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政策也引发了不少人的担忧。许多人认为宅基地是农民的根本,是安身立命之本。区区几万块钱就让放弃宅基地,这几万块钱根本不可能去小城市买房。从长远来看,放弃宅基地可能会让农民失去更多。
新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时也希望能让农民朋友们过上更好的生活。但是,实施起来的难度和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农民放弃宅基地进城购房,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进城后的生活成本、工作机会、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等,都是现实的问题。
所以几万块就让农民放弃宅基地纯属于一厢情愿。
宅基地的退出政策推行必须建立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与保障其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农民与土地之间的情感纽带深厚,土地不仅仅是生产资料,更是其身份与安全感的象征。因此,政策设计时应明确退出补偿机制,确保农民能够获得合理、公正的经济补偿,并为他们的后续生活、就业提供多元化的保障方案。
农村不再是城市的附属品,而是与城市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农村的分散居住模式不仅保障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也为城市提供了人才流动的空间。农民可以选择将一部分家庭成员的户口迁往城市,以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就业机会,而保留农村户口的成员则可以享受农村的福利和资源。
农民利益和户口红利政策是农村发展的重要保障。政策出发点从农民利益出发,尊重农民的参与和主体地位,使农民能够享受到政策红利。农村户口享受红利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福利待遇,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城镇化率持续提升至66%以上,但进程逐步放缓,迈向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阶段
2023年城镇人口9.02亿,农村人口5.10亿,城镇化率66%,即约三分之二。从近十年城镇化率增速看,我国城镇化率增长幅度是逐年降低的,2021年城镇化率增幅首次跌入1%以内,2021至2023年增幅分别为0.83%,0.5%,0.94%。
在成为发达国家之前,我国的城市化率追顶也是80%(低于美国)以下,未来数十年,我国经济进入低速增长阶段,产业升级致劳动人口吸纳、依赖下降,城镇化趋缓,城乡二元结构仍将是基本国情。
城市化率数据的意义,首先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考量,过去我们修建大量的城市道路、酒店、商场等诸多设施,摊饼式的城市新区扩张建设,已经难以为继,城市设施已经可以满足未来多年的城市化需求,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设施建设及保障性住房已经成为近年政府重点,目的自然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并兼顾社会公平,体现财政、金融的“人民性”。
大城市病的出现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让我国在城镇化以及逆城镇化之间迂回,对年轻人来说,大城市未必有未来,回到“和美乡村”就业、创业及生活,也未必不是出路。
农村户口,迁出容易,迁回难,对于土地确权、领取补贴、征地拆迁补偿等,农村户口都是重要的依据。特别是胡焕庸线以南区域的农村,基本现在都出现了农村户口含金量超过城市户口的现象。
拥有农村户口,可以拥有自己的宅基地。一旦将户口迁出,变成了城市户口,宅基地就不属于你了。虽然自家宅基地上的房子还在,但如果因为年久失修,房屋倒塌,村集体是要收回宅基地的。
部分家庭可能面临的问题是城市上学,完全可以选择一方转变城市户籍。对于农村户口来说,当然是分区域,北方的行政管理更集中,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农村配套差,而南部、东南部等区域的农村户口未来价值更大。归根结底一句话,熬到现在的农村户口,已经到了即将有价值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