什么东西都想拿,一心就想把东西卖掉。没有奖励反而能够保持平常心,长久以往保持品牌信誉。




张大千《爱痕湖》成交价:RMB 100,800,000 中国嘉德2010年春季拍卖会



齐白石 辛未山水册 成交价:RMB 144,900,000 中国嘉德2023年秋季拍卖会



(宋)陈鉴 辑 石壁精舍音注唐书详节 成交价:RMB 110,400,000 中国嘉德2018年春拍













嘉德立司的根本,就是公开公平公正、不买不卖,只做中间人。这种明显的企业风格是王雁南在任时就笃定的信念,她的付出让今日的收获水到渠成。







是什么动力让你在嘉德工作了二十年?



我这个人不太喜欢换地方。我在长城饭店十年,在嘉德二十年没换地儿。我不太敏感,不太左右比较,别人很尊重我,待我也很好。很多人经历过工作上被人欺负、被人压榨,我从没被为难过,一直很平顺。这是我的幸运。


有时候别人并不是把我当成“我自己”来看待的。很多人看我都是带着光环的,总讲“你这么平易近人”,我就想笑,我不过是吃饭、走路、说话,跟每个人一样,就已经被称为“平易近人”了,好像天生是平白多了个优点。所以也算福报,我只想现在要做什么,怎么做好就够了。





上:嘉德成立二十五周年(2018年)

下:嘉德成立三十周年(2023年)





在嘉德这些年,你觉得最重要的收获是什么?



我学到很多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也看到时代的变迁和人生的沧桑。这么多年,曾经在行内外很活跃的人渐渐离开了,我们自己也老了。我这个人没有什么需求和欲望,不需要做什么投资、发展什么生意,工作和生活分得很开的。





2013年 左起陈东升,纽约苏富比中国艺术部罗梅生(Lark Mason),王雁南




平日跟藏家会当成朋友相处吗?



很少。其实我还是回避把客人变成朋友的,好像脑子里有个界限,也可能是老派的思想,我觉得工作时认识的人就是工作关系。有个别比较谈得来的,后来也没什么生意上的来往,会联系多一点。




在拍卖行做了二十年,你自己收藏吗?



有点儿,但没什么系统,不能算收藏。我们做拍卖的不会跟客人在拍场争,这是违规的,多半是看有东西要流拍了,特别可惜,心里又喜欢,就有点小贪心把它收了。我收的大多是小小的古画和家具。记得以前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大礼拜拍卖的时候,买下几件柴木家具,有小条案、罗汉榻、面条柜。现在房子大一点,终于有地方把面条柜和罗汉榻搬出来,买了二十年终于用上了。




有没有在嘉德特别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事儿?



有一些。当年我在嘉德的时候,最想抵制的,就是压业绩,我希望大家能比较轻松地应付和处理业务,人还能得到艺术和文化的滋养。可能我的想法太天真了,不太现实。




陈总对你的工作施加压力吗?



陈总在嘉德总是很紧张,很忙。他本来就是对工作充满热情、激情昂扬的人,加上同时做着保险这样需要打鸡血的行业。嘉德关于钱的大事就是他做主,我就负责具体事务。可能反而是我让他会有一点压力,因为他说什么我有时不买账,给他制造了不少头疼的事儿。毕竟多少贷款多少压力我都不知道,所以我才能这么平和。





王雁南和陈东升




那么你觉得自己对嘉德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如果说对嘉德有贡献,那就像陈总说的,我比较死心眼,相信这是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平台。我一直坚持原则,拍卖行自己不买断,不存货。谁都知道这是个赚钱的好事儿,是个很大的诱惑,但一旦开了头就很容易走偏,那么买家卖家两边的信任都没了。嘉德的人大多是来自学校、博物馆,是靠专业知识吃饭,没把赚钱作为唯一目的。我们开头开得很成功,有这个名气,占了先机。


做拍卖公司不容易,很多人以为只要开了槌宣传一下,就能忽悠很多人来买卖,但其实很容易给自己搁进去。很多人一生都在追求破冰,并以此为荣。而我比较保守,也比较幸运不愁吃穿,没有在公司管钱的压力。陈总虽然觉得我有点儿不食人间烟火,但他也认可我们传承下来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口碑尤其重要。





嘉德艺术中心奠基仪式上的王雁南(左二)




正是这种口碑让嘉德能够走到今天。



我们这些坚持其实本来是做拍卖生意最基本的信誉。嘉德很幸运地赶上一个特殊的时代。现在拍卖行业的信誉危机,是因为都着急,做短平快。只有耐得住寂寞,一点点做,肯定能做好。






图片来源:

除特殊标注外,由被采访者提供







影响中国审美的人和他们推动的事业



美学专栏




汪筱林

考古

刘子力

陶溪川

徐华翎

艺术


李向东

天文

王光乐

艺术

宋冬

艺术


沈志军

红山动物园

秦艾

艺术

宋琨

艺术


石大宇

设计

张颂仁

收藏家

万捷

印刷与艺术


乔志兵

收藏家

朱赢椿

设计与艺术

翁菱

文化推手


丁乙

艺术

邬建安

艺术

张恩利

艺术


翁狄森

珠宝设计

滕菲

珠宝设计

周春芽

艺术


刘杏林

舞台美术

江宏伟

艺术

江宏伟

艺术


粱建国

设计

向京

艺术

何炬星

星美术馆


金宇澄

繁花

尚扬

艺术

程京

科学



特别出品




白玛多吉

松赞创始人

仁青茨姆

民宿主理人

瓦依那

乐队


陈翠梅

马来西亚导演

安达组合·乌尼

呼麦传承人

朱婧汐

赛博歌姬




出品

芭莎文化艺术部

Green Bazaar Lab


总编辑:沙小荔

出品人:董云燕 | 监制:徐宁 

艺术顾问、采访:顾维洁

 编辑:毛阿达 | 撰文:赵舆(壹佰工作室)

设计:张晓晨 | 编辑助理:雷鑫冉


合作

greenbazaar@trends.com.cn






Green BAZAAR芭莎美好生活
《时尚芭莎》旗下美与生活方式IP “Green BAZAAR”。美美创造,好好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