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的一系列问题,都体现和反映在考核办法里。判断一个单位基层党建工作做得好不好,且不必忙着看总结、听汇报,仔细审阅考核细则,一切问题清晰可见。别不信!党建考核指标就是“风向标”和“指挥棒”,党建工作计划源自于此,党建工作总结出自于此,党建工作效果也来自于此。所以,党建考核指标的精细化和科学化程度,就直接决定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方向和最终效果。
从各单位实际来看,基层党建考核存在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为了考而考。基层党建考核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给基层党组织指明工作方向,划定工作重点,指导工作方法,传导责任压力,强化闭环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如果基层党建考核变成只看分数,只要结果的简单工具,那就失去了其原本意义。透过考核细则,要让基层党组织看得懂具体工作该怎么落实,“两个作用”该往哪里发挥,当前存在突出问题该如何解决,这才是最重要的。
2.对事不对人。几十上百条考核细则,可谓事无巨细,把事考核到了极致。所谓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日常党务工作。考事本身没错,但只考事肯定不对。党务工作是党建工作的载体,但要想把党建工作做出成效,只做党务工作肯定不行。以“三会一课”为例,频率、档案达标但效果不及格的情况比比皆是。谁该对党建工作效果负责?党支部书记,支委班子成员,包括全体党员。但考核细则只规定了考事的要求,却并未对责任加以划分。这就是导致支委班子成员有分工无落实的主要原因。
3.很难全覆盖。考核“第一责任人”不难,因为有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但支委班子成员的“一岗双责”该怎么考核?党员责任义务该怎么考核?只考党支部书记,难免会让基层党建工作变成“一个人的狂欢”,令基层党务工作者陷入无尽的事务性工作而不能自拔。基层党建工作是支委班子全体成员的事,也是党支部全体党员的事。如果不能将考核指标细化分解到每一个人身上,就会让责任变成“摆设”,让工作落实变成一笔“糊涂账”。
4.加减分不分。考核是为了传导压力,而不是为了单纯给大家制造压力。只有减分没有加分的考核指标,令人感到窒息,进而丧失工作热情。应适当区分工作内容,以扣分约束固定动作、规定动作规范完成,以加分鼓励自选动作创新创效。在设计加分项时,应尽量多得考虑融合发展、作用发挥、问题解决,而不能只把关注点放在所谓的获奖情况、评先评优、经验材料报送上。真正应该获得加分的是基层党支部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结合自身实际所做出的一切努力和尝试,包括量变和质变。
5.考不到点上。前文提到了党务和党建的区别。基层党建考核不等于基层党务考核。党建考核重点应放在推动党建、业务融合发展上,放在指导基层党组织把基础工作做实做好上,放在通过创新内容、形式、方法提高工作实效上,放在扎扎实实解决单位存在突出问题上。离开了作用发挥和问题解决,党建、业务融合发展也便失去了抓手。反观基层党建工作现状,融合导向不明恰恰就是导致融合效果不好的关键问题所在。
6.不敢唱黑脸。考核结果不兑现,考核闭环就无法建立,考核效果也就发挥不好。用好考核结果,奖惩配套是必要的,比如将基层党建考核结果与党支部书记、支委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的KPI考核挂钩。但如果大家只是因为顾及KPI考核压力,从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做数据、写总结、搞台账上,显然又违背了抓基层党建考核的初衷。其实,大家只需将基层党建考核与党支部分类定级和软弱涣散党支部整顿结合起来,通过定期评选流动挂牌、领导督办挂号整改就能很好发挥鞭策激励作用。