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虎:“开放”的建筑是四合院

文摘   2024-11-03 11:24   北京  




「合院」是一种以“院”为中心的围合式居所,呈现了东方美学中向心而居的哲思。而四合院,对于北京而言,正是这座城市文化脉络的象征,承载着历史的深厚记忆。


Green BAZAAR芭莎美好生活与北京前门文华东方酒店联合发起了“向心而居”内容共创项目,以「院」为舞台,邀请艺术家邬建安、冰逸以及建筑师李虎,展开一场关于“四合院”的“围坐式对话”。从生活哲学、设计美学到人文艺术,这场对话将文化内涵与日常体验交织,开启一段关于北京城新旧记忆的美好叙事。







2008年,建筑师李虎和黄文菁在北京创立OPEN建筑事务所。近年来,事务所完成了上海油罐艺术中心、UCCA沙丘美术馆、山谷音乐厅等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项目,OPEN始终相信,建筑可以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在建造与自然之间达成平衡。


2024年仲夏的一天,李虎与 Green BAZAAR 一起漫步在北京城的胡同,讲述了他作为一个建筑师对于北京城、胡同和四合院的独特见解。




建筑师李虎







对于李虎来说,北京最有魅力的区域是二环之内有百年历史的城区,在胡同中随机穿行,观察每条胡同中的生活是他的一大乐趣。


“以前我女儿在汪芝麻胡同上幼儿园,我从和平里骑车送她的话,她就会要求每天走不同的胡同,而每个胡同都特别的不一样。


2015年,OPEN建筑事务所将办公室迁至位于方家胡同46号院中的一座近400平米的单层坡顶车间厂房内,转眼已经快有十年的光景。这里的前身是抗战时期的兵器工厂,新中国成立后的机床厂,后来经过改造成为了一个创意产业的聚居区。



OPEN建筑事务所位于北京方家胡同的办公室,图片提供:OPEN



李虎对胡同有着很深厚的感情,每天进入胡同中工作“接地气”的感觉成为了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这里,无论是走路还是骑车,日常的体验中很特别的一点,就是人情味,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很近。李虎认为,这是住在城市里很美好的感觉。


走进工作室,肆意感受日光和气候的变化,天窗打开任树叶落在桌面手边,院子里有各种植物,甚至诸如黄鼠狼、燕子、麻雀、猫猫狗狗等小动物......这是一种在城市里很难得的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



OPEN建筑事务所,图片提供:OPEN



OPEN对胡同生活的热爱和观察,集结成为了一个名为“每个人的城市(OPEN Metropolis)”的自发研究项目,OPEN试图用设计的力量改善城市发展中的问题。


项目中通过对方家胡同的研究,引发了有关公厕和庙宇空间的利用问题,足见OPEN对胡同中个人生活细致入微的体察。



《每个人的城市》系列,庙宇新生,火神庙现状,图片提供:OPEN



或许在今天,四合院中的居住和生活成为了一种多少有些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我们仅能从书中感受曾经的魅力和辉煌。


但在李虎看来,无论是四合院、胡同,还是整个北京城,都包含了一个独特的内核:试图结合城市和乡村的尝试。换言之,它们把中国传统中向往的田园生活放大到了一个城市的尺度和格局,实际是古人的一个创举,放眼全世界这样的案例都不多见。


很多人包括建筑大师柯布西耶,都曾对北京城的平面布局发表了很多感慨:北京城市的神奇之处,就是把对天地哲学的理解和整个古人的生活方式经过理性化之后而形成的一种布局。


所以在李虎看来,在北京胡同里生活最动人之处,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在城市里体验田园生活的机会。 



李虎在四合院内感受自然







作为建筑师,李虎对中国的传统建筑也有着独特的理解。其中最令他感兴趣的,便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开放性,就跟他的事务所“OPEN”的名字似乎不谋而合了。



山谷音乐厅,半室外音乐厅,摄影:雷坛坛,图片提供:OPEN

建筑师李虎



这种开放性表现在不同的地方。首先,中国传统建筑中室内外的概念非常模糊,这跟古人和自然的亲密关系是分不开的。另外,中国传统建筑的体系化是极具智慧的,它是一套开放的体系,并以此衍生出千变万化的建筑类型。


因此如果观察北京的古建筑,无论是一个标准的四合院,还是故宫这样的皇家宫殿,或是雍和宫等大型寺院,甚至清真寺,格局都是非常类似的,可是其中承载着完全不同的功能。



四合院的传统建筑细节



建筑内外界限的模糊带来的空间上的开放性,加之建造体系的开放性,就构成了一个非常灵活的系统,这在李虎看来实际是对当代的建筑和OPEN的实践非常具有启发性的。



山谷音乐厅,朝向缓坡的室外舞台,拍摄:雷坛坛

图片提供:OPEN

山谷音乐厅,面向天空与远山的屋顶平台,拍摄:Jonathan Leijonhufvud

山谷音乐厅,双层混凝土壳体,拍摄:Jonathan Leijonhufvud



在OPEN的建筑实践中,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和关注点,就是探讨建筑跟自然的关系。


在事务所完成的作品中,上海的油罐艺术中心把美术馆和城市里的自然空间融合;深圳的坪山大剧院,把城市公园引入到剧院建筑的内部。


OPEN总会试图把自然围合到人们的生活里面去,把自然“生活化”。因此,也许建筑的形态与中国传统建筑并不相似,但是“开放”的建筑,让人们与自然亲密无间的本质,却始终贯穿在OPEN的建筑实践中。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鸟瞰城市森林和项目空间 ©一勺景观摄影 

图片提供:OPEN

深圳坪山大剧院,北侧公共长廊,摄影:Zeng Tianpei

深圳坪山大剧院,屋顶花园,摄影:Zeng Tianpei







GB = Green BAZAAR

李 = 李虎



GB

北京对于你来说是什么样的存在?


北京最有魅力的区域,对我来说是二环之内有百年历史的城区。


一个有魅力的城市,我觉得是多多少少有一种神秘性在里边的。这种神秘性和故事性,胡同是特别典型的代表,从胡同的名字,就能基本猜出很多以前的故事。


一个城市要有这种历史感,有故事,它才有一种深度和厚度,我觉得这可能是吸引很多人来到北京的一个原因。




建筑师李虎在四合院中



GB

对初次来北京的人,你会推荐他们去哪些地方?


因为北京尺度很大,我会推荐他们骑车走几条路线。有一条我一直觉得很神奇的路线就是从阜成门往东,走过文津街、北海公园南门及团城、故宫北门及景山南门、五四大街、中国美术馆一直到朝阳门,这是北京保留下来的一个相对还有一点点以前味道的横剖面,你会经过北京很多重要的地标。


还有一个我会推荐很多朋友从我们事务所所在的方家胡同附近出发,经过雍和宫、国子监,进入鼓楼东大街,然后从鼓楼往南再往西,到达什刹海。



另外一个我觉得特别有味道的就是在胡同里穿行。我觉得北京最有趣的地方就是胡同,因为从A点到B点之间可以有很多种走法,我很喜欢在城市里随机地走。以前我的女儿在汪芝麻胡同上幼儿园,我从和平里骑车送她,她会要求每天走不同的胡同,而每条胡同的行走所带来的体验都很特别。



四合院传统建筑细节



GB

你目前的工作室位于胡同里,为何选择了这样的地点?也请和我们分享一些在这里工作的日常。


我在胡同里面工作的时间很长,所以胡同对我来说是有很深厚的感情,像我们工作室一直在方家胡同,无论是走路还是骑车,这种日常的体验很特别的一点,就是人情味,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会拉得很近,我觉得那是一个住在城市里很美好的感觉。



我喜欢每天进到胡同里边工作那种接地气的感觉。在我的工作室,我每天可以感受到日光和外边气候的变化,我的天窗打开,树叶会落到桌子上,开门走到院子里,跟植物,甚至有些动物接触,它们会给你一种在城市里很难获得的跟自然的亲密关系,这对于我来说是很重要的。



OPEN建筑事务所位于方家胡同的办公室内部空间

图片提供:OPEN



GB

你是否有在北京四合院中生活的经历?


我并没有在四合院居住的经历。真正老四合院的居住体验,我们今天其实只能想象了。在林语堂的书里,我觉得可能是最生动地记录了曾经北京二环里边的那种魅力和辉煌。我们今天再去看四合院的生活,我觉得多少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即。因为今天的城市已经不可能满足我们在那种低密度环境,那种完全亲近自然的氛围生活。



四合院传统建筑细节




但无论是四合院还是胡同的生活,我觉得很神奇的一点,或者说北京作为一个城市很独特的一点是:它结合了城市跟乡村,它其实把我们中国传统中向往的这种田园、乡村的生活放大到了一个城市的尺度,我觉得这是古人的一个创举,其实在全世界范围之内这样的案例都不多见。



雨后的四合院




很多人赞赏过北京作为一个城市的神奇之处,包括柯布西耶,虽然他没有来过中国,可他对北京城的平面发表了很多感慨,那是把一种对天地的理解,对哲学的概念和整个古人的一种生活理性化,正东正西正南正北是北京城的一个特点,所以很少人在北京会走丢。而四合院的生活,可能最动人之处,还是这种拉近了我们跟自然的距离,能在城市里体验到这种田园的生活。



四合院中的影壁



GB

请你为我们分享一下OPEN就胡同生活做的一些研究和设计。


我们做过一个研究和设计的工作,叫“每个人的城市”,深度观察我们所在的这个城市。北京城是一个挑战,它是一个古老的城市,如何适应现在的生活,我们也更关心年轻人的生活状态。



对北京老城的研究其实非常多,大家都是关注四合院本身,我们其实把眼光放到了四合院之外,就是在胡同里边的两件事情。一个是胡同里的公厕,一方面提升上厕所这件事情尊严的问题,另一方面,公厕这块宝贵的地方也许可以承载其他的一些功能,比如洗衣房,甚至可以读书的一些地方,把它们在垂直维度上充分利用起来。



《每个人的城市》系列,清洁驿站,清洁驿站街景透视,图片提供:OPEN

《每个人的城市》系列,清洁驿站,清洁驿站轴测,图片提供:OPEN


上:《每个人的城市》系列,清洁驿站,现状卫生间地图

图片提供:OPEN

下:《每个人的城市》系列,清洁驿站,“公厕+”功能图解

图片提供:OPEN




另外一个我们关注的问题,也是北京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曾经城里边有上千座庙宇,所以你可以想象,以前几乎每条胡同都有庙,它承载的不只是宗教信仰的问题,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公共空间,我们希望它们可以再一次成为一种公共生活的场所,关怀大众生活的场所。



《每个人的城市》系列,庙宇新生,火神庙改造轴测图

图片提供:OPEN

《每个人的城市》系列,庙宇新生,透视

《每个人的城市》系列,庙宇新生,胶囊旅馆轴测图

《每个人的城市》系列,庙宇新生,寺庙新生功能示意图



GB

你如何看待中国传统建筑,它对你的建筑实践产生过什么样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建筑,对于我们的工作来说,启发还是非常多的。我们比较感兴趣的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开放性,就跟OPEN的名字是有相同之处的。开放表现在几个不同的地方,首先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室内外的概念,门跟窗的概念一直是非常模糊的,这一点东方的建筑对西方的当代建筑有很大的启发,我们的门窗是全部都可以打开的,这跟古人和自然的亲密关系是分不开的。



UCCA沙丘美术馆,鸟瞰图 ©在野照物 图片提供:OPEN





UCCA沙丘美术馆,室外展览平台,摄影:吴清山 图片提供:OPEN

UCCA沙丘美术馆,天窗

摄影:吴清山 图片提供:OPEN




对我来说,中国传统建筑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智慧之处,就在于它的体系化,它是一套开放的体系,几乎是用一套规则去衍生出千变万化的建筑类型,它其实从构建的体系到房屋之间的围合的相对关系,都是有相通的一套思路在里边。所以你观察北京,无论是一个标准的四合院,还是雍和宫这种大规模的寺院,甚至清真寺,格局都是非常类似的,可是里面承载完全不同的功能。再结合上建筑内外界限的模糊,它空间上的开放性,建造体系的开放性,就构成了非常灵活的一个系统,这件事情本身是非常当代的,我觉得其实对很多西方的建筑师,整个的建筑发展也是有启发性的。



四合院传统建筑细节




我们自己的建筑实践,一个非常基本的出发点和关注点,无论在城市还是在自然里,其实都是在探讨建筑跟自然的关系。我们总会把自然围合到自己的生活里面去,把自然给生活化。


比如说我们做的上海的油罐艺术中心,就是一个把美术馆跟城市里的自然空间融合在一起的案例。



上:上海油罐艺术中心,Tank 4的画廊空间 

©吴清山 图片提供:OPEN

中:上海油罐艺术中心,面向活动广场草坪的Tank 5舞台 

©吴清山 图片提供:OPEN

下: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城市森林 

©一勺景观摄影 图片提供:OPEN




再比如深圳的坪山大剧院,我们把一个城市公园一直引入到一个剧院的建筑内部,所以市民可以漫步到剧场不同层次的户外空间,一直到屋顶。



深圳坪山大剧院,从街区眺望公共长廊,摄影:雷坛坛

图片提供:OPEN


四合院的开放性





关于北京前门文华东方酒店



北京前门文华东方酒店位于北京中轴线区的一片传统胡同院落之中,与首都的文化历史一脉相承,仅设42座庭院式客房,非同凡响且独树一帜。酒店与城中心紧密相连,宽绰奢华的住宿空间彰显精妙的东方美学,是中式待客之道的完美呈现。





出品

芭莎文化艺术部

Green BAZAAR Lab




总编辑:沙小荔

出品人:董云燕|监制:徐宁

编辑:Guannan Liu|撰文:mizi

设计:张晓晨|助理编辑:肖瑶

摄影:裴瞳瞳|助理:LIANG

造型:邢惠|服装助理:玉颖

妆发:姚雨


导演:戈罗杰Clock J|摄影指导:添TIM

摄影助理:张世科|灯光助理:石永彬、任思通

剪辑、声音设计:戈罗杰Clock J

调色:珠海隆庆|混音:大河马CCCJ

器材支持:北京天宇开元影视文化有限公司




合作

greenbazaar@trends.com.cn





Green BAZAAR芭莎美好生活
《时尚芭莎》旗下美与生活方式IP “Green BAZAAR”。美美创造,好好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