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黄景瑜遇到常龙山,丹东面条鱼从此有了新吃法

文摘   2024-09-30 18:29   重庆  




一直以来,传承和创新都是丹东菜发展面临的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在“国潮”餐饮、精致饮食兴起的当下,丹东菜该如何突围?


对此,从事餐饮近30年的主厨常龙山认为,传承不意味着一层不变,创新也不是天马行空,丹东菜终将突出重围,一切都有迹可循,因为这片土地早已给出了答案。


本期#风味与风华 丹东特辑,Green BAZAAR与丹东特辑发起人黄景瑜、米其林星厨常龙山,在鸭绿江边寻一个波光粼粼的未来。




黄景瑜

中国青年演员

丹东文旅形象大使

常龙山

辽宁本溪人,福德汇集团行政总厨,从事餐饮行业已近30余年,由他担任主厨的北京米其林指南一星餐厅“止观小馆”,连续5年蝉联米其林一星榜单,至今仍然是全球唯一一家东北菜米其林星级餐厅。









粗犷豪放和精致高端,在常龙山看来并不矛盾。


他是东北人,老家本溪市与丹东市在地理位置上非常接近,同样位于辽宁省东南部,同样依山沿江,人类与自然形成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循环,只要辛勤劳动,就能在应天的时节感受丰收的喜悦。





“我对于丹东的食材相对了解,面条鱼是这个季节非常时令的一款食材,小时候也吃过。”谈论起丹东的地大物博,他信手拈来,“除此之外,丹东所处辽东湾与丹东江交汇处,纬度很好,不仅有海河交界,同时衔接山脉,四季分明,物产众多,从海鲜、江鲜到山珍板块都很丰富。”





过去,人们享用着丰富的资源,将各类优质原料做出铁锅炖等大菜,却很少有人去深挖不同地区的特色优势。而常龙山要做的便是聚焦,聚焦到丹东本土的地域文化,使用当地特色食材融合海鲜的风味,将丹东味道从传统东北菜中细分、推广出来,打造出独特的风味地图。


听一名东北厨师谈论东北菜,这是一件特别常见的事。


唯一不同的是,眼前这名厨师还在北京经营着全球唯一一家东北菜米其林餐厅,用辽河口的优质海鲜诠释东北味,用其擅长的辽河口渔家菜拓宽了人们对东北菜的认知,其独特性与开拓性显而易见。


现在,他也想拓宽人们对丹东菜的认知。这样一位主厨创作的丹东风味,没理由不尝一口。










常龙山主厨擅长制作海、河、湖、江鲜、山珍,也称之为“辽河口渔家菜”,这次特地选用鸭绿江特产面条鱼做主要食材。


对于丹东人而言,面条鱼绝对是记忆中不可替代的味道。它是丹东知名度极高的洄游鱼类。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鸭绿江中面条鱼产量很大,外表无鳞无刺,晶莹剔透,因其波光粼粼且快如闪电的习性,被人称为“江中精灵”。


聪明的丹东人自制渔网钓具,将这种小鱼打捞起来,放入大铁锅炖煮。煮熟后的鱼通体雪白,看起来就像一锅面条一样上下起伏,故而被形象地称为“面条鱼”。





传统做法中,诸如面条鱼炒鸡蛋、清蒸面条鱼、油炸面条鱼、面条鱼汆丸子或者做成一些小凉拌菜等也很常见。一些深爱这一口鲜的丹东人,甚至还会在其刚钓上岸的时候,直接拎起一条,空口入嘴,生吃且不加一点调料,连连点头直夸美味。


眼前,黄景瑜正在这么做。





“我尝一下新不新鲜。”话音未落,只见他捞起一条面条鱼,随意用水冲洗几下,下一秒就把鱼放进嘴里咬了一口,连声赞叹:“哇,新鲜得很脆啊!”





“需要我帮您吃多少……不是,需要我帮您处理多少呢今天?”他吃得开心,忍不住开了个玩笑,欢乐在厨房蔓延。





常龙山说,这道菜由他店里旺销的一款菜品“河蟹豆腐”演变而来的。另外,在他家乡有一道菜叫蝲蛄豆腐,相传,努尔哈赤曾将它作为御宴,美味可见一斑。而常龙山将蝲蛄与河蟹换为承载着丹东人味觉记忆的面条鱼,将一段美食历史重新唤醒,可谓匠心十足。





巧的是,这份对丹东本土地缘、文化优势聚焦的初心,正在丹东的街头巷尾盛行。










今年九月,在鸭绿江旁垂钓的人比往年更多,年轻的、年长的都有。





“以前鸭绿江上面条鱼老多了,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没了,只有江对面一侧的水域中有,我已经几十年没捞到的面条鱼。”一名江边的退休老人向我们介绍,“就是今年,时隔多年之后,面条鱼又重新出现在了鸭绿江上。”





早些年,由于环境、过度捕捞原因,面条鱼曾一度濒临灭绝,逐渐成为一种当地人记忆中的神秘鱼类。近几年,得益于当地对鸭绿江的大力保护,诸如此类的物种得以重新畅游在鸭绿江中,靠江吃江的人们又能重现那份传奇风味。





创新熟悉的风味,也是常龙山的用心所在。他想通过一道菜,诠释记忆中那个具有文化积淀和文化消费潜力的东北。


常龙山是地地道道的满族人,在东北地区的常姓人口中,满族和蒙古族占主要部分。他是在纯粹的东北文化下成长的一代,他是在包容的民族文化下生活的一代,对东北的一切自有深厚的感情,他想将其发扬出来,以美食传递情谊。


如今,许多像常龙山一样崇尚东北文化自信的人,逐渐支撑起了东北味的传统与传承、创新与突破。



或许,鸭绿江上面条鱼时隔多年的惊喜回归,预示着一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奇迹正在上演。


曾经,这片土地自带传奇基因,一条鸭绿江绵延千里,孕育了当地独一无二的风味与风华。





如今,在美丽丰饶的鸭绿江上,见证历史的断桥一如既往地注视着一切,阳光下,江面泛起点点银光,起伏的波浪平等地向两岸荡漾开去,昼夜不息。












GB = GreenBAZAAR

常 = 常龙山




GB

你是本溪人,对于你今天制作这道菜有什么优势?


可能我对食材相对了解得多一点,因为它是丹东本地非常时令的食材。




GB

你小时候吃过面条鱼吗?


记忆中是吃过的,因为作为丹东本地的选材,当时它的产量还是比较大的,也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GB

你如何理解东北的性格?


东北人的性格比较热情直爽,比较豪放。东北菜的传统印象就是比较粗犷,量大、色泽重或盐度高,更多的还是一些刻板印象。







GB

要跳出这个印象,突破点在哪儿?


首先我们作为东北人从事这个行业,应该更自信一些,对于自己的地域、文化、食材和丰厚的物产应该尊重,再去打破传统,在刀工、火候、色泽、口味上作出一些改变,将传统的菜品与当下食客所追求的健康饮食理念结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来呈现。







GB

多民族聚居的魅力体现在哪?


东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我自己是满族,同时还有汉族、朝鲜族、回族……在多民族的融合、食俗互动下,彼此间的互动就产生了,口味的交流带来菜系的融合,我觉得这种文化对于东北菜实际上奠定了一个很深的根基。






GB

关于东北你最怀念什么?


东北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值得怀念的东西真的很多。对于我的年龄和我出生的那个时代而言,我最怀念的还是传统的东西。过去,民间传统的一些小吃,比如我小时候在宴席中吃到的纯手工制作的柏叶饼,苏叶饺,还有萨其马。我是地地道道的满族人,小时候这些传统的满族美食对于我来讲记忆尤深,口味和现在完全不一样。







GB

越来越多的食客开始追求精致饮食,这对东北菜的影响好不好?


我觉得这件事一定是一件好事。当大家追求精致美食的时候,对于东北菜也是一个促进和提升的机会。食客的要求越高,越倒逼厨师去努力,去前行,去研发新的产品。



GB

关于东北菜你还有哪些想法?


首先要传承前辈留下来的传统菜品及辽菜的独特的烹调技法。同时,我们当代从厨者应该更多的去发现和挖掘地域特色食材,相互交流、学习,让更多的优企、名企走出去,把辽菜、东北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特别鸣谢

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联合出品

黄景瑜工作室


场地鸣谢

丹东明珠酒店


联合宣发

Beijing BANG





出品

芭莎文化艺术部

Green BAZAAR Lab




总编辑:沙小荔

出品人:董云燕|监制:徐宁

美食文化顾问:王云浩

统筹:毛阿达

艺人妆发:@木子11A梳化间

摄影:七 、路小五

造型:SEGELN、Norah

撰文、采访:咔咔Kk

星厨妆发:wenjing

设计:张晓晨

编辑助理:雷鑫冉、葛一丁




合作

greenbazaar@trends.com.cn





Green BAZAAR芭莎美好生活
《时尚芭莎》旗下美与生活方式IP “Green BAZAAR”。美美创造,好好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