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 | 谁才是基层党建的“卷”王之王?

文摘   2024-12-16 00:00   浙江  

最近几年,“卷”字成为职场热门词汇。时不时就可以从大家口中听到抱怨之声,这也卷那也卷,卷到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这不,这股风都已经席卷到基层党建工作领域了。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中心工作难做,难出成绩是客观现实。可要说基层党建“卷”,说实话,我是没太看懂。

何谓“卷”?“卷”是多音字。一声的“卷”是名词,大多与书籍有关。三声的“卷”作动词使用,指的是把某种东西裹住,带动起来。显然,流行词汇中的“卷”既不是名词,也不是动词,倒更像是形容词或者副词。与“卷”有关的另一个流行词汇叫做“内卷”。所谓“内卷”,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达到自身能力天花板,一时难有改变和进步的一种躺不平又打不赢,反而让自己内心更加焦虑的一种现象和状态。对照大家常说的,工作太卷、单位太卷、行业太卷,从语法上看,“卷”字应该属于程度副词,强调的是一种压力和焦虑状态。

基层党建的“卷”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进行分析。首先,如果是因为个人专业能力跟不上,导致工作落实成效不理想,以至于达不到单位和上级的要求,这不能算作真正的“卷”,顶多只能称之为“能力恐慌”。有人反驳说,原来基层党支部考核平均分在60分“起跑线”上,现在因为兄弟单位大都越做越好,无形之中给自己增加了更大竞争压力,这不就是“卷”吗?“差生”也有“卷”的烦恼,这可以理解。但“差生”成绩差,并不代表他们无法突破做好基层党建的能力天花板。对一个个小问题“视若无睹”,反而要退而求其次追求“高大上”的表现形式,这明摆着就是不自量力、自讨苦吃!其次,被“竞争”带入“卷”的节奏,从而不得不“卷”。中央曾经通报过关于“三千分制考核”的案例。考核本身出发点是好的,只可惜考着考着就走了样。考核指标从几十项变成几百项,有的单位甚至已经考到百分位甚至千分位。“细”本来可以成为一种优势。可实际上却成为大家口中的“槽点”。因为这样的考核指标设置,除了徒增基层负担外,根本无法改变基层党建工作现状。问题依然随处可见,成绩仍旧少得可怜。曾经有一位支部书记告诉我说,直到听完我所讲的党建品牌创建课程他才恍然大悟,自己一直都在过度焦虑中追求一个超乎现实的虚拟目标。那是一种完全脱离实际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根本无法实现。即使实现了也是虚的、假的。是啊,眼下就有太多小事儿、正事儿、实事儿要做,为什么非要挖空心思去做那些不切实际的事情呢?最后,因为不懂、不会,所以只能跟风一起“卷”。某党支部书记下定决心要抓好基层党建,三番五次组织召开支委会和支部党员大会,研究解题、破题思路。几番头脑风暴下来,班子成员一致将工作重心指向“创新”二字。为此,他们甚至从网上找来各种模板,准备先模仿再创新。可费尽心思搞的“创新”,无法落地不说,最后也只是躺在总结里的一句口号或者一个概念。我问支部书记,知不知道什么是基层党建创新,为什么要创新。他支支吾吾说了一大堆,却没有一句话能说到点子上。总之,他就是典型的不懂创新还在强调创新,不会创新还要大搞创新,为了创新而创新。其实,创新的思路就在当下,创新的机会就在眼前,何必舍近求远,弃实求虚呢?只是他不懂、不会罢了!

内容不够,形式来凑。再看基层党建工作现状,谁才是“卷”王之王?中央一再强调要为基层减负。小哥认为,基层党建减负既要“减脂”又要“增肌”。“减脂”就要自下而上删减那些虚头巴脑、花里胡哨的要求和做法,重新调整考核导向,把工作重心尽可能地放在解决问题、发挥作用上。“增肌”就要自上而下多给基层提供一些务实管用的方法思路指导,一面提升大家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专业能力,一面帮助大家在夯实基础的同时,逐个解决难点痛点问题。

红小匠
道阻且长,小哥会常伴你左右。让我们一起把平凡的事情做得不平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